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文 / 提莫


疫情之下,發力線上成為共識。


尤其對於家電企業來說,疫情期間的損失可謂慘重。


據AVC數據顯示,2020年前兩個月,家電整體數據大幅下滑,特別是線下市場,包括彩電、空調、冰箱、洗衣機,銷售額都出現了同比往年下滑超過50%的情況,空調更是同比下滑高達82.6%。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對我們來說,線上只是一種新的消費方式,但對於家電企業來說,更是一手“救命牌”。但變化還遠不止於此。


01

三大變化


在光大證券一份最新的《家電家居行業2020Q1業績前瞻》報告中,我們可以發現2020年第一季度,國內家電企業正在發生的3個明顯變化。


▷1.白色家電受影響最大,主流品牌主導價格戰升級。


正如文章開頭所示,白色家電首當其衝成為受影響最大的品類,空調、冰箱、洗衣機自不必說,一些涉及安裝服務的嵌入式廚電,銷量下降同樣明顯。


在這個背景下,為了彌補損失,各大家電企業重燃戰火,大打價格戰,使得產品零售均價持續下降。


數據顯示,2020年2月,家電各品類的零售價降幅,跨度從5%到46%不等。而從單個產品來看,2月份美的空調價格已經接近全行業最低,油煙機也是第一次出現主流品牌降價幅度超10%的情況。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2.需求轉向線上,個別企業搶佔先機。

2月份,在不清楚何時能夠復工的情況下,個別企業反應迅速,開始轉戰線上,大力推進直播、線上銷售等手段。

數據顯示,僅2月份,美的、海爾的直播帶貨規模,就達到了3—4億元,環比1月翻倍增長。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3.宅家時間變長,新興品類加速滲透。

雖然傳統家電的銷售下滑,但因為居家隔離,激發出全新需求,讓小家電意外走紅。

一方面因為人們在家做飯的次數增多,類似料理機、吸塵器和洗碗機等產品,一季度銷量增長了40%以上;另一方面由於大家對清潔程度的需求,清潔電器的滲透率也有明顯提升。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面對全新的變化,家電企業各尋出路,能力逐漸出現分化。


4月29日,家電企業的幾位老對手在同一天發佈了年度財報,以及2020年一季報,被視作是“疫情大考成績單”。

不管是年報還是季報,其中美的的表現可謂搶眼。


02

美的的優勢


2019年,美的集團年營收總收入2794億元,同比增長6.7%;歸母淨利潤242.11億元,同比增長19.68%。收入利潤均好於預期,實現同步增長。

2020年一季度,受疫情影響,美的實現營收580.13億元,同比下降22.86%,

雖然有所降低,但整體表現遠好於行業。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為什麼同樣的情況,美的表現更強?


品牌及供應鏈優勢


在價格戰成為主旋律的背景下,相比於二、三線品牌,美的更受青睞。


今年一季度,包括空調、洗衣機、冰箱在內的常見家電品類,美的線上、線下市場份額依然在穩定增長,其中空調更是位居行業第一。

並且,美的在數字化連通、供應鏈上的優勢,讓它對成本有著巨大的把控權。2019年,美的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在30.2%,同比增長1.4%。

這帶來的結果就是,同樣的價格,其他品牌已經臨近虧損,美的卻依然遊刃有餘。


對線上的提前佈局


早在去年,美的就開始佈局線上,並提前摸索直播、私域流量等全新的銷售方式,對其中的理解已經遠超行業。

2019年,美的在天貓、京東和蘇寧易購等平臺,就保持著家電全品類第一的成績。今年一季度,美的全網營銷規模更達到了約135億,同比增長11.7%。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圍繞新需求快速創新


當受到危機威脅時,很多公司專注於防禦行動,但美的選擇了抓住機會,大膽創新。


比如,推出支持超磁電離淨味技術的智能冰箱,19分鐘就能快速淨味和除菌,除菌率99.99%;美的美居App上線了各類除菌模式,包括巴氏除菌洗、消毒空氣洗、高溫消毒洗等……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美的App除菌模式界面


同樣面對疫情所催生出的“宅經濟”,美的迅速升級了20多個精品智慧健康場景,同時為各位“宅家大廚”提供智能食譜和智能廚房,提升下廚體驗。


危機面前,美的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固有優勢,極大釋放出提前儲備的能力,以及快速反應的敏捷。在疫情大考下,美的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好的學習樣本。

可以說,在這場新舊戰場的轉移中,美的拿到了主導權,而對於所有家電企業來說,突圍與轉型依然勢在必行。


03

家電企業突圍


縱觀歷史,兩條主線始終主導著家電企業的轉型,一是橫向的產品線擴張,二是縱向的技術創新。


橫向的產品線擴張


疫情帶來的一大影響,是大眾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此時,相比單一產品線,多元化成為了企業抵禦風險的底牌。

以康佳舉例。2019年,康佳就在大力推動互聯網電視業務,軟硬件同步發展。此次,當硬件銷售遭遇困境之時,康佳卻迎來了智能電視軟件業務的新機遇,找到了自救的出口。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美的身上。近年來,美的持續發力B端和C端,在B端,不斷整合庫卡、合康新能等機器人、工業與自動化、電力電子軟件驅動等優勢資源;在C端,發力IoT智能家居,及時回應用戶需求。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美的工廠的“機械手”


正是這樣的佈局,在黑天鵝到來、業內普遍進行業務縮減時,美的顯得底氣十足。


縱向的技術創新


如今,科技對企業發展的重要性達到了破圈層的認同。而在家電行業,從半導體、芯片、IoT再到5G,各大企業更是競相角逐。


以IoT平臺為例,美的除了發力IoT智能家居,還專為智能家電量身定製了HolaCon芯片;


海爾則是通過自建生態圈的形式,打造IoT生態圈;TCL選擇從智能終端出發,建立了基於AI×IoT的智能終端系統架構;


海信則是從中央空調系統切入,佈局了基於NB-IoT的中央空調物聯繫統……


可見,雖然家電頭部企業的進攻路徑各有不同,但本質上都在全面擁抱技術。而且,面對危機,各大企業的技術投入可謂不遺餘力。


再以美的舉例。近年來,美的的研發投入持續增長,過去5年研發投入近400億元,最近3年甚至已經穩居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尤其在基礎技術、數字化和智能化等方面的投入讓其積澱了深厚的技術基礎,目前累計專利申請量已突破10萬件,授權維持量超過5萬件。


一季度家電最高降價46%,價格戰是應對疫情的良方嗎


正是這些研發投入,讓美的在危機中沉著應對。

一如吳曉波老師所說:“危機中,那些做好準備的人並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反倒成為了新的探索者。”

不止如此,橫、縱兩條主線,是家電企業的突圍之路,也是中國製造企業的復甦之路。


自2019年第四季度以來,中國製造業就在呈現穩步復甦的態勢,而疫情衝擊,徹底打亂了復甦的節奏,但也正因有美的這樣的企業,積極準備,提前佈局,甚至在危機中大膽創新,才實現了製造業的加速復甦。

面對突發危機,所有企業都將迎來一次重生,其中也勢必伴隨著恐懼。但是,面對恐懼誕生迎難而戰的能力,正是所有企業、個體進步的基本動力。


在恐懼中,我們更要學會:“永遠不要浪費任何一次好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