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曉景鄉:一條民心路開啟三合新未來--地方聯播--貴州--地方--首頁

驅車行走在黝黑的瀝青路上:聽著《貴州我深愛的家鄉》的優美旋律,聞著撲面而來的泥土芳香,盡收眼底的滿眼翠綠色,和著遠處茶山傳來的歡聲笑語……讓您彷彿進入了人間仙境。

近日,無論是外出回鄉的遊子,還是遠道而來的客人,都會驚喜地發現: 沿河自治縣曉景政府至三合的公路變成了瀝青路,昔日坑坑窪窪的泥巴路不翼而飛,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條閃亮的民心路、致富路。家鄉道路的新變化,讓人們深切感受到了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也折射出近幾年來沿河脫貧攻堅取得的成效。

四十年企盼終實現

“從我出生就看到有這條公路,四十四年來,一直是泥巴路,而且很爛,走起來不光不好走,還弄得滿身是泥。”在廣東打工的任廷河聽說這條路現在修成了瀝青路,巴不得快點回家看看。

“大家快看,我們三合也有瀝青路了!”“今年我們早點回去,感受一哈家鄉的油路。”“太牛了!老祖公們萬萬沒有想到,三合也通瀝青路。”在高寨村信息群裡,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這樣評論。

原本這只是一條普通的鄉村道路,但對於三合人民而言,它可稱是最“牛”公路,因為它凝聚了三合人民四十多年翹首期盼的夙願。

之前,由於長期受雨水沖刷,這段公路變得坑坑窪窪,給群眾出行和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嚴重阻礙和制約著三合的發展。

曉景鄉黨委政府領導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一邊向縣委縣政府彙報,想方設法籌措資金,爭取項目早日落地,一邊組織各方力量,爭取早日動工,破解三合群眾出行難問題。

“以前那條路,想起都可怕。平時本想回去看看母親,但一想到那個路,就又不敢去了!”聽說變成了瀝青路,今年“五一”小長假,在銅仁市中醫院上班的王小軍特意驅車回家看望老母親。

在貴陽發展的袁世勇是三合片區核桃灣村人,每年都要攜家帶口回老家過春節,陪同年邁的父母吃團圓飯。有一年,因道路太滑、路面太差,只好把車停放到距離家4公里處的公路上,而背扛年貨步行回到老家。如今,談及對這條公路的感受,這件事他還記憶猶新。

“前些年,由於這條公路通而不暢,老百姓怨聲載道。現在好了,老百姓發展種植和養殖產業的積極性高了,脫貧致富的信心也更足了!”指著眼前這條竣工的瀝青路,鄉長黎元洪感慨地說。

道路通開啟新未來

路好了,農產品外銷更加暢通了。過去,村民們出門買農資化肥和賣農副產品,只能靠肩挑背馱。如今路通了,農資有貨車送上家門,農副產品在家門口就可出售,老百姓方便極了!

據瞭解,曉景鄉共分曉景和三合兩個片區,其中三合片區轄8個村2000餘戶7000餘人。該路的拉通,將給三合片區群眾帶來出行方便,進一步帶動整個片區的經濟發展。

高寨村黨支部書記任明海,常年在外做生意。看到公路通後更加方便了,便打消了在外創業的念頭,決定在本村發展種植業,以帶動更多的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以前到曉景去辦事兒,要20多分鐘,而且是滿身灰塵;公路硬化後,只需要10多分鐘了,真是太方便了!”高寨村村醫任超這樣感嘆。

路通了,外出的人也更多了,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悄然發生變化。如今,每個村在教育方面也非常重視,大學生數量正明顯增多,在外工作人員也大大增加。

一條路,助推多項產業;一條路,帶富一方百姓。“這段公路的硬化開通,凝聚著縣委縣政府和各級部門對三合人民的深情厚誼,必將帶動三合片區老百姓增收致富,為曉景發展帶來新的希望和未來!”鄉黨委書記崔剛的話語,道出了曉景人民群眾的心聲。 (任廷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