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來生,我希望能和你好好談一次

恭喜你關注了最治癒的公眾號“十七青春”

如果有來生,我希望能和你好好談一次

作者:沙彌

1

前幾天在微博上刷到一條新聞,4月17日晚上10點左右,一個17歲的男生因為在校與同學發生矛盾而遭遇母親批評後,當場從車裡跑出來,從上海盧浦大橋一躍而下。

17歲的生命戛然而止。

從視頻裡可以看到,從下車到跳橋,整個過程僅僅幾十秒鐘,對於一個人的一生來說,這短短的時間可能微不足道,可是也僅僅因為這幾十秒鐘,讓一個正值青春美好年華的人,失去了未來會發生的所有可能性。

而對於那個母親和整個家庭來說,這將會成為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也難以磨滅的印記。

我在想,在一段血肉至親的關係裡,到底有什麼深刻到需要用生命來作代價的誤解,而在誤解積累到崩壞之前,我們真正地能夠做什麼。

如果有來生,我希望能和你好好談一次

2

去年網絡上很流行一句話,李誕說的,人間不值得。人間是很糟糕,可我不知道脫離人間的地方,會不會比這裡更好,所以我選擇繼續留在這裡,而有的人選擇了離開。

在這條新聞的評論區下面,其中就有人說道,壓死駱駝的從來都不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也還有人說,有多少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靈魂無數次跳下了這樣的橋,只是肉身還堅持著,麻麻木木長成了大人。

有很多人對現在這一代人其實不太理解,覺得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太多了,吃得飽穿得暖,可是整天還鬧脾氣,甚至是上升到對心理疾病患者的攻擊。

認為是“吃飽了撐的”,“整天閒著哪那麼多事兒”。

我想在每個選擇以結束生命的方式來達到與周遭,與這個世界和解的人,在活著的時候,都一定用盡了辦法。

每句看似波瀾不驚的“我沒事”背後,都是在說:好累,好辛苦,我不開心,好艱難,其實我過得不好,我壓力好大,想要休息,想要有人安慰,想要有人幫幫我,快要撐不住了。

而之所以這些話最後都沒有說出口,是因為在無數次的暗示求救之前,很多人都選擇了視而不見,或者表現出拒絕的姿態,讓我們感覺到,那還是不打擾你了。

如果有來生,我希望能和你好好談一次

3

在我們的教育方式裡,有一種叫做“挫折教育”。

百度百科對此的解釋是,挫折教育是指讓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過程中遭受挫折,從而激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以達到使受教育者切實掌握知識並增強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在現實生活裡,挫折教育最切實的演變和體現,就是常言道“別人家的孩子”。

永遠覺得自己家的小孩子不夠好,或者說即使有作出想要表揚的行為,也會想這樣是會讓孩子感到驕傲的吧,於是脫口而出的都是我這是為了你好,而你做得還不夠好。

言語裡的貶低和嘲諷,說者可能無心,可是聽者十分有意。

這也導致了一個很奇怪的邏輯,就是一旦發生類似於青少年自殺的行為,總會有聲音在說,現在的孩子都太嬌生慣養了,從來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就為了一點點小事,這是有多麼想不開。

沒有理解,沒有反思,只有事不關己的指責。

可我想說,刀沒有落在你的身上,你是感覺不到這是不是刻骨的痛。這些在你眼裡所謂的小事,在別人那裡,是走向絕境的最後一次踩踏。

哪怕是至親的關係,也需要給理解留有縫隙,這樣才會有空間成長。最殘忍的認知是,長大後當父母在等孩子的道謝時,孩子在等的,卻是父母的道歉。

我們需要把握每一次認真坐下來對談的機會,當孩子願意主動向父母敞開心扉,父母也應該回饋給孩子,我真的有在聽,並可以提供給你解決方案的狀態。

而不是父母和孩子處在拔河的界限歷歷分明的兩端,即使都處在拼盡全力的狀態,也只是在掙扎著,互不想要靠攏。

如果有來生,我希望能和你好好談一次

-END-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沙彌

期待與你的互動噢~

如果有來生,我希望能和你好好談一次

長按識別二維碼

或許你還想看:

這一刻,世界首富就是我

願你不念過往,勇敢如初

愛我少一點,愛我久一點

你以為的真命天子,只不過是你生命中的過客

如果有來生,我希望能和你好好談一次

心情|閱讀|治癒|電影|旅行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