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這個亙久不變的難題,我們作為“夫”作為“子”何去何從

婆媳關係,永遠是橫在男人面前的一大難題。有多少英雄好漢都敗下陣來。不管是成功人士還是販夫走卒一提到婆媳關係都是頭痛得要命。婆媳關係不僅僅是婆與媳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是一個家庭和諧得隱患。有多少原本母賢子孝的家庭因為婆媳關係戰爭四起。又有多少恩愛夫妻因為婆媳關係而勞燕分飛。

婆媳關係這個亙久不變的難題,我們作為“夫”作為“子”何去何從

婆媳關係、永遠是一道無法解決的歷史性難題。在古代由於男權的強大,孝經的教導以及在一家之主的權威下,把婆媳之間的矛盾用一種霸權的手段強行壓制下來。從而沒有大規模的成為家庭的問題。而在現代,女性的地位不斷的上升,開放的教育讓女性有了自己獨立的地位,以前的那種以夫為尊,以孝為德的古老教條,已經無法捆綁與壓制住婆媳關係這顆定時炸彈了。導致婆媳關係成為了現在的一大社會難題。也成為為子為夫的心頭頑疾。

婆媳關係這個亙久不變的難題,我們作為“夫”作為“子”何去何從

人們都說:“兩個女人一臺戲”更何況兩個爭寵爭愛的女人那不更是好戲連連。而作為兒子、作為丈夫的男人應該如何才能讓這樣的兩個女人偃旗息鼓歸於和平哪?

婆媳關係這個亙久不變的難題,我們作為“夫”作為“子”何去何從

首先、要知道你是個兒子

孝道、是我國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美德。作為兒子我們要無時無刻地把“孝”記在心中,一言一行都要體現出“孝”的傳統。但我這裡所說的“孝”是智孝、聰孝。而非“愚孝”。

《孝經》諫諍章中曾指出:"父有爭子,則身不陷於不義。故當不義,則子不可以不爭於父"。也就是說,父母所作並不一定會全對,當父母所作之事或所說之話有錯誤時,我們做兒子的不能盲目順從。而是要向父母建議改正,這樣可以防止父母做出一些錯誤的事情。

具體到婆媳關係當中,就是讓兒子的不要一味地站在母親這一方,用所為的“愚孝”去譴責指正妻子。把所有的過錯都歸咎與妻子一人身上。還美其名曰自己是為了孝道。把妻子打入萬劫不復的不孝深淵。

婆媳關係這個亙久不變的難題,我們作為“夫”作為“子”何去何從

其次、要知道你是個丈夫

夫妻之道、在於一個“和”字,家和萬事興,一個女人因為你離開了那個原本把她當公主一樣寵愛的家庭,來到一個除了你以外的其他人都很陌生的新家。你將是她的全部,她的依靠。

其實,一個通情達理的妻子,在婆媳關係中她想要的不是你有多向著她、寵著她,而是要的公平。在她有錯的時候你可以說她,當錯不在她時作為丈夫的你請不要一味地指責她,這會讓她感覺到委屈與不被理解的傷心。久而久之就會影響你們夫妻之間的感情。

“哀莫大過於心死”當你的妻子長期忍受著委屈、不被理解這樣的心理折磨,慢慢的她對你的愛也會被折磨致死。那你的婚姻還會有明天嗎?多去理解你的妻子,多傾聽傾聽她的心聲。你要做的不僅僅是給予她公平,而是要更多地去關心、愛護這個為你拋棄所有的女人。

婆媳關係這個亙久不變的難題,我們作為“夫”作為“子”何去何從

媳婦、要知道你既是妻又是子

現今的夫妻關係,已經擺脫了傳統的“夫唱婦隨”的地位。曾經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時代一去不返。女性已經不再依附男人而存在,甚至有些工作或家庭女人的地位與能力遠遠高於男性。但是女性朋友你們不要忘了一個家庭的和睦不僅僅侷限在你和丈夫兩個人身上。

當你從哪場華麗的結婚典禮舞臺上走下來的時候,就意味著你不單單走進了你丈夫的世界,同時也走進了你丈夫背後的那個原生家庭之中。你要接納的不是你丈夫一個人,而是他的所有包括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你的地位也不僅是妻,同時也是子也是姐也是妹,將來也會成為母。這就要你去適應這些新附加給你的名稱的同時,也要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愛屋及烏”是愛情恆久不變的法則,你既然愛著這個你追隨的男人,那你就要愛他的一切。傷心委屈時你的傾訴對象只有他一個。不要盲目的去相信所為別人給予你的金玉良言。

婆媳關係這個亙久不變的難題,我們作為“夫”作為“子”何去何從

男人你要知道,兩個女人之間的關係全在與你

“解鈴還須繫鈴人”男人你要知道兩個女人是因為你才有瓜葛,她們的矛盾都因你而起。所以在婆媳關係中身為兒子的你、身為丈夫的你要在她們之間起到一個緩衝的作用。而不是一個攪屎棍攪來攪去。

你在她們兩個女人之間,只能充當調解員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員。你要做的是如何調節她們兩人之間的關係。不能去裁判她們的對與錯。

你要學會兩面瞞、兩面談儘量讓矛盾化解在你這裡,不讓她們針鋒對麥芒的直接相對。

你讓兩個女人面對面的講理那是無法的解釋清楚的。

總之,婆媳關係的好壞全在你身上,處理好了闔家歡樂、處理不好硝煙瀰漫。你自己看著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