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更大的漢宣帝,名氣為何沒有漢武帝大?無處不在的套路

中國幾千年的王朝更迭,如群星閃耀般出現了幾百位帝王,而如果要在他們當中,選出幾位最具影響力的代表,漢武帝往往都會榜上有名。但熟悉漢朝歷史朋友往往會有疑問,那就是論文治武功而言,同樣是西漢皇帝的漢宣帝,相比較漢武帝來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但知道這位帝王的人卻不多。這是為何呢?

成就更大的漢宣帝,名氣為何沒有漢武帝大?無處不在的套路


船伕也曾被這個問題困惑了好久,直到前些日子寫了篇關於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章,讓我找出了漢武帝與漢宣帝在同一件事情上截然不同的表態,或許是造成後世儒家評價大相徑庭的原因,下面船伕就帶大家來分析一下。

獨尊儒術的漢武大帝

在歷史書中,記載了漢武帝採納了大儒董仲舒的建議,推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政策,雖然本質上是為了清除竇太后的殘餘勢力,但明面上儒家的地為的確是被提高了。如今來看這場權利鬥爭,肯定是達到了漢武帝與儒家雙贏的結果。

成就更大的漢宣帝,名氣為何沒有漢武帝大?無處不在的套路


但經過一代代儒生的“春秋筆法”(見註釋1),讓後世讀到這段歷史的人,往往會下意識的認為,“只有儒家才能救中國,不信儒家的王朝都沒有好結果。”這也是船伕當初在初中,學完漢朝歷史後最直接感受,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但實際上漢武帝一朝並沒有對匈奴並沒有造成多麼有效的打擊,舉全國之力只不過把匈奴打跑了而已,沒過幾年人家又回來了。反倒是中原百姓因為連年的戰亂苦不堪言,在漢武帝晚期,已經出現了極為嚴重的民不聊生的慘狀,說句不好聽的,國家都快被漢武帝玩完了,不然,自尊心那麼強的漢武帝怎麼會頒佈《罪己詔》,可見形式爛到何種程度了。史家二司馬之一的司馬光曾評價漢武帝:

……孝武窮奢極欲,繁刑重斂,內侈宮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遊無度。使百姓疲敝起為盜賊,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

司馬光將漢武帝晚年的光景,比作了秦朝末年。已經很露骨的表達出,漢武帝差點把漢朝亡國的事實。好在漢武帝及時悔過並在發佈《罪己詔》後,推行了屯田制度,緩解了底層民眾的社會矛盾,不然漢武帝就是一個亡國之君。

王霸雜之的漢宣帝

漢宣帝時期,漢朝聯合烏孫大破匈奴,導致匈奴呼韓邪單率眾來朝稱臣。後又平定西羌,設置金城安置降羌 ,同時設立西域都護府監護西域各國,正式將西域納入大漢版圖。漢宣帝統治時期,漢朝經濟繁榮、四夷賓服,綜合國力達到西漢巔峰,史稱“孝宣之治”,廟號中宗,是西漢擁有廟號的四位皇帝之一,其餘三人為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

成就更大的漢宣帝,名氣為何沒有漢武帝大?無處不在的套路


關於漢宣帝的故事,前些年的《烏龍闖情關》中的劉病已就是以其為原型拍攝的,但劇中走的是滿滿的偶像風,把原本英明神武的漢宣帝弄得跟娛樂明星似的。漢宣帝曾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漢書·元帝紀》

這句是漢宣帝劉病已講給太子(漢元帝)聽得,所以被記錄在了《漢書·元帝紀》中。當時的太子太過輕信儒生,漢宣帝就很直白的告誡兒子,“獨尊儒術”是漢武帝為了奪權忽悠人的把戲,並不是國家真正強大的原因,你可千萬別當真。做皇帝手腕要硬,不能被大臣所左右,表面上用王道統御四方,私底下也要學會用霸道之術教訓那些不聽話的。

這段話幾乎是道出了做皇帝的精髓,只可惜漢宣帝的太子把這都當成了耳旁風,繼位之後就開始篤信儒生,把大好的江山霍霍的不成樣子,漢朝從此盛極而衰。

被儒生寫歪了的歷史

看完以上對比,相信大家會發現,宣揚漢武帝的話,就會間接的讓人聯想到,正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改革,讓漢武帝時期的漢朝強大了起來。這種潛意識的效應,讓後世文人前赴後繼的開始讚揚漢武帝。而至於漢宣帝,則因為說了“大實話”,被後世一代代儒生,將與其有關的內容束之高閣。看到這種認知偏差。船伕不禁想起了那句話:

歷史是位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註釋1:春秋筆法,這個成語源自孔子,當初孔子在修訂史書《春秋》時,對於不符合自己喜好的就刪掉,沒達到自己預想效果的就添點,後世稱孔子的做法為筆”和“削”。“筆”是在原來《春秋》的記錄上加添,“削”是對原來的《春秋》的記錄刪減。後世引申為指通過文章來表達作者的思想傾向的做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