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終不得究竟!

丁元英在《卜算子 自嘲》中寫道:醉舞經閣半卷書,坐井說天闊。

丁元英說:允許幾個股東扒井沿。重點是“扒井沿”,“扒井沿”之前就是預設的前提:井底之蛙!

丁元英用極隱晦的方式,說出了一個我們難以接受的事實——井底之蛙。

坐井觀天,終不得究竟!

丁元英說他們是井底之蛙,而且給他們機會,他們都不一定能爬上來。丁元英是明白人,扶不起來的硬扶,到頭來會摔得更慘。開始構思這篇文章的時候,我覺得有歧視之嫌,覺得跟丁元英的高大上的人設不搭調,後來思考了很久,才認識到,這就是一句大實話,跟人設沒有關係,跟歧視也沒有關係,事實如此。丁元英就事論事,這是他的風格,這麼說一點都不出格。但是這事實卻是如此刺眼。

坐井觀天,最讓人無奈的就是認知的缺失,造成的後果就是固執己見和拒絕改變。意識不到自身的無知,更看不到更加廣闊的世界精彩。狹隘的小農意識害了他們,使得他們一方面看事情特別簡單,只看到表面的簡單,而不想背後深層次的原因;一方面又堅定地認為自己認定的事情沒有錯。馬雲在我的管理心得中說:距離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距離。劉欣慈也在《三體》中寫道:弱小和無知不是生存的障礙,傲慢才是。這讓我意識到,要想改變人們腦海裡根深蒂固的思想,真的難於上青天啊!

《小王子》裡寫道:

“你在你的玫瑰花上耗費的時間使得你的玫瑰花變得如此重要。”我們在錯誤的事情上花了太多的時間,當我們發現錯誤的時候,因為各種原因不能馬上改變,在慣性的推動下,在錯誤的方向上漸行漸遠。

小說中,即使到最後,也只有極少數人明白了丁元英的用心,農民還是農民,只不過經過丁元英建立的扶貧體系運作之後,生活條件有了改善,擺脫了赤貧。他們並沒有明白丁元英的良苦用心,但是他們應該很滿足了。而馮世傑,葉曉明,劉冰他們三個股東呢?“扒了井沿”可還是沒有爬上來。他們自以為是的判斷只不過是坐井觀天,只窺得一斑而已。而沒有掌握和分析事情的前因後果,就妄下結論,輕率的做出退股的決定。馮世傑最後因為公司運作需要,算是被硬拉上來了。林雨峰評價丁元英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可惜葉曉明這幫發燒友有眼無珠,剛一聽到槍響就嚇跑了。王廟村的農民一盤散沙,格律詩的股東各懷心事,又是前方告急又是後院起火,也真難為丁先生了。

坐井觀天,終不得究竟!

丁元英看問題,是看到本質,理清發展脈絡,是由複雜到簡單;這跟普通人的思維方式有根本的差別。即使開始時判斷有誤,隨時在執行的過程中進行修正。這就是兩者之間的最大區別。也就是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的最大區別。

小說中,丁元英幾次談到這件事,從他的態度來看,他認為,作為底層的大眾,真的很難擺脫井底之蛙的命運,這無疑是一個讓人絕望的結論。階層之間的差距,真的天差地別。

坐井觀天,終不得究竟!

這是一個令人難過的結論,因為我看到了刻在人們骨子裡的根深蒂固的小農意識,不僅是在農民身上有,很多有一定學識的人身上,也沒有擺脫乾淨。

雖然生活在同一個世界,但是認知就是我們生存的圈子就是困住我們的那口井。坐井觀天,卻不想爬出去看更廣闊的世界。這才是我們的侷限。思維的侷限,這我們沒有意識到!

《遙遠的救世主》一部讓人長久深思的好書!

以前寫文,遮遮掩掩的,不敢寫出這樣的觀點,可是現在我覺得我應該直接把觀點亮出來,一針見血,或許更有警醒作用。要想有所成就,就不能有一顆玻璃心!

坐井觀天,終不得究竟!


書摘:

卜算子 •自嘲

本是後山人,

偶做前堂客。

醉舞經閣半卷書,

坐井說天闊。

大志戲功名,

海斗量福禍。

論到囊中羞澀時,

怒指乾坤錯。


韓楚風開著車說:“這盤菜不是人人都能吃的,如果扒著井沿兒看一眼再掉下去,那就真是飽了眼福,苦了貪心,又往地獄裡陷了一截子。”

丁元英說:“所以,這事得拆分成發燒友的公司和農民的生產兩個部分,允許幾個股東去

扒井沿兒,能不能爬上來取決於他們自己。對農戶,從基礎設置就不給他們期望天上掉餡餅的機會,我救不了他們,我能做的,就是通過一種方式讓他們接受市場經濟的生存觀念,能救他們的只有他們自己。”

《遙遠的救世主》歐陽雪——柔弱外表下,隱藏著強大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