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華為在幹什麼?任總最新講話解讀五

新年伊始,華為在幹什麼?任總最新講話解讀五

改進面試方法,

不拘一格獲取優質人才;

建立適用不同場景的人才內部流動機制,

按貢獻管理好個人職級評定。

1、關於招聘調配

第一,現在招聘管理最重要是提高面試水平,要向西方公司學習。

每個應聘者可以先用半個小時講講自己的學術報告,而且要經過五輪面試。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優點,我們不能簡單拿個標準篩子去評價。面試後當場決定結果,包括薪酬,他不接受,還可以協商,聽應聘者的申辯。

啟示:高端人才的招聘值得借鑑,突破經過專業包裝的面試的的候選人,挑選真正的人才,靠標準的結構面試法是不行的。專業陳述+5輪面試,找出個人特質,根據需要決定是否聘用!而且更難得的是,當場決定(需要最後的用人決策者在場),當面協商薪酬!的確需要很大的專業支持,才能達到!

第二,隨著業務規模增長,適當的人力增長是允許,也不要過於僵化。

比如,對於優秀留學生,在當前新的人才轉移時期,可以拿出特招指標來專門審批;對於優秀外包員工,今年可以適當給與指標,從外包員工中錄用一部分(3000名)優秀人員;對於高端人才招聘,不受指標限制。

我與北俄羅斯科學院長會面時,他帶來了一位很厲害的激光科學家,兩個月以後,美國航天航空局不僅把她挖走了,而且辦完了所有手續,這就是美國對人才的獲取政策。

目前華為公司的人才獲取政策還比較落後,我們要積極改進。

啟示:華為18萬員工,隨著原主營業務(電信)的飽和,人員其實有過剩的趨勢,對一般人才的招聘是嚴控的。但任總的講話可以看出,對三類人才可以不受限制,優秀的留學生,熟悉國際市場情況的,可以特批;已證明業績和能力的外包優秀人員,可以適當錄用;高端人才則直接不受限制,特別高精尖的頂級人才,還有下功夫去爭取!

2、關於人員流動

第一,人員合理流動是必需的。

這項工作將來應該是人力資源和總幹部部一起來落地。原則上中、基層員工儘快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高級幹部要服從分配。

對於整個流動的政策、原則、規則,由人力資源部和總幹部部共同制定,以人力資源部為主;加強少量幹部的流動環節,總幹部部要發揮起作用來。

我們要允許自由流動,人流動起來,才能發揮他的個人特性和特長,也容易讓人保持激活狀態。在流動過程中,可以找到他能最大程度發揮作用的崗位,可能就會在那裡留下來努力奮鬥。其實員工最容易轉換工作內容的時期,是參加工作的前幾年,這時要對標找到自己的貢獻機會點,而當他上升到一定程度以後,轉換就比較困難了。

啟示:人才富集到一定程度,難免會出現人才的錯配的情況;一個人在原地工作太久,也難免出現惰性,怎麼讓存量的人才,儘可能發揮作用;讓原地呆得過久的人,處於激活狀態,同時把人才遴選出來。其中的一項辦法就是主動和被動的流動起來,建立內部的人才市場。

第二,我們也要堅持實事求是,有些地區不要過分強調幹部流動,可以原地提升前線作戰單位的職級和待遇。

比如西藏的“將軍”是不適合上“航母”的,但職業通道就在這個地方,進行評定,不適合橫向比對。所以,為什麼不在西藏實行高職級制度呢?就像合同場景師的待遇可以與代表一樣,不需要流動到其他地區,給他高職級和相應待遇。當然他也可以轉到德國學習一、兩年,不參加考核,能力提升後回來,這樣幾個人就能守住了一個西藏。西藏地方很大、站點很少,減少了總編制,總成本還降低了。

啟示:人員的晉升不一定產生流動,還是要因地制宜,實現效用最大化!

3、關於職級管理

第一,我們對個人職級的管理還是要嚴格嚴肅。

我們應該對歷史的功臣給予肯定,不要輕易抹殺他們的貢獻與努力。但是員工也不能以功臣自居,然後“藏”在某個職級當“南郭先生”,為什麼不可以回家去看書呢?學好了再回來應聘,二進宮嘛。我們要不斷去測評優秀員工的績效以及持續貢獻的能力,快速使用他。

第二,員工的薪酬回報並不完全與他擔任崗位的職級對應。

比如13級的員工幹得好,他當年工資加獎金的總回報可能拿到21級的水平。若他不光年度績效結果好,還學習提升快,持續的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那麼他可能就會有承擔更重要責任的機會,個人職級就可能得到提升,走將軍之路;這樣他的工資高了,獎金可以少一些。若他暫不具備進一步擔當重任的能力,那麼他也已經獲得了原崗位上的優厚獎金了。

啟示:職級的嚴肅性,要求我們持續和動態進行職級管理!但薪酬回報跟個人貢獻掛鉤,可以突破職級的限定範圍,能力與職級掛鉤,確定工資,但績效確定獎金。

4、關於領袖

第一,明確“先有雞,後有蛋”這個政策。

每個新業務要立項,首先要找到合適的業務領袖,一把手是最重要的。因為領袖是天然產生的,不容易找得到。對於一把手,關鍵看帶領業務成功的潛力,資歷、年齡不是最重要的選拔因素。

第二,在收購外部技術公司時,公司已明確要求千萬不能辭退創始人。

以前收購公司的創始人,可以再去談談能不能返聘。將來把這二、三十個人組合起來,加入到柏拉圖研究院,這些人雖然技術不一定很精,但是創新思維很厲害,能抓住時代的脈搏,與他們“喝咖啡”,就會產生思想衝撞。

啟示:領袖是最稀缺的人才,即便華為這樣的海量人才公司,也是稀缺的!產生領袖的土壤和機制很重要,曾經的“領袖”也值得珍惜!

好,今天先分享至此,本文為系列文章,下來繼續解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