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天氣那麼好,不如找個地方逛逛。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智化寺藏在祿米倉衚衕裡,不太好找。不過現在有滴滴,順著導航去也不難找。若是要坐地鐵,估計得走上一陣。我們下車,沒幾步就到了寺門外,就覺得神奇,說起來也是市中心,之前怎麼就不知道這裡還藏著個碩大的寺院呢?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能看到背後soho的奇葩曲線

門票20元,我們尋著窗口問能不能用微信支付寶,被告知不用錢。可指示牌上明明寫著成人票價20元呀?後來才知道,週三前200位遊客免票。經過安檢後進寺,發現寺院格局完整齊全,共有五進,建築主體都建立在中軸線上,左右鐘鼓樓彼此對照。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智化寺其實遊客不少,就我們在裡面溜達的這點時間,就看到散客好些個,還有一波遊客由一個講解員帶領參觀。我對朋友說,你看,北京和上海的阿姨媽媽生活方式可真不同,上海的都在高級百貨商場shoppingmall裡喝下午茶聊天去哪兒哪兒旅遊;北京這邊就果然不一樣,愛好文化,逛博物館,終身學習啊。我有次去首都博物館就是,都是老頭老太,你還說是去蹭空調的。這裡可沒空調,不也都是人嘛?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智化殿內原供奉三世佛和十八羅漢,現已挪往它處。現供奉三世佛為大悲殿移來,體量略小。燃燈古佛,釋迦摩尼和彌勒佛,也就是過去未來現在三世佛,總覺得左右順序放反了。殿內三世佛後,是一個小小的展示區,擺放著釋迦摩尼佛和幾尊羅漢。能看出來自不同時代的造像。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三世佛背後,是一牆壁畫,名為“地藏菩薩和冥府十王”。中央繪地藏菩薩,頭戴花冠,身披袈裟,全身裝飾瓔珞珠寶。右手持錫杖,左手持摩尼寶珠。菩薩兩側協侍為道明和尚與閔長者,其餘十人則是冥府十王。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藏殿,是是智化殿的西配殿,內有一具北京僅有的明代轉輪藏,建築結構嚴謹、雕刻藝術精湛、佛教涵義深奧,極為罕見。其頂部藻井做工考究、刻意工求。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現存三副轉輪藏,雍和宮和頤和園的轉輪藏都是清代所制,而智化寺的轉輪藏則是來自明代,已經有560餘年的歷史。為智化寺三寶之一。


轉輪藏中間為金絲楠木的藏經櫃。每面各有上下9排縱向5列共45個藏經的抽屜,八面總計三百六十個,可藏三百六十部經卷。每個藏經抽屜表面都雕著一尊佛像,坐在雙層蓮花座上。藏經抽屜按照千字文的順序排列,更適合漢族佛教徒的檢索習慣。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轉輪藏的頂部雕有精美的數層蓮座,一尊毗盧遮那佛,面東而坐。藏殿中的彩畫,明顯的漢藏混合的風格,其中蘊藏著曼陀羅圖式,貼金的梵文種子字母,八吉祥圖案等等,都有無上殊勝的秘意。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頂部正中為智化寺現存的唯一一座藻井,結構下方上圓,自左右柁梁起,向上斜出,斜板上遍繪佛像,每邊九尊共三十六尊,其上四角覆蓋一層捲雲紋,使藻井由方形變為圓形;又有小斗栱五層,中央置圓板,繪六字真言。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再裡邊一進更好看,也是整個參觀的高潮。院落裡有兩棵樹,左邊矮的是石榴,右邊是梨樹。春天開花時,一樹雪花般的白色,而此時,則是碩果累累。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如來殿與萬佛閣,一底一樓,是智化寺最大的建築。樓下供奉釋迦牟尼佛,大梵天、帝釋天作為脅侍;樓上供奉毗盧遮那佛、盧舍那佛、釋迦牟尼佛。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上下兩層山牆上,佛龕滿布,內有小佛九千九百九十九尊,萬佛閣因此得名。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殿內兩壁為藏經櫥,是明英宗賜予智化寺,為智化寺三寶之一。後天順年英宗賜予智化寺大藏經一部。


頂部藻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流失美國。智化寺一共三具藻井,分別鑲嵌在藏殿、智化殿、萬佛閣內。只是智化殿和萬佛閣藻井已流失美國,現分別藏於美國費城藝術博物館和美國納爾遜—阿特金斯博物館。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據說,三尊佛菩薩身上的彩繪也是相當高級的工藝,需在木胎上施漆埋金,漆將幹未乾時,再用針尖將金絲一根根剔出來。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各個佛殿內佛像前都有一個不起眼的指示牌,上面寫著“本館非宗教場所,不接受捐款”。看樣子如今的智化寺,香火已被斷了。不過,寺內工作人員倒不少,幾乎每個佛殿裡都有工作人員坐著看著,其實也沒啥事,一個個拿著固定電話在打電話聊天。我們開玩笑說:北京養閒人的地方也確實多,我們怎麼就找不到如此閒散的工作呢?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智化殿的東側殿,現在已是一個相片展示館,一部分舊照片中能見到智化寺昔日的樣貌。另一部分是攝影家根據智化寺創作的作品,看來看去,似乎也就兩個署名。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一路逛完,我們還不願意走,實在是北京的秋天太舒服了,陽光又好,也不熱,我們坐在佛殿的座椅上,發發呆,感覺真是舒服,難怪要住四合院啊,這就是接地氣。


王 振 是 誰 ?


北京這類好地方其實挺多,都藏著,也沒什麼人在乎,而一旦網絡上流傳了紅了,大家又都往那裡鑽,瞬間就變成了網紅打卡地。幾年前我去過法海寺看壁畫,也是明朝的寺廟,不過是皇家的寺,而智化寺則是太監王振的。


王振,有幾個點可以說說。首先,揮刀自宮做太監。他在入宮前是個落地秀才,或許覺得科考之路艱難,他在永樂末年自閹進宮。或許是因為識字通詩文,王振在宣德朝頗得明宣宗喜愛,被任命為東宮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鎮。而當朱祁鎮即位後,他就變成了司禮監掌印太監。所謂司禮監掌印太監,從名字上看,就是蓋章的,也就是幫皇帝“批紅”,蓋玉璽的,權力相當大。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其次,內朝外朝矛盾。後人總說明朝的皇帝昏聵,所以出了許多權傾天下太監,比如王振後,又有劉瑾,魏忠賢等人。實際上很難說,當中國還在唐朝時,政治力量就是外戚和豪強,也就是貴族的親戚和利益集團,特別是初唐,三天兩頭病變,說到底其實就是家族內部紛爭。而科舉制讓文人知識分子階層有了做官的通路,能夠躍上政治舞臺成為一股角鬥的力量。


特別是明朝,朱元璋為了鞏固皇權,在生前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鋪路,比如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分封成藩王調得遠遠的,又把原先一同打天下時候的利益集團,也就是“淮西集團”的人物都除掉。他甚至把宰相也廢除了,讓六部直接向他回報,集權於一身。他還搞了個內閣來幫助他,沒實權,相當於秘書處,給他出謀劃策的。但他也沒想到,就是內閣這股知識分子勢力,在日後成為了對抗皇權的對手勢力。明朝之後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內閣首輔,像張居正、高拱、嚴嵩等人,把持政權。也出過許多有名有權的太監,如馮保,劉瑾,八虎,魏忠賢等等。說到底也就是皇權和內閣此消彼長,權力在不同派系中輪轉。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皇帝要名聲,怕揹負戕害肱骨的惡名,不方便和內閣對抗,就通過太監。說到底,太監掌權,也是皇權的延伸,皇帝通過太監之手,來對抗內閣。這就好比為什麼有些公司裡的老闆,總喜歡讓不同部門互相廝鬥,底下人一爭鬥,首先是削弱了彼此之間的權力,其次,他們都會爭著來尋求老闆的支持,來爭寵,老闆的權力徒然就增高了。現代人玩起權術來,絲毫不比古代皇帝遜色,真的!


北京的衚衕裡還藏著這麼個好地方


公司是這樣,皇朝裡也是這樣。朱祁鎮即位時9歲,當時有英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張氏聽政外,還有前朝肱骨內閣大臣“三楊”在主持政務。而王振說到底,就是被皇帝用來對抗內閣的。所以,就算再多的人跟皇帝告狀,說王振有多壞有多囂張跋扈,皇帝也不以為意。


另外一點,著名的“土木堡之變”也和王振有關,英宗在王振慫恿下御駕親征,又屢屢聽了王振的錯誤決策,結果二十萬精英不敵瓦刺無完人,連皇帝都被人俘了去,王振為將軍樊忠所怒殺。“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