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小說攻略,關於小說中的挖坑,製造懸疑

網絡小說攻略,關於小說中的挖坑,製造懸疑


關於小說中的挖坑(製造懸疑)

挖坑填坑基本上是任何一種類型小說都會用得到的東西。

籠統一點說,挖坑就是製造懸念,不同的是這個坑可以一目瞭然地明顯,也可以“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地不著痕跡。

首先我講一下前一種,一目瞭然是的,這種形式就是你寫出來的東西讓讀者一下子就能體會到你留了一個什麼懸念,並且讓他們有想要知道答案的慾望,我拿一本書的楔子做個示範。

楔子

那時候,我的心情絕對談不上愉快。

我實在不知道該如何讓形容,從警五年我還是第一次嚐到這種程度的恐懼。當時她的下頜到我的槍口不足兩公分的距離,我甚至已經想象到她的牙齒抵在槍口上的感覺了。她的雙眼佈滿血絲,飢餓感不加掩飾地暴露在空氣種,下巴仰著,都是挑釁的意味。肢體僵硬關節處卻痙攣的厲害。還有她的頭髮,我不知道她究竟在那隻衣櫃裡蟄伏了多久,但此刻她的頭髮雜亂無章,還散發著樟腦的味道,很久之後那股味道還在我的周圍縈繞,可是在當時,我連作嘔的感覺都忘了,我們只是彼此一動不動地保持著固定的姿勢,像兩隻狹路相逢的野獸,都在尋找合適的時機,誰把握的好誰就是獵手,否則,就只能淪為獵物。

最後到底是在什麼狀況下開的槍,我也記不清楚,或許是條件反射,又或許是我終於忍受不了那窒息的氣氛失控而扣動扳機,總之,我在事後檢查自己彈夾的時候,裡面已經是一顆子彈都不剩了……

然後?

然後故事就開始了。

這個楔子一開始就講了一個事件的片段,沒有起因,結果也是寫的很潦草,但是最後又勾了一下,挑起讀者“咦!到底發生了什麼?怎麼發生的?最後怎麼了?”的慾望,這樣讀者才會想要讀下去。

再比如,在某個盜墓的小說裡,一開始在進墓的時候,描寫了一扇門,特別寫了門上面的一個圖案,但是當時並沒有指明這個圖案的作用,只是在一大段描寫之後放了一個問號“這個圖案似乎有什麼特別的意義。”然後在接下來的探險的某一環中體現出這個圖案的意義。

這種用法的靈活性和適用性都很強,放在言情裡,男主不小心看到女主的手機裡有一條莫名其妙的曖昧短信,但是不知道是誰發的,是幹什麼,於是男主猜測,和女主“鬥智鬥勇”,最後或者發現女主出軌了,或者發現這只是個誤會。

放在宮鬥裡,誰誰的一個眼神的突出描寫,或者是某個物件的強調,種種種種,不勝枚舉。

懸念普遍都是由描寫來體現的,用來加強讀者的閱讀慾望的,而在挖坑和填坑中間,則需要劇情的起伏來引起讀者感情上的共鳴。

還有一種伏筆式,描寫的時候顯山不露水,乍一看似乎只是平常的描寫,但是放到後面的時候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這有點像第一個用法中盜墓那裡,描寫了大門上的圖案,就僅僅是描寫,沒有在文中表明“這似乎有什麼特別的用意。”

村上春樹有一個理念,每個故事都是有他背後深含的意義的,只不過這個意義不是看得見的,就好比風,只有樹葉搖晃的時候,風才為人所辨認。

在電影《殺手沒有假期》中,這種伏筆式的方法用的可以說是爐火純青,一開始一件件事情看似沒有什麼關聯,都像是散落在一個空間內的點,可是到最後的時候這些點似乎是接收到了什麼指令,“嗖”地一下都飛向同一個地方,變成那個地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影中的小矮人,男主似乎只是一時興起的打架,一開始大段大段似乎毫無用處的塔樓的介紹……可以說每一處細節都有它的作用。

想掌握的筒子們,我建議去看一下這部電影。

這也就是這種技巧的關鍵表達方式:細節。像一個不起眼的機關,當時看沒什麼,到了後期起的作用卻是不可小覷的。

以上兩種方法是可以摻在一起用的,都是很靈活的技巧,甚至你可以用第一中做主線,第二種做支線,打個比喻就是一棵樹有一個樹幹,然而有好多枝椏縱橫交錯,只要他們最後都會往一個方向就好了。

當然,我作的總結並不是唯一的,也不是權威的,只是適用於那些暫時找不到方向的新手做一個參考用,如果實在沒有思路,說不定用這種方法試試看也不錯。

還是那句話,歡迎有更好的注意前來補充,今天我就囉嗦到這兒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