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這本書的寫作小方法,讓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寫作文


大家都說學生有三怕:一怕寫作文、二怕周樹人、三怕文言文。其中寫作文這一項排在了第一位,可見怕得的程度之深。


不得不說,寫作文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別是對於生活經驗不足、詞彙積累不夠的小學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了。在此情況下,也有許多指導書出現。他們強調寫作文要“主題鮮明、層次清晰、要有意義、要會講故事…….”這些說的都沒錯,可是如何做到呢?好像怎麼也講不清楚。


自我寫作這幾年來,家裡的親戚朋友不時會來問:怎麼教小學生寫作文呢?如果去寫一件難忘的事呀?娃春遊的作文該怎麼改才能看起來不像是一篇流水帳呢?面對這些問題,其實我也很苦惱。因為我實在不瞭解現在小朋友們的生活,也不能用成年人的寫作方式來要求他們。最後,被問多了,只好說,要孩子們多讀好書,學習好作文。


最近,看到這本尚愛蘭寫的《作文課》,通讀一遍下來,如獲寶物。覺得它可以彌補對於親朋好友小孩作文指導的遺憾。為什麼這麼講?

學習這本書的寫作小方法,讓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寫作文


首先,這本書給我整體感受就是好讀,是專門什對7—12歲小學生所寫的。其次是書中講到的方法好操作、易練習、可多變,很實用。重要的是,這本書並非很枯燥地講方法論,而是以場景化的方式展開,書中的老師分別教三個小朋友(文文、銘銘、依依)一起學習,非常有代入感。


下面分享三點小學生寫作文常遇到作文難題破解方法:


學習這本書的寫作小方法,讓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寫作文


一、 寫媽媽的作文要怎麼寫


以《我的媽媽》為題的作文,相信是每個小學生必寫的主題之一。這個主題,看似普通又好寫,可是一旦寫起來,往往會寫得沒什麼意思。有一回,聽一個老師演講,他講到他的學生在寫媽媽時,一個班上有一半的同學都寫到自己生病了,媽媽在寒風中揹著自己去醫院,很辛苦。結果,老師給他們的批語是:下次請你媽媽一定要打個車去醫院。


在書中,尚愛蘭老師也提到,寫媽媽時,小學生很容易把媽媽寫在家政人員。她們天天做家務、照顧家人等等這些,似乎所有的媽媽都只有這個樣子。可是,明明她們就是不同的,她們肯定有自己的工作、愛好、性格。從後者下筆,就會與眾不同了。


比如書中說到,可以和選取媽媽的一個突然的點來寫,比如媽媽的嘮叨、善良、勤快等等小故事展開。從小點展開,讓別人看到媽媽的特別。書中依依小朋友就寫她媽媽在冬天帶她去梅花的故事,這就很有意思了。


學習這本書的寫作小方法,讓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寫作文


二、 春遊、秋遊怎麼寫


小學生喜歡參加春遊和秋遊類的遊玩活動,但是,一說要在玩後寫篇作文,估計都會頭痛了。要麼寫在一篇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的流水帳,要麼寫成一篇由詞語堆砌而成的風景介紹文。


那要怎麼破呢?

答案是換個角度看這場遊玩

每一次出去玩的過程中,其實不光只有看到的風景是重點。同樣的,在路上遇到的事、自己的心情、聽到別人講的話、吃到的東西,都是遊玩的一部分,這些也都是可以寫的素材。


學習這本書的寫作小方法,讓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寫作文


三、 作文要有畫面感和節奏感


小學生寫作文很容易寫得籠統。比如寫一個人,就直接寫:她穿著一條裙子,看起來很漂亮。怎麼樣的裙子?白色的還是紅色的?為什麼穿著這個裙子就很漂亮了。這樣的表達會留給人們很多疑問,也就是讓人讀起來會很迷糊。這就是沒有畫面感的表現。


比如,書中舉例:

桌上有一杯飲料。

桌了有一杯可樂。

看,第二句話,是不是就很有畫面感。讀到這句話,你一下子就能就一個清晰的畫面感,而且彷彿就感受到了可樂的顏色、氣味、口感。這就是畫面感的魅力。也就是寫作文中細節的處理。


還有一個小細節,就是作文中的節奏感。


寫作文也像是一首音樂一樣,它有開端、高潮、結尾,這樣的起伏感,讀起來才有意思。比如書中舉例的朱自清先生寫的《春》的開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是剛剛睡醒的樣子…….讀起來歡快跳躍。


這就是好的節奏感。

像是電影鏡頭一樣,要有慢鏡頭、快動作,要定格,也要移動,這樣的組合,都可以用文字去表達出來。


學習這本書的寫作小方法,讓你的孩子不再害怕寫作文


當然,書中全部五章的內容還有許多方法細節可以用,並非只有以上三種,以上講到的三點,是小學生在寫作文常遇到的三個分支點,選取這三點來明白,這是一種舉一反三的說明。第一點中的寫媽媽的方法,可以套用到其它寫人物的表達中,第二點的遊玩經歷,可以寫到難難忘的事、特別的經歷等等同類型的命題之中。第三點的細節處理,是每一篇作文都可以用到的法寶。


寫作文固然有千變萬化的主題,不過,一旦我們教小朋友們學會以上基本的方法,那麼任它主題怎麼變,都不會被難倒的。


我個人最為喜歡書中的尚愛蘭指導小朋友們寫作文一個點是啟發。比如有同學們看到一個新的主題不知如何下筆時,尚老師會用看動畫片、看圖冊、觀察植物、看視頻等方式去啟發他們,讓他們在看的過程中去思考、聯想,進而得出自己的寫作結論。我覺得

這一點,值很很多老師和家長學習起來。


最後,我發現,這本書雖是指明給寫給小學生的作文指導書,但是,我這個成年人看了,也覺得收穫不小。雖說我已到了不再寫作文的年紀,不過,在這個信息時代,文字表達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剛需技能了。如何清楚地講好一件事、表達一個觀點、介紹一個人,都需要進行練習。而書中的教給小學生練習表達、寫作的方法,同樣可以運用到成年人的生活和工作中來。


所以說,這本書不僅適合小學生,也適合成年人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