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愛孩子的同時,如何教育才能做到讓孩子也愛你呢?

“玲子智慧家教看招”【原創首發】

人只有擁有愛的能力,才會真正幸福和快樂。

那麼你在愛孩子的同時,如何教育才能做到讓孩子也愛你呢?如何才能培養孩子愛的能力呢?

1. 父母要給予孩子無私、合理和高質量的愛

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都有一種愛與歸屬的需要。孩子更是如此。有育兒專家指出:“如果孩子出生頭三年沒有產生母子依戀,以後三十年都難補回。”“不被照顧的新生兒,易形成人格分裂”。

所以,對新生兒,媽媽一定不要輕易讓老人或保姆完全代替自己帶孩子,一定要儘可能自己帶。波波出生後,我除了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外,還經常用充滿愛的眼神和他交流、經常對他微笑、擁抱、撫摸他,讓他時刻能體會到我對他的愛。

媽媽的愛,對孩子無比重要,能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才能夠去愛別人、愛社會。

當然,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的愛就要儘量地合理和理智了。中國很多家庭的孩子,不是愛太少了,而是父母給予的愛太多了、過度了。父母的愛一旦過度,就容易造就一批自私、不懂感恩、心智不成熟、人格不健全的兒女。

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給予孩子過度的愛,不能溺愛和嬌慣,要讓孩子明白不是所有想要的東西都能到手;爸爸媽媽不是能幫他實現所有願望的超人;如果爸爸媽媽滿足了他的需求,要懂得感謝;好東西是應該與別人分享的。當孩子懂得了解了這些事實後,他才會迅速長大,懂得感恩、懂得分享、懂得控制。

高質量的愛是一定要講究方法,需要智慧的。

2. 教育孩子學會自愛和愛父母

懂得愛護、珍惜自己的人,也才會去愛、珍惜他人。波波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深切地感知到他已經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了。我很尊重、愛護和欣賞他。在日常生活中,我會尊重他自己的選擇;每年他的生日,我和他爸爸都會給他買生日蛋糕給他過生日;我總是以欣賞的眼光看待他的進步和成長。我教育他要愛護自己,“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眼睛,不要過度使用眼睛”“注意保護好自己的牙齒,壞了就沒有辦法吃東西了”“一定要注意安全。過馬路時一定要左右前後都看看,看有車沒有,看清楚了再走”“不要動電、火、水,這些都很危險,要注意保護好自己”等等,時間長了,波波就懂得了要注意安全,要保護好自己。

身邊有不少父母都反映孩子:任性、自私、不會體諒人。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過度地寵溺孩子和包辦代替孩子本該自己要做的事和自己要承擔的責任。所以,爸爸媽媽一定要切記:不能過度寵溺孩子和包辦代替孩子。

我一方面真誠無私地愛著波波,相信他能深刻感受到我對他的愛;另一方面,尊重他作為獨立的個體而存在,屬於他自己的事情他能做的一定要求他自己做,還不能做的我會說:“媽媽可以幫你,但這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要學著做。”他明確了這些,才不會覺得父母對他做什麼都是應該的。

另外,在他三四歲的時候,我就經常跟他玩角色互換遊戲,讓他當“爸爸”,我當孩子,他就會學著“爸爸”的樣子,來照顧我這個“小寶寶”:早上起床,他比劃著給我這個小寶寶穿衣服穿襪子、鞋,接著又給我喝白開水,並教導我說不好好喝水就容易生病。之後又給我炒菜做飯,並問我吃飽了沒有。吃完早餐他就說爸爸要去工作了,你和奶奶出去轉啊。然後他故意走到一邊,停一會兒後又走到我面前,說爸爸下班回來了,現在咱們吃完晚飯就刷牙。他故意做出吃飯的樣子,吃完後端碗洗完碗後,就拉著我給我刷牙。接著又端水給我洗澡。然後把我抱上床,給我講故事睡覺。他就把我經常講給他的故事給我講了兩個。講完後,就說到了該睡覺的時間了,爸爸也累了,咱們趕緊睡吧,明天還要早起呢!”通過這樣的角色互換遊戲,相信他能感知到爸爸媽媽的不容易,逐漸學會了理解、包容和愛。

你在愛孩子的同時,如何教育才能做到讓孩子也愛你呢?

你在愛孩子的同時,如何教育才能做到讓孩子也愛你呢?

波波三歲多的時候,就會主動關心我們了。他經常會對我們說:“爸爸,你騎車慢點兒,小心車,別騎太快!”“奶奶,你出門不要站在路中間啊!”四歲多的時候,會經常對我說:“媽媽,我幫你暖一下手,你的手涼,我的手暖。”五歲多的時候,無論婦女節、母親節、我的生日,都會送我禮物:有我的畫像和動手做的紅心,有畫的五彩繽紛的愛心花樹、畫的美麗的蝴蝶愛心和大愛心王冠、有動手為我做的專用記事本等等,並會配上“媽媽,我愛你”的拼音或漢字。我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寫道:“當媽媽,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件事。”六歲多直到現在的他,知道心疼我,主動幫我提包、做家務什麼的,還會經常講笑話逗我開心。“有兒如此,為母何求。”

你在愛孩子的同時,如何教育才能做到讓孩子也愛你呢?

3. 教育孩子愛他人

首先,言傳身教。父母要互相尊重、互相關心,創造一個友愛、溫暖的家庭環境。比如,我們家庭成員之間會經常相互提醒:路上注意安全;外面下雨了要記得帶把傘;早點回來;生病了記得吃藥等等。波波後來也學著我們叮囑爸爸媽媽:“你路上注意安全啊!”“記得早點回來”。

我們對他人的態度也是和藹親切的,會經常主動打招呼,會關心地問:“吃過飯了嗎?”會主動分享自己的東西;會和同事朋友親切交談等等。波波也學著對身邊的親人朋友友好親切。

父母怎樣待人,孩子也會學著怎樣待人。孩子不僅從父母對待自己的態度中學習,也從父母的為人處世中學習。

其次,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同情心。教育孩子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幫助他人解決困難。比如主動去扶摔倒在地的小孩、老人;教育孩子不要嘲笑殘疾人,因為殘疾人身體、生活已經很不方便了,我們要去幫助他們而不是嘲笑他們。

再次,要鼓勵孩子主動找小朋友玩,學會分享。教育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禮貌待人,友好相處。在帶波波的過程中,我發現讓他主動找小朋友玩、主動分享,和小朋友輪流,能讓他交到很多好朋友。

另外,在孩子做了助人、利人的事情後,要及時地鼓勵讚揚。心理學研究表明:適當讚揚孩子對塑造兒童的行為和培養其良好的品德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當波波幫助別人之後,我就會稱讚他:“你真棒!你是一個有愛心、善良的好孩子。”他就會非常開心自己能幫助到別人。

4. 教育孩子學會感恩

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感恩他人和社會,是一個人應有的美德。

要教育孩子學會感恩,首先讓孩子感受父母、親人、老師、朋友對他的愛。

我經常會這樣問波波:“媽媽對你好不好?”“爸爸對你好不好?”“老師對你好不好?”“小朋友對你好不好?”他一般都會回答好,即使偶爾回答不好,我就會舉出具體例子,“老師都幫你盛飯了”“小希還把他的玩具給你玩了”等等,告訴他:“你是在大家對你的愛中成長起來的,你要學會感謝。”

其次要讓孩子明確:別人對你的好,不是理所應當。

有一次,他四歲多的時候抱住我的腿非得讓我給他買飲料喝,我堅決地拒絕了他,並一再把他抱住我的手掰開,直到最後他哭了。哭完之後,我對他說:“你記好:並不是你所有的要求都要滿足你。沒有誰,包括爸爸媽媽,對你的好都不是應該的。你應該對別人的好心存感激,而不是覺得理所應當。”他此後再也沒有如此無禮地任性和要求我必須滿足他的需要。在孩子的觀念中確立別人對他的愛並不是理所應當,他才會懂得感激。

5. 教育孩子尊重和熱愛生命

“有生命,那裡便有希望。”“生命只有一次,對於誰都是寶貴的。”“瞭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的人是幸福的。”“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進程中的伴隨物,也是心理健康的。”這些名言名句都告訴我們尊重和熱愛生命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尊重和熱愛一切生命,可以經常帶孩子去親近大自然,親近小動物,聽小鳥唱歌,給小魚餵食;告訴孩子花草樹木和小動物一樣都是有生命的,我們要愛護他們。

孩子稍大點,就可以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了。我在波波六歲多的時候,明確地告訴他:“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媽媽的生命就是媽媽的唯一,爸爸的生命就是爸爸的唯一,你的生命就是你的唯一,其他人的生命同樣是其他人的唯一。”我還給他講了我高中時一位同學的例子,“媽媽以前上高中時,班裡有一位同學的爸爸騎摩托車送他上學報到,結果不小心被車撞到了,他爸爸去世了,他也被撞成了腦震盪,最後連學校也上不成了,退學回家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熱愛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來。我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事情。同時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的生命。”

6. 付出愛心與奉獻

父母可以帶孩子多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讓孩子多接觸社會,關愛社會。比如,小區裡的捐贈箱,可以讓孩子把自己不穿的好的衣服捐贈到捐贈箱;學校裡面的募捐活動,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還可以帶著孩子參與關愛孤兒院孩子們的活動等等。這些我都帶波波參加過。

孩子可以在公益活動中可以體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並且還會期待下一次再能夠參加這樣的活動。久而久之,對培養孩子關愛他人,長大後奉獻社會都是很有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