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細胞一低,就打升白針?醫生明說:它的副作用也不小

小盧的媽媽得了白血病,前兩天化療後,白細胞只有(3.0~3.9)×109/L,小盧看到媽媽虛弱的樣子,著急得不行,連忙問醫生怎麼辦。“打支升白針吧!”醫生很快給出瞭解決方案。

第二天,小盧媽媽的白細胞確實回升了,但開心總是短暫的,第三天,白細胞又降了下來。

小盧很納悶:注射升白針真的有用嗎?為什麼打完白細胞還是降了?是不是醫生治療方案不當?

白細胞一低,就打升白針?醫生明說:它的副作用也不小

骨髓抑制是化療最常見的副作用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標題中的“骨髓抑制”是什麼意思。化療的基本原理是殺死體內增殖旺盛的細胞,包括增殖旺盛的癌細胞。而骨髓造血細胞的活躍度同樣非常高,所以,化療無法“甄別”,會一視同仁殺死這些活躍的細胞。這就導致了骨髓造血細胞無法正常工作、有效造血,並且會導致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減少。

這就是骨髓抑制發生的主要原因。

那麼,如何判斷是否出現骨髓抑制呢?一般來說,骨髓抑制最明顯的症狀,就是抵抗力降低,從而誘發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也就是說,化療中或者化療後出現發熱狀況,就需要及時聯繫醫生檢查,看是否是因為骨髓抑制。

一般來講,化療後的三到五天,是骨髓抑制出現的時間,通過血常規檢測可以發現,這時候中性粒細胞的數量會減少。而在化療後的大概第七天到第十天,骨髓抑制情況最嚴重,之後造血功能會開始恢復。每個病例可能具體發生時間會有細微不同。

白細胞一低,就打升白針?醫生明說:它的副作用也不小

使用升白針要慎重

白細胞數量過低,如果不治療會有哪些後果呢?首先,最明顯的一個後果就是身體的免疫功能降低。癌症病人的自身免疫系統功能已經非常低下,如果這個時候免疫功能再次降低的話,會讓身體更容易受到癌細胞的侵害。另外,白細胞數量下降,會更容易引發細菌和病毒的感染,對身體造成危害。

所以,為了改善這種狀況,臨床上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升白片或者升白針(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俗稱)來治療。

但是,有些患者會擔心,頻繁地注射升白針,會不會形成藥物依賴,損害骨髓造血細胞的再生能力呢?對此,醫學專家表明,合理、慎重地使用升白針,可以有效地避免外部感染,利大於弊。所以,是否可以使用升白針,可以看癌症患者在化療期間的白細胞狀況。

如果白細胞數量不低於化療允許值的話,這個時候,就可以合理使用升白針,來阻止白細胞的大量減少,降低感染風險,鞏固化療的效果。並且,癌症病友也不要擔心,只要在醫生建議下合理用藥的話,並不會造成嚴重的升白針藥物依賴。

升白針其實也有副作用

雖然升白針可以有效地幫助癌症患者保留白細胞,這並不意味著升白針沒有不良反應和副作用。

首先,升白針最大的一個不良反應,就是會造成患者骨痛,主要集中在腰部,腰骶部。這種痛感好似感冒身體不適時的痠痛感,大多出現於白細胞的恢復期。如果癌症患者注射升白針後出現骨痛,就需要在醫生建議下使用控制骨痛的藥物,一般有解熱鎮痛類藥物,還有皮質激素,嗎啡等鎮痛藥物,可以幫助到癌症患者緩解骨痛。

其次,升白針會引發“嗜中性粒細胞性皮炎”併發症,患者會出現高熱和皮疹症狀。這種情況下,皮質激素可以幫助癌症患者緩解。

另外,升白針也許會刺激骨髓中的造血細胞不正常增殖,引發“第二癌症”的風險。因為接受化療治療的病人,接受藥物的劑量非常大,如果沒有控制好,誘發第二癌症的風險是很高的。

最後一種不良反應,就是脾臟破裂。曾經有報道稱,接受化療的病人,出現了脾臟破裂的症狀,雖然這個風險還沒有被證實會廣泛出現,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和主治醫生仍然需要高度警惕,一旦出現疑似症狀,就要及時治療,以免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白細胞一低,就打升白針?醫生明說:它的副作用也不小

目前癌症治療的手段仍有許多不完善、高風險的地方,但是化療作為使用率最高、範圍最廣的一種治療方法,仍然給許多癌症病人帶來生存的希望。在化療中,醫生和病人們一定要高度重視化療的副作用,意識到骨髓抑制的風險,合理地使用升白針治療。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證治療療效,降低副作用對癌症病人身體的侵害。

#健康過五一##39健康超能團##清風計劃#

參考資料:

[1]劉海生.“升白針”到底該咋用[J].江蘇衛生保健,2017(12):17.

[2] 《化療不是治療癌症嗎?為什麼有的人化療後病情反而加重了?》.央視網.2019-01-06

[3] 《化療有什麼反應?化療後的不良反應應該如何治療》.人民網.2018-03-26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