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管道氣“統購統銷”格局,浙江有多大誠意?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打破管道氣“統購統銷”格局,浙江有多大誠意?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今年年初以來,浙江省相繼印發《2020年浙江省能源領域體制改革工作要點》(下稱《工作要點》)《2020—2021年浙江省管道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暨管網代輸試點實施方案(試行)》(下稱《方案》),在全國範圍率先按下了省級天然氣管網改革“快進鍵”,邁出省級天然氣體制改革實質步伐。

管網獨立、運銷分離、天然氣基礎設施第三方公平準入,以及擴大管網代輸試點、鼓勵上下游直接交易降低用氣成本等諸多改革舉措貫穿於兩個文件之中。浙江省此次推進天然氣體制改革,打破固有“統購統銷”天然氣管網運營模式,順應了“管住中間、放開兩頭”的國內油氣體制改革大勢,踐行了讓市場決定天然氣資源配置的改革之意。

那麼,浙江省有何動力大力推進省內天然氣體制改革?又將為其推進省內天然氣產業發展帶來怎樣的利好?就此,記者展開了調研採訪。

打破管道氣“統購統銷”格局,浙江有多大誠意?

(圖片來自網絡)

順應大勢打破“統購統銷”

浙江省天然氣管網運營是典型的“統購統銷”模式,即由浙江省政府特許省級管網公司建設、運營省內天然氣管網,同時負責省內氣源採購、天然氣下游市場開發及銷售,形成“多氣源供應,全省一張網”,天然氣供應商不能與下游用戶直接交易。

公開材料顯示,預計到今年年底,浙江省級管網投運里程將突破 2300 公里,2022年更將增長至2500公里。2019年,浙江省在原有海陸“六大氣源”(簡稱“六統一”)基礎上,積極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氣源供應渠道,成功接入省際串換資源上海LNG、以及該省自有資源新疆煤制氣,全省“多氣源、一環網”格局愈加完善。

記者瞭解到,2019年,浙江省天然氣消費量達到約147.5億立方米,省級天然氣管網輸氣量達到117.8億立方米。也就是說,2019年,浙江省經由省級管網完成的“統購統銷”氣量達到約80%。

上述《工作要點》明確,浙江省要通過加快天然氣市場化改革,到2020年初步形成“網絡化、縣縣通;多氣源、少層級;管中間、放兩頭”符合浙江實際的天然氣新體制。

“現階段浙江‘統購統銷’的管網運營模式顯然已不符合油氣體制改革的要求,相較於江蘇、廣東等省,浙江省網效率明顯低下,且省網之外,各支線管網層層加價推高浙江氣價,均有違於當前油氣改革大勢。”一位不願具名的受訪專家向記者指出,因此,浙江的這一波改革操作不過是縮短了與國家管網公司改革的差距。

打破管道氣“統購統銷”格局,浙江有多大誠意?

(圖片來自網絡)

浙江有條件推進天然氣完全市場化

在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管道氣交易部負責人熊偉看來,當前,包括浙江省在內的江浙滬、廣東省區域經濟發達、管網、接收站設施完善,天然氣市場培育形勢較好,且無保供壓力,是當前最具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條件的地區。

浙江天然氣市場已經開始為完全市場化做準備了,其具備這個條件就是因為浙江省管網基本獨立於‘三桶油’之外。”有石油系統內熟悉情況的浙江人士亦向記者表示。

工商信息顯示,浙江省天然氣開發有限公司(下稱“浙江省天然氣公司”)集天然氣管輸和銷售業務為一體,浙江浙能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下稱“浙能管網公司”)則從事天然氣管道的投資與建設。浙江能源集團(下稱“浙能集團”)旗下浙能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分別持有浙江省天然氣公司、浙能管網公司40%和100%股權,浙江省天然氣公司另外60%股權則由中海油、中石化各自持有30%。

作為浙江省天然氣供應的主力軍,浙能天然氣集團還同時管理著27家城市燃氣子公司。除現有建成投運的超1800公里省級天然氣管網外,還擁有超5000公里的高中低壓城燃管線,是典型的省級“巨無霸”天然氣運營企業。

有不願具名的石油系統人士向記者直言:“浙江省管網特別之處在於第一大股東是浙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法人基本上均由浙江地方派出,這意味著管理權、調度權、財務權實際都掌握在浙江地方手裡,中石化和中海油所擁有的股份合計雖然超過浙能集團,但奈何是兩家獨立核算的企業,誰也指揮不了誰。多年來中海油、中石化只是提供資源保障,中石油因沒有參股更是被排除在外。”

如此,即便中海油和中石化在浙江省網公司的股權移交給國家管網公司,從而使得浙江省天然氣公司被國家管網公司控股,但浙能集團掌控的天然氣管網資產依然具備與國家管網公司在浙江省內競爭的實力。

“屆時,如果浙江省內有兩家管網公司並存,因為存在競爭,必然會刺激省內天然氣管道建設提速。雖然也會造成一定程度地重複建設,但整體而言,多主體激烈競爭的結果將促使浙江局部的天然氣徹底市場化,促進天然氣企業提高服務質量,最終將使老百姓享受更多實惠,這無疑比一省一家壟斷強。”這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道。

打破管道氣“統購統銷”格局,浙江有多大誠意?

力將改革紅利向終端釋放

記者瞭解到,2019年,浙江省級天然氣管網輸氣量達到117.8億立方米,與2018年的110億立方米相比,同比增長超過7%。

對此,浙能集團在其官方新聞稿中表示,隨著全省“多氣源、一環網”的格局逐漸完善,其可最大限度發揮天然氣調峰水平,優化資源調配,有效保障浙江省供氣安全。而這正是在2019年全國天然氣消費增速放緩的形勢下,浙江依然保持了省級管網輸氣量穩定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據浙江天然氣“十三五”發展規劃,預計到2020年,該省天然氣消費量將達到160億立方米。相較於2019年150億立方米的消費量,2020年該省天然氣消費增幅只需達到6.7%即可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業內預計,浙江超額完成“十三五”目標是大概率事件。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浙江如此大力推進省內天然氣體制改革有何動力?或可從上述《方案》略知一二。

《方案》明確,通過“鼓勵管道天然氣上下游企業開展直接交易,不斷擴大代輸試點,切實降低企業用氣成本”,今年全省管道天然氣上下游直接交易規模爭取達到30億立方米以上,降低用氣成本3億元以上。

“原有全省一張網模式下降低輸氣成本難度很大。而通過成立獨立的省網公司,推動上下游直接交易,則有望通過合理規劃與調度,減少交易環節,降低輸氣成本。這樣一來,浙江終端用戶的氣價必然會有所降低。”中海油經濟技術研究院綜合規劃資深工程師許江風向記者分析稱。

針對深化天然氣價格改革,《工作要點》亦特別明確,改革過渡期實行政府主導的價格聯動機制,建立終端天然氣價格向市縣主要領導通報制度,並於2020年建立天然氣價格第三方監測評估機制。

在現階段,由浙江省政府層面直接主導此輪試點上下游合同簽訂及履約,有助於建立起上下游協商定價的市場化機制。”熊偉認為。

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澳門)理事姜勇同時指出,所謂“建立終端天然氣價格向市縣主要領導通報制度”潛臺詞就是政府要深入直接管控價格。

“在市縣政府部門把關終端天然氣價格的情況下,勢必要從照顧民生角度出發,抑制價格上漲,這意味著終端氣價會逐步走低,促使天然氣降價讓利於民,讓老百姓獲得天然氣體制改革的紅利。”姜勇進一步分析認為。

打破管道氣“統購統銷”格局,浙江有多大誠意?

仍存較多不確定性

熊偉指出,浙江省近日發佈的《方案》,可視為年初下發的《工作要點》的配套措施,主要條款直擊要害,可實施性很強,配套政府親自推動,必將對天然氣市場化推進發揮有力支撐。但儘管如此,“在實際操作層面仍存在較多不確定性”。

比較突出的問題即是,浙能集團作為長期盤踞一隅的省級巨無霸天然氣運營企業,肯定不會“甘願”。如此一來,在浙江省內成立獨立的管網公司,就如同國家將“三桶油”的管道資產分離出來成立國家管網公司一樣“難產”。

打破管道氣“統購統銷”格局,浙江有多大誠意?

對此,確有浙江省內燃氣企業人士向記者直言:“實際會遇到很多複雜問題。”

關鍵問題在於這次改革只是限於浙能體系內的改革,還是要將省級管網從浙能體系獨立出來,成立一家類似於國家管網公司這樣的獨立省網公司,之後再融入國家管網。”有不願具名的天然氣行業資深專家向記者直言,“但如果只在原有體系下改革,則相當於換湯不換藥,改革成效無疑大打折扣。”

對此,截至目前浙江省尚未有官方表態。對於記者的採訪請求,浙江省能源局、浙能集團均未予置復。

而有鑑於浙江省管網改革目前尚未落實到資產併購層面,另有天然氣行業智庫專家也認為,如果省網的運行規則仍堅持原來的“一張網、六統一”,浙江輸氣成本的降低也只不過相當於在原來基礎上打個有限的折扣而已。

談及改革將會在何種程度影響浙江的終端氣價?這位專家直言,降價是必然,但降幅多少不確定,“即便是完全市場化的情形,如果降價對提振消費程度有限,降價幅度也是有限的。而從另一個視角審視當前的降價,其只是供大於求下的企業‘不得不’行為,不能誇大認為是改革的直接紅利。”

有鑑於此,更有業內人士直言,“我不覺得浙江管網改革具有自身內生動力,浙江或只是主要在資產權益上,希望搞一體化小壟斷(類似‘浙江版中石油’),同時也爭取在與國家管網公司的博弈中佔得更多優勢。”

“成立省網公司就要把全省除城鎮燃氣管道之外的管道資產真正統籌起來,成為一個公共的天然氣運輸平臺,並平均管輸費,同時一定要接受國家管網公司的統一規劃、統一調度,進行熱值交易。對浙江而言,這才是降低天然氣管輸成本的關鍵。”許江風認為。

此外,熊偉建議,浙江省需藉助天然氣交易中心核心樞紐平臺,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將政府有形之手逐步歸還市場,為天然氣市場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創造條件。

責編 | 張金夢

猜你還想看:區塊鏈+燃氣,上海領先起跑

運營201個城市燃氣項目的新奧能源,沒讓一個城市用氣“掉隊”

本篇文章為《中國城市能源週刊》原創首發,歡迎授權後轉載,請在微信公眾號後臺留下聯繫方式,或致電010-65369458,我們會及時與您聯繫。

關於我們

《中國城市能源週刊》由人民日報社主管主辦,中國能源報社與國網(蘇州)城市能源研究院聯合出版;是中國城市能源變革產業發展聯盟的核心刊物。

於2019年3月4日正式創刊,全綵,雙週刊,每期4個版面,每週一出版,隨《中國能源報》發行。通過行業組織和權威媒體互動的平臺連接力、專業的輿論引導力,打造城市與能源的輿論高地,引領城市能源轉變走品牌化道路。逐步形成報紙、網站、微信為一體的融媒體新聞載體。

公眾號:中國城市能源週刊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打破管道氣“統購統銷”格局,浙江有多大誠意?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城市能源週刊,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