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就是有名神魔小說《西遊記》中的主人公唐僧,這個大人小孩都知道,但真實的玄奘並不是唐僧,既沒有神通廣大的三徒弟相助,也沒有仙佛肯時時派兵救援。真實的玄奘在西渡求法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是孤獨的,要靠自己堅韌的毅力和身體超越極限的苦受,去趟平旅途中令人難以想像的坎坷。同時還要提防被政府逮回的命運,因為他是偷渡者,按照唐律,未經許可,官民擅自出藩是要砍頭的。
《西遊記》中的流沙河,脫胎於《大唐西域記》中的"八百里大流沙",即莫賀延磧。《玄奘傳》載:"從是已去,即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古曰'沙河',上無飛鳥,下無走獸,復無水草。是時,顧影唯一……"
莫賀延磧,是歷史上古人對哈密南湖戈壁、噶順戈壁,一直延伸到古玉門關以西這片浩瀚無垠大漠戈壁的古稱。漢唐時期,由河西走向西域的多條古道,都是在出玉門關或由敦煌直線穿越莫賀延磧大漠戈壁走進哈密,進而走向天山南北的。
在玄奘法師的回憶中,莫賀延磧是一片由死神掌控的地獄,白天風暴捲起黃沙,像下雨一樣隨處散落,晚上則鬼火憧憧,都是屍骨上面的磷火,對此,《玄奘傳》用了下面的文字來記載:
"夜則妖魅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擁沙,散如時雨。"
想要孤身穿越這片沙漠,對誰都不是易事。特別是對於一位平素很少鍛鍊,專一吃素,營養不良的僧人來說更是如此。
旅途中,法師除了不得不忍受"四夜五日無一滴沾喉,口腹幹燋,幾將殞絕,不復能進"的飢渴之苦外,還不得不承受常人難以見到的諸般詭異。
由瓜州到伊吾,穿越莫賀延磧時,法師至少遇到了三次詭譎現象:
第一次,"頃間,忽有軍眾數百隊,滿沙磧間,乍行乍止,皆裘褐駝馬之像,及旌旗槊纛之形;易貌移質,倏忽千變,遙瞻極著,漸近而微。法師初睹,謂為賊眾;漸近見滅,乃知妖鬼。"(《玄奘傳》)
是說行進中,法師忽然遇到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這些人時走時停,身穿錦裘或短褐,隊伍中不乏駱駝、馬匹、旌旗、矟纛之類。只是令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這些人不但會改變面貌體形,倏忽千變,而且會在遠處看著清晰,走近看變得模糊。起初玄奘認為可能是遇上了賊寇,等到發現他們竟然會在他靠近時突然消失,才明白自己遇到的其實是妖魔鬼怪。
第二次是遇到了奇狀惡鬼,"至沙河間,逢諸惡鬼,奇狀異類,繞人前後,感念觀音,不能令去,即誦此經(即《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筆者注。),發聲皆散,在危獲濟,實所憑焉。"(《大唐慈恩三藏法師傳》)
第三次是在伊吾東境(所謂"流沙北維之外"):"於流沙北維之外,復逢鬼魅,日有數般。困弊難艱,難為記述。:(《玄奘行狀》)
在以上幾次遇到鬼怪或陷入極其艱難的境地時,玄奘都是靠堅忍的毅力和心無旁騖的頌念菩薩法號才熬過的。只有彥悰的《大唐慈恩三藏法師傳》透露,法師在遇到第二次異象時,念菩薩名號無益,最終是靠諷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擺脫的。彥悰,唐代僧,貞觀(627~649)末年曾就學於玄奘大師之門,說起來也是法師的弟子之一,所以他書中所記,很有可能是法師親述。
問題是,法師在莫賀延磧遇到的鬼怪究竟是什麼?有兩種可能:
一是法師遇上了常人難得一見的海市蜃樓。海市蜃樓是一種光學現象。沙質或石質地表熱空氣上升,使得光線發生折射作用,於是就產生了海市。
法師自瓜州起身往伊吾國是在貞觀三年八月初一,於八月十六抵達,這個時節,正是一年的秋季,日光尚強,氣候尚熱,很容易出現形象逼真的蜃樓現象。這種現象,在今天的瓜州、敦煌、哈密等地戈壁灘中也多次出現,多為浩渺海水、山巒樹木之倒影。幾乎可以確定,法師在一千多年前看到的有軍隊在沙漠間行進的情景,應該就是這種現象。
二是沙漠中的沙丘。沙丘有大小有小,奇形怪狀,風大的時候,會不時移動,遠遠看去,的確像有無數鬼怪在潛行、環繞自己。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玄奘法師。
玄奘本名陳禕,今河南洛陽偃師市人,生於602年,卒於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創始人,後人尊稱為"三藏法師"。
玄奘於貞觀元年孤身西行至印度佛教中心那爛陀寺取真經,行程裡五萬裡。前後十七年,遍學當時各種大小乘學說,足跡遍佈印度。公元645年歸來,共帶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經論657部,後長期從事翻譯佛經的工作,率領弟子翻譯出典75部(1335卷),譯典著作有《大般若經》《心經》《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成唯識論》等。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其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影響遠至日本、韓國乃至全世界,被魯迅譽為"中華民族的脊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