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樸的藍家大院

古樸的藍家大院


藍家大院——進士府邸位於湘江一級支流瀟水流經地湘、粵、桂交界處的神州瑤都江華瑤族自治縣白芒營鎮五庵嶺村,臨近白芒營娘子嶺遺址(秦朝時期設置的兵營址)、中共秦山區支部舊址及革命烈士藍世凱同志之墓,院後為近300年的古桂花樹、古香樟樹及200餘年的古柿子樹所環抱,距湘桂省級公路——白福公路僅200米,距國道207線僅5分鐘車程。

古樸的藍家大院

藍家大院屋後近300年的古桂花樹

古樸的藍家大院

藍家大院屋後近300年的古香樟樹

古樸的藍家大院

藍家大院屋後已200餘年的古柿子樹

藍家大院有清乾隆年間古建築共上下2幢,共有“五堂九井八巷四十八間”,大院總面積達2700多平方米。上幢分上堂屋、中堂屋、下堂屋,共有大、小房門七十二個;下幢分上堂屋及下堂屋。兩幢古建築正屋主體及兩側橫屋廂房和迴廊設施結構均為優質青磚青瓦、板牆櫞木柱臺框架,其它附屬設施有五個門樓亭,均有古樟木雕花窗,大院的天井及走廊全部用打磨青石平鋪,耳門全部以青條石作底。

古樸的藍家大院


氣勢不凡的大院主體建築

古樸的藍家大院

用青石條砌成的大院天井

古樸的藍家大院

大院基腳的方圓柱石雕

藍家大院——進士府邸上下2幢連成一條中心軸線,大院建築層臺累榭、氣勢雄偉。龍鳳、麒麟、花鳥等雕刻於屋簷、橫樑、門窗的浮雕、鏤雕圖案精雕細琢、栩栩如生,具有很強的裝飾性。同時,大院的排水設施與村裡良田排水溝渠連為一體,能很好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格局。

古樸的藍家大院

大院的鏤雕

古樸的藍家大院

歷經歲月的古樟木雕刻

古樸的藍家大院

雕工精美的樟木窗

古樸的藍家大院

雕刻精細的花窗

自藍氏先祖榞秀公、捷龍公在五廣嶺村開基立業之後,家道漸昌,據《汝南堂——江華縣藍氏族譜》記載“開戶入籍,丕振家聲,鉅富萬金,置田一千三百餘畝”。藍家大院自建立之後人才輩出,到現在已歷經12代、繁衍了300餘人。這得益於藍氏族人一直以來推崇忠孝仁義、信禮智勇的傳統,和諧持中、憂國憂民、詩禮傳家、治學嚴謹讓藍家大院德厚流光、人丁興旺,讓藍氏後人懷瑾握瑜、生生不息。這可以從藍家大院裡“鳩杖榮頒”、“玉案齊輝”、“節苦回甘”、“進士”四塊匾額得到印證。

古樸的藍家大院

此匾為大清光緒32年季冬月蔣氏孺人六旬晉一榮壽所立

據《汝南堂——江華縣藍氏族譜》記載,清朝時期藍家大院共有才子30餘人,芳名入誌的6人。其中進士(湖南省永州府正堂隨帶軍功加一級)1人,軍授六品3人,欽賜正八品1人,從九品3人,例授登仕郎、貤贈儒林郎1人,欽加州同1人,欽賜藍領1人,欽賜頂戴花翎、記名協鎮1人。國民革命時期烈士一名——藍世凱同志,系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畢業,與開國領袖毛澤東同志為同窗好友。新中國建立之後,從藍家大院走出了國家公職人員30人,大學生15人。其中,正團級幹部1人,抗美援朝排級幹部1人,正科級幹部1人,副科級幹部3人。

古樸的藍家大院

此匾為藍氏先祖於公元1857年(清咸豐丁巳年)中進士所立

時逢亂世,一群劫匪路經藍家大院,欲將房屋焚燬之際,恰逢一乞丐從旁路過,見此情景勸言:“該族人平日架橋修路、行善濟困、樂善好施”,劫匪聽言之,有所感悟,故放棄焚屋之念,由此藍家大院逃此一劫,得以保存。

已經260餘年風霜的藍家大院,因風雨侵蝕年久失修遭到了很嚴重的破壞,現僅存清乾隆時期建築上幢房屋“三堂兩井六巷十二間”主體面積600多平方米,其餘建築近幾年已全部倒塌。

古樸的藍家大院

大院上幢建築的主體因無人居住、年久失修現已不斷的崩塌

古樸的藍家大院

昔日的完好無缺到哪去了?——已遺失的龍鳳、麒麟、花鳥等雕刻於屋簷、橫樑、門窗的浮雕、鏤雕圖案襯托出大院的破敗

古樸的藍家大院

這樣的情景不願再看第二次

古樸的藍家大院

已傷痕累累、瀕臨毀滅的藍家大院——進士府邸

古樸的藍家大院


不斷倒塌的大院上幢主體建築,藍家大院隨時都可能從世上消失

古樸的藍家大院

歷史的傷口——已經完全倒塌的藍家大院下幢古建築

藍家大院——進士府邸端莊大氣、古樸深悠、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有豐富的民俗文化沉澱,還基本保存了清乾隆年間古建築的歷史原貌,能很好的將中國傳統美學與湖湘地域文化相結合,反映出先輩們在建築領域高超的智慧結晶,是歷史遺留給我們極其珍貴、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

希望在將來不久的某一天,藍家大院——進士府邸能得到相關部門及社會各界的重視,進行搶救性保護維修,真正的實現“玉案齊飛”,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重現歷史所遺留給後輩人的清乾隆年間古建築文化遺產的原貌與榮光。

來源: 江華瑤族自治縣人民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