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圓滿|人到中年的“陣痛”,原來是因為“難產”

於我,所謂的“兒女雙全,有房有車”,不順利生下“第三個孩子”,也不能算是圓滿。

作者:艾尚

假性圓滿|人到中年的“陣痛”,原來是因為“難產”

夜深了,還不能入眠。我覺得,我身體裡有一些壓抑的東西,不太健康的,這個時候開始冒頭了,就像癌細胞一樣,野蠻生長,控制不住。半年來,閱讀了許多心理書籍,印證了我的猜測。

01

我是倆個孩子的母親,也就是說我經歷過兩次鬼門關,其實絕不止兩次。

第一次依仗著年輕,也算是變相的無知無畏,在產房裡聽見隔壁女人撕心裂肺的呼喊,才覺得怕了,於是暗暗向下用力,爭取速戰速決,兒子出生的一瞬間,我看見肚皮一下子癟下去,所有的疼痛感都消失了,縫合撕裂的產道麻藥都沒打,毫無知覺。

第二次覺得有經驗了,心大無懼,但事實上,這一次更慘烈,在歷經幾天的催產素肆虐後,痛得只發抖,冷汗不斷,在逼仄的產床上幾經掙扎,我宣告投降,請求剖腹。

偌大的手術室,盡是單薄的女子,只得自己從產床上一點點挪動笨重的身體,在陣痛幾乎沒有間隙的那幾秒,奮力爬上手術車,被拖去另一個產房打麻藥,緊急剖腹。

我以為,這樣的難產,就這樣過去了。

直到生活節奏突然慢下來的這兩年,我突然開始失眠,夜裡異常清醒,心中莫名焦慮,白天恍惚無法專注,夜裡開始神遊,吃褪黑素也沒用。

我常常遊走於自己的前半生,從孩提到青蔥,到年歲最好時,我能一路撿到我曾丟失的夢想,被現實遺忘,突然感覺到巨大的恐慌和深深的空虛感。

我明白,有一種“病”,叫人到中年。

我無法坦然接受,生命的拋物線在此時下滑的軌跡,因為它直指衰老、平庸、缺憾。我並不飽滿的一生,從前忙碌的日子,懵懂前行,隨波逐流,隨著年歲漸長,慢下來向內審視,我逐漸看清楚自己的殘缺。

02

外人看來,我兒女雙全,家庭幸福,有不錯的生活,這近兩年的“陣痛”來襲,讓我明白,我又一次經歷“難產”。

我沒有自身的圓滿,事業上,一直是老公的影子,從未將他的成功當成自己的成功,也未曾體會過他的艱難。不得不承認,我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過久,沒有跟他良性的互動,所以我也一直活在他的不滿中。

在被生活鞭撻的過程中,我幾乎停滯了自我成長,活在一個人的空間,渾渾噩噩,懵懵懂懂,沒有真正與這個世界連接,變得狹隘,變得自私。我很少認真地想:活著,是為了什麼?

歐文.亞隆說,每個人都要直麵人生的四個根本命題:

死亡、孤獨感、自由與責任、以及生命的意義。

輕如鴻毛,重於泰山。有的人,活著如同草芥,一歲一枯榮,這裡面有草根素人,也有王侯將相,有的人,短暫的一生,卻像耀如朗月,燦若星辰,生命的質量,不在於光陰的長短。

一個人死了,留下的後代,是生命的延續,他們會活出迥異的新篇章,還有一種“孩子”,他們活得更久,那就是,你生命的意義,你留給這個世界的東西:你的影響力,或是作品,或是事業、或是信仰。

03

我很遺憾,觸摸逝去的時光,我不曾熱情過、憤怒過、抗爭過,太過順遂,所以活得不認真,不用心,體會不到苦盡甘來的喜悅,我沒有順從自己的內心,也沒有得到過自身的肯定。

年華漸去時,才驚覺時光已然不多。

想起兒時的自己,本能地忽視自身,迎合別人,不敢隨意跟大人要東西的,總在壓抑自己的願望,否定自己的需求,母親跟外婆隔膜,我跟母親疏離,現在女兒在我面前,儼然就是另一個我。

我是什麼時候開始覺醒的?在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武志紅的《為何家會傷人》、李雪的《走出劇情》,趙永久的《愛的五種能力》、珍妮.西格爾的《感受愛》、卡羅爾.德韋克的《終身成長》......

閱讀,是一個短暫的避難所,它收藏所有的苦難,將它化為理解和寬容,化為力量,化為動力,它支撐起你完全不同於外界的一個全新的世界,只屬於你自己的世界,是你由它踏向外界的通道,一個前方有光的通道。

它讓我知道,我體內潛藏了多年的“嬰兒“,在尋找一個求生的契機。

04

溝通和接觸,讓人和人之間,人和自然之間,有了能量的流通,思考和自省,讓心路和閱歷,有了厚度和凝重。

將審視自身的目光,投放得更遠一些,多年來對家人的疏離,餘生用來彌補,有時候,最遠的距離,不是遠在天邊,而是近在眼前,就在身側,只有言語的互動,卻沒有心靈的交流。

先渡己,再渡人。自己尚不能擺渡出苦海,談何給人以啟迪?捧起經典書籍,再次重溫,很多不懂的,豁然開朗,字裡的人情,文外的冷暖,當年不知書中意,如今已是書中人。

雖然後知後覺,無邊的夜的黑,無邊的黑的靜,於我而言,陣痛已然過去,我的文字,我的紓解,就是我的“第三個嬰兒“罷,願我的碎碎念,被你看過,嘲笑我也罷,理解我也好,企盼你的眼角彎一彎,嘴角翹一翹,露一點會心的笑。

我懂得,心若大,哪怕囿於廚房,一樣有愛,是新生的,是鮮活的,是靈動的。

結語

風風說:寫作於我,是逃避,是重建,是審慎,是深情,是我構建的另一個世界。我的傷痛在文字裡得以撫慰,我的卑小在文字裡得以拔高,我的痴心妄想在文字裡被訓誡。

作者:艾尚心理,個人構建、情緒管理,心理疏導,歡迎關注。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