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速寫|朱蕙心:一位聲樂藝術指導的環球旅行

直到今天,朱蕙心依然不知道如何準確地向她的父母解釋她的工作。他們曾經問她:“你的工作究竟是做什麼的?”她回答說:“我是一名聲樂藝術指導。”他們疑惑地說:“我們以為你是鋼琴家。你不是教小孩彈鋼琴嗎?你真的知道怎麼唱歌嗎?”朱蕙心說:“我一直都非常感謝他們開闊的心胸與無條件的支持,他們讓我遇見了鋼琴,這才有了後來‘聲樂藝術指導’為我開啟的這一場環球旅行。”


教師速寫|朱蕙心:一位聲樂藝術指導的環球旅行

攝影:Raymond Huang

16歲時,聲樂藝術指導為我開啟了環球旅行

朱蕙心出生於臺灣,父母都是越南華僑。12歲時,朱蕙心移民美國賓州的約克小鎮,在一個很巧的機緣下她開始學習鋼琴。16歲那年,當地一位聲樂老師希望找一位鋼琴伴奏為她的聲樂學生彈伴奏,朱蕙心抓住了機會,“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德國的語言、詩歌和藝術歌曲,被一種極度的深刻和浪漫所吸引,那時候我就決定此生都要與之為伴。”

在那份工作中,朱蕙心第一次聽到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中那段著名的《你們可知道什麼是愛情》,“那時候我其實都還不清楚什麼是歌劇、什麼是詠歎調,但我感受到了天堂般的昇華。”不僅如此,朱蕙心還感受到了與人合作的快樂,“在一些年長的朋友那裡,我學到了一些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透過對聲樂曲目的探索,訓練全方位的技能,併發揮想象力進入音樂和詩歌中的浪漫世界。

不僅如此,朱蕙心更瞭解到:“除了鋼琴演奏,你還需要很多不同的技能,以及更多對於大千世界的發現。”大學時,朱蕙心考入天普大學主修鋼琴,但她花了很多時間去拓展自己的音樂世界。一年下來,在學校的歌劇製作中,她,她學習著如何看指揮的手勢,涉獵巴洛克和現代歌劇曲目,並體會到歌劇樂池裡羽管鍵琴和鋼片琴樂手的責任重大。朱蕙心好像與聲樂開始了一場戀愛,完全沒有考慮未來。

20歲時,朱蕙心參加了肖託誇歌劇節聲樂指導實習生的面試,音樂總監讓她完成一段歌劇《卡門》中的五重唱視奏。“他告訴了我一個令人抓狂的速度,然後我就去視奏了這段眼花繚亂、一眼望去佈滿密密麻麻的音符、充斥著5個降號、5個聲樂聲部的困難片段,中間還夾雜著他要求的一些速度變化。我視奏完之後,總監說:你竟然沒有被嚇到,好吧,你被錄用了。”抱著對歌劇世界的好奇心和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朱蕙心邁出了走向“專業”的第一步,開始了一場終生學習。

那一年夏天結束的時候,朱蕙心設定了自己的學習目標——做一名職業的聲樂指導。“讀大學時總譜視奏訓練不足,我就特別注重這方面能力的培養。然後我尋找各種機會與印歐語系為母語的歌手合作,以換取免費的語言輔導。在我看來,精通一門或多門語言是研習聲樂藝術的關鍵,你又進而通過聲樂藝術穿越文化、國度、歷史時期乃至神話故事的邊界,虛擬旅行去到任何一個你想去的地方。”

教師速寫|朱蕙心:一位聲樂藝術指導的環球旅行

朱蕙心在小澤征爾音樂塾與小澤合影(右邊第三位)

23年前,小澤征爾和音樂帶我回到了亞洲

多年來,朱蕙心不僅在歌劇中虛擬旅行,更因為歌劇去到了世界各地。她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擔任了十年助理指揮,也在南美的智利聖地亞哥市立歌劇院、歐洲的薩爾茨堡音樂節等地擔任過首席聲樂指導。1997年,一個陌生的電話把她帶回來亞洲、帶到了北京。“那通電話來自一個美國劇院經理人,他們正在尋找一位既會說普通話又精通意大利語的合唱指揮,參加由指揮大師小澤征爾(Seiji Ozawa)團隊在北京製作的新版歌劇《弄臣》。”

兩年後,這一版《弄臣》在越南河內重排,朱蕙心回到了母親出生的地方,也開始了她在東南亞的音樂事業。2002年,她首次與小澤征爾大師合作,在中日共同製作歌劇《蝴蝶夫人》中擔任助理指揮,開啟了與大師長達12年的合作,之後又受邀在其麾下的齋藤音樂節擔任合唱指揮,並在小澤征爾音樂塾中任教。

教師速寫|朱蕙心:一位聲樂藝術指導的環球旅行

2004年小澤征爾音樂塾明信片中參與《波西米亞人》演出的中日藝術家合影

與小澤大師的合作,被朱蕙心看作是自己最珍貴的經歷和回憶,“小澤大師無疑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音樂巨人之一。他堅信室內樂是古典音樂的培訓核心,對於管絃樂手還是歌劇演員皆是如此。小澤征爾音樂塾在管絃樂訓練的基礎上,還有一個嚴格的室內樂課程,不僅著重磨礪合奏技巧,同時也追求精緻的風格和聲音的文化。在歌劇領域,我們共同向年輕音樂家傳授如何與歌手合作、如何為舞臺鋪設音響與色彩的實用技巧。許多年輕的亞洲音樂家擁有精湛的技巧,通過小澤大師的視野和努力,朱蕙心意識到亞洲的音樂學生們需要最高水準的教學以及某種文化的浸潤,最終才能理解音樂的真諦。”

隨著與小澤征爾大師在亞洲音樂事業的開展,朱蕙心拓展了在中國的事業版圖。起先,她是在北京、上海等地進行廣泛的客座講學。2010年,她進入國內最活躍的歌劇製作演出機構國家大劇院擔任音樂經理,並將系統化的歌劇排演和訓練的概念以及科學化的製作管理方式引入中國。在國家大劇院這一時期,她曾經指導了歌劇鋼琴伴奏和助理指揮,也深深感覺儘管他們表現出了出色的技巧,但也的確需要積累對歌劇這一學科的全面瞭解,還得意識到歌劇製作中合奏藝術的重要性。

後來在上海音樂學院做客席教學時,朱蕙心偶然去看了鋼琴家安德拉斯·希夫(András Schiff)的大師課。她再次感受到了文化浸潤帶來的改變。“當時有一位年輕的鋼琴家演奏了《巴赫十二平均律》中的一首賦格,希夫很即興式地為其中的音樂動機填了一句德語“歌詞”es muss sein,並要求她每次彈奏音樂動機時把這幾個詞唱出來。非常神奇的,我們立刻就從這位鋼琴家的分句中感受到了呼吸和空間感。即便她可能並不懂這幾個詞的意思,但她敏感的捕捉到了語言韻律的影響並調整了聆聽的方式。希夫的這種教學方法和成效讓我非常驚訝,也讓我堅信紮根於更廣泛的文化儲備中,對於中國音樂學生的藝術發展一定是大有助益的。”

教師速寫|朱蕙心:一位聲樂藝術指導的環球旅行

2013年12月朱蕙心在天津大劇院參與男高音歌唱家苑璐獨唱音樂會

23年下來,朱蕙心在中西方音樂交流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也見證了聲樂藝術指導這一專業和職業在中國的發展。“與1997年我初到中國相比,現在在亞洲肯定有更多的學習機會。近十年,我目睹了許多藝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對於聲樂藝術指導來說這是一次巨大的機遇。天津茱莉亞學院的到來,不僅帶來了原汁原味的茱莉亞體驗,更為中國音樂教育體系達成了有益的補充,特別是專注於合奏藝術的三門研究生課程。尤其聲樂藝術指導的引入,將帶領青年音樂家去進入聲樂藝術的奇境,進而與更多人分享他們探索中的樂趣。”

對話

TJS:你認為天津茱莉亞學院的開設會帶來什麼?

朱蕙心:我曾去體驗了天津茱莉亞大學預科的一日完整課程,感觸頗深,我相信不但有助於這些學生的音樂素養及視野,甚至也影響了他們的家長。而且我知道這些孩子來自中國各個城市,我甚至覺得他們將慢慢形成新的觀賞音樂的群體,進而影響一個城市的音樂文化樣貌。這樣的影響也同樣來自由學院教師組成的天津茱莉亞室內樂團,通過他們去年的系列音樂會,也在逐步拓展新的曲目、培育新的觀演方式並帶來新的音樂體驗。

TJS:你希望招收到具有哪些能力的學生?

朱蕙心:成為一名聲樂藝術指導,必須擁有優秀的鋼琴演奏基礎,同時,對合奏藝術的熱情以及對這一藝術形式跨學科的敏感也非常重要。合作鋼琴這門課程中,有許多技能需要學習,但我認為這些都始於對音樂中協作性的強烈興趣,以及對室內樂和聲樂藝術所呈現的萬花筒般的世界擁有好奇心。我相信,這才是他們去追求新技能、探索訣竅,並最終在合作鋼琴的世界中脫穎而出的重要品質。

TJS:你想與未來的學生分享些什麼建議嗎?

朱蕙心:長期以來,亞洲的音樂教育模式幾乎是“單軌制”的,學生們傾向於遵循為他們設計好的軌道,在他們的專業領域中取得卓越的成就,有時可能會以犧牲感受能力或同化相關技巧為代價。在國家大劇院工作時,有一位年輕的助理指揮問我,如何在沒有去歐洲生活學習的 情況下獲得瞭如今的語言技能?我的回答很簡單:“自學、請私教,抓住一切機會與這種語言的母語使用者對話。”我就是這麼為自己創造學習環境、設置學習計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