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留下5000塊錢,讓人流淚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深思

五千塊錢,母親用手巾包得好好的放在枕頭裡面。小林一邊流著眼淚一邊數著錢。淚水,鼻涕,哽咽,心堵得好慌。望著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母親。他再也控制不住了,嗚嗚嗚嗚的放聲大哭起來。

母親留下5000塊錢,讓人流淚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深思


母親感冒幾天了,兩天前山村醫生上門打針時就告訴她,你太虛弱了要好好休息,說實話,最怕你一沒勁人軟弱下來然後提不上去,人就過去。所以要注意休息,先別幹活。母親答應著醫生的話,卻不放在心上。剛剛好一點,她就上林段去撿掉地的八角果了。一斤13塊錢左右。

那天天要黑的時候,沒有見母親回來,爸爸才著急。叫著村裡人一起去林段找。在半上,母親軟弱無力的歪在路邊的小樹上,旁邊放著一個小麻布袋,裡面裝滿了八角果。當時揹她回到家時,母親已經快不行了,兩個鍾後,母親去世了。

母親留下5000塊錢,讓人流淚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深思


小林是接到父親的電話後連夜從廣東趕回家的。知道這些事情,看著冰冷的母親,和淚算著手裡的錢,他再也不能自己的哭了起來。母親,你不窮,我也不窮,我每次給你的錢都沒有用,你幹麻那麼拼命。我說過,我的診所有收入,叫你出去跟我生活你不去,但是已經千萬次叫你別上山撿果了。你就是不聽話。太不聽話了。你已經是75歲年齡的人了。一天一小時都沒有服侍過你,就連一杯水也沒有為你揣過。你叫兒子如何不傷心?

小林悲痛欲絕的,但也不敢怪父親不阻止母親上山。是的,他知道,父親也說不了母親,更主要的父親和母親的心思一樣,能幹就幹,也不是第一天出工的人。兩個人都是一樣拼命努力工作的人,又怎能懂得愛惜自己的身體呢。總是以人總有走的一天的那種淡然的心態去對待自己身體。

母親留下5000塊錢,讓人流淚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深思


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我們每天都在忙著,總認為掙多點錢給自己給家人,特別是父母。可是,每一次我們給他們時,都會說,夠了夠了,我們老了花不了多少錢。當他們收下後,我們覺得有一種自豪的高興。可是,父母拿在手裡卻捨不得花出去。特別是我們村裡的那些老人,很多子女是在整理父母衣物時發現藏得好好的錢父母根本沒動用。

也不是說我們不孝順父母。事實上我們很希望父母老來生活無憂,快樂健康。有的子女也想把父母接出去一起生活。有的條件有限,有的是父母不願意出去。不管是哪一種情況。作為子女,平時別忘了給父母生活費,更重要的是給父母心靈上的安慰。記得多電話聯繫,還有,有時間時回去看望他們。讓他們感到溫暖。

母親留下5000塊錢,讓人流淚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深思


總之,父母在家不遠。有父母的孩子就是幸福的孩子。在父母還健在的時候,記得一定好好照顧和陪伴他們。儘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他們的生活狀態,並且,要儘量做到心平氣和。等到父母百年後,我們才得於問心無愧不留遺憾。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父母和子女就是一種天生的緣分,是上天賜予我們最美的禮物。我們彼此珍惜彼此陪伴,直到生命盡頭。

兒行千里母擔憂


我們在外工作,父母在家擔心牽掛。有時候,接不上孩子的電話心裡就總是想,這孩子有什麼事瞞著我們嗎?心七上八下的,直到知道我們平安了才安心下來。孩子的每一點進步,父母就會高興得合不攏嘴。孩子的每一點磕碰父母都會擔心受怕。寧願自己受苦也想幫助孩子過上和別人一樣的生活。

有什麼好吃的舍不捨得自己吃。特別是養了雞鴨,總是想等著孩子來才吃。我媽就是這樣,春節回家養好雞鴨。如果殺不完,她自己就不會自己殺來吃,要麼叫孩子拿去要麼等下次回來再吃。總說,她老人家吃什麼不行,沒有必要殺雞鴨吃。你怎麼說都不行。

母親留下5000塊錢,讓人流淚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深思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這是多少年來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可是,能夠真正養父母的可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有時是現實的殘酷,有時是父母的自我堅強自立更生。所以,當我們成人之後父母老去之時,我們有幸能夠瞻養父母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有的父母怕孩子負擔重,能夠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況下是不會麻煩自己的子女。他們認為自己老了不能再幫孩子了但也絕不想給孩子添麻煩和負擔。

很多時候就像小林的母親一樣,可以說,沒有養過父母一天,反而,父母把一切都獻給了孩子。辛苦一輩子節儉一輩。最後,留下錢人走了。所以,我們真的難於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正如《遊子吟》這首詩:

母親留下5000塊錢,讓人流淚的同時更值得我們深思


遊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文中是網上圖片,如有侵權可刪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