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訶德》:在這個走錯路的追夢人身上,我看見了人的本真

我想每一個讀過《堂吉訶德》的人腦海中都會勾畫出這樣一個形象:消瘦的老頭穿著破破爛爛的盔甲,拿著生了鏽的長矛,戴著破了洞的頭盔,騎著一匹瘦弱的老馬,身後還跟著一個騎著驢的鄉巴佬。

《堂吉訶德》:在這個走錯路的追夢人身上,我看見了人的本真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的故事:一個人到中年的窮紳士——堂吉訶德,因為對騎士小說入了迷,就自封為遊俠,在家裡翻出一套行頭,僱了農民桑丘·潘沙做隨從,從此開始了他惹人發笑的冒險事業,但途中受盡挫折,最終一事無成,鬱鬱而終。

很多人都認為堂吉訶德是個瘋子,書中很多情節也確實引人發笑:把村婦當成公主、把破爛客棧當做城堡、把記賬本當《聖經》、把風車當巨人、把羊群當軍隊……我讀的時候一度覺得堂吉訶德腦袋不清醒,他一直沉浸在虛無的幻想中,分不清現實和想象。

讀完細細琢磨,才慢慢品出其中的味道,有以下幾點思考和大家分享——


1、他是走錯路的追夢人


有人這樣評價他:

堂吉訶德的性格具有兩重性:一方面他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他越瘋瘋癲癲,造成的災難也越大,幾乎誰碰上他都會遭到一場災難,但他的優秀品德也越鮮明……堂吉訶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終是一個理想主義的化身。他對於被壓迫者和弱小者寄予無限的同情。從許多章節中,我們都可以找到他以熱情的語言歌頌自由,反對人壓迫人、人奴役人。

由此來看堂吉訶德是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完全失掉對現實的感覺而沉入了漫無邊際的幻想中,以自己心中所想為規則,去主持這世間的正義。他有理想,他的理想是鋤強扶弱,為人民打抱不平,但他實現理想的方式卻又是如此虛幻和不切實際,他是走錯路的追夢人,他的理想早已在他錯誤方式下和他的初衷偏離軌道,進行漸遠。

其實這一矛盾——理想和現實,到現在都是如此,難以統一,這在學生群體身上體現得尤其明顯。

在學生時代,我們生活在學校的象牙塔裡,身邊的一切都單純簡單,從小到大的所讀所學都是從書中來到作業中去,很少有實踐或者說脫離了實踐。所以我們對未來人生的預期和對理想的設定,完全是排除了現實因素的,這樣一來我們實現理想的途中必將困難重重。每年畢業的大學生迷茫焦慮,壓力巨大,不能接受社會現實的人不在少數,很多人成為現實中的“堂吉訶德”。

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無法消弭,堂吉訶德式的不管不顧,一味追求理想不顧現實不可取,妥協於現實放棄夢想亦不可取。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用能力去彌補理想和現實的差距,多關注和了解現實,從社會中去發掘實現理想的方式和途徑。堂吉訶德的悲劇不會也不能再重演,走錯路的追夢人不會有結局。

《堂吉訶德》:在這個走錯路的追夢人身上,我看見了人的本真

2、他是醒著做夢的勇士

這本書看到最後其實是笑不出來的,因為堂吉訶德太慘了,看到他固執地用虛幻對抗現實,用舊的規則維護正義,用理想的姿態闖蕩於這現實的人間,屢屢碰壁卻仍學不會放棄,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

光是想想也知道,用這樣不對版不對碼的行為和姿態與這個世界抗衡,得到的結果終將會是失敗,但堂吉訶德卻走的義無反顧,做的風風火火。說他痴心妄想也好,癲瘋若狂也好,這只是一個老騎士最後救濟世人的夢想罷了。好笑的是堅持正義卻用錯方式的堂吉訶德,還是虛偽存活於世自我標榜為正義的世人?

故事的最後他回到家裡,在病逝前才幡然醒悟,覺得自己以前就是個瘋子,其實小說都是胡說八道,深嘆自己醒悟太遲。我覺得他並不是後悔了,他只是發覺自己的方式可能錯了,騎士小說帶給他不切實際的幻想,讓他以為這樣的方法能夠使不美滿的現實變得美滿,但脫離現實的努力終將是白費的,也是可悲的。

如果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句話來概括堂吉訶德的這一連串荒誕不經的行為,他的形象就會突然變得高大,並且充滿了悲壯感。他的所有癲狂和妄想全是他對這個世界的守護和對正義的堅持,他知道這個時代容不下他,他也知道信仰終究要被顛覆這一結局,但他只是做了一個自封的老騎士應該做的事情罷了。

有一個豆瓣書友的評價我覺得很到位,她說:

我信奉人要有做夢的勇氣,在我心中堂吉訶德不是瘋子而是勇士,至少他敢和巨龍鬥。其實難的不是有做夢的勇氣,而是“醒著做夢”的勇氣。知道不可為而為之,知道不可得而堅持,且這個“知道不可”又是這樣的清醒!這是我看到的堂吉訶德,也是人存在可悲可敬之處。


《堂吉訶德》:在這個走錯路的追夢人身上,我看見了人的本真

3、他是我們丟失的本真

就像上面說的,堂吉訶德代表著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為、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這些品質都是我們身為一個現代社會的人所追求和嚮往的。雖然現在再談社會道德滑坡的問題有些老套,但堂吉訶德卻又引發了我去思考。

相比於現在社會上人人喊著道德正義,事到臨頭卻又冷眼旁觀(比如N號房事件中那26萬會員),我更喜歡堂吉訶德遇見不平勇往直前,雖狀況百出但真誠可愛。騎士精神早已經是百八十年前的東西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的我們很少有人能領悟和學會它。

現在社會很多人的自私和冷漠都入到骨子裡了,人的作用被無限放大,相隨而來的就必然是個人主義的膨脹和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世態度,畢竟大家都忙,誰有空主持正義。就是在全國上下一心抗擊疫情的這段時間,也不乏有利己主義爆棚的人出現,害人又害己。

我們無需去做堂吉訶德,他的方式太過不現實,但他身上有我們丟失的本真。書中有一幕,堂吉訶德看見前面一排巨大的風車,他對桑丘說:“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邊出現了三十多個大得出奇的巨人。”雖然在我們眼裡把風車當做巨人的堂吉訶德實在荒唐可笑,但這個老騎士卻義無反顧騎著馬、拿著矛,向他眼裡的巨人衝了過去。

不懼不畏,可悲可敬。

最後

堂吉訶德的形象惹人發笑,卻又發人深省,我們從中可以體會太多,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當然也有一千個堂吉訶德。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實也不必太過嚴肅的看這本書,畢竟它幽默的筆觸和逗樂的情節都是為了讓你笑的,這本書最初出版之後大家也都是當做一個笑話來看的,這裡的笑話是褒義詞。

至於對堂吉訶德的種種解讀亦可看看了之,輕鬆點,這只是一個騎士文學愛好者的冒險故事,一個老騎士的濟世救人的夢想罷了。


這裡是@芒書,分享有溫度的故事,寫有思想的文章。喜歡就關注我吧~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