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帥烹飪技巧》第三期:水滑、油滑

今天《大帥家常美食》之《大帥烹飪技巧》給大家帶來水滑、油滑的教程!希望大家能喜歡!

《大帥烹飪技巧》第三期:水滑、油滑

水滑油滑:指根據菜品要求將肉改切成肉片、肉丁、肉絲加入料酒、胡椒麵、鹽、味精、加入雞蛋清、澱粉攪勻,加入少許清油(在油滑、水滑的時候不粘鍋)等油溫三四成熱、水溫100度的時候,放入醃製好的肉,用筷子滑散,讓肉類吃起來鮮嫩的一種烹調技巧!

代表菜品:魚香肉絲、宮保雞丁、蒜薹炒肉絲、水滑肉等一系列菜品。

《大帥烹飪技巧》第三期:水滑、油滑

在烹調技術中,對於有些菜餚製作方法的運用與掌握,完全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用替換的方法操作,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其前提條件必須具備一定的烹調基本功和對烹飪事業的鍥而不捨。下面就以“滑油”為例,講述“油滑”為什麼可以用“水滑”來代替。

《大帥烹飪技巧》第三期:水滑、油滑

首先,從滑油的定義來看。所謂滑油就是將加工成片、絲、丁、條、粒等小型原料,上漿後用中溫油滑熟的一種加熱方法。這裡要強調的是中溫油,我們知道:中溫油的溫度為90℃~120℃,俗稱三四成熱;而水的溫度在正常大氣壓下其沸點為100℃,正好接近中溫油的溫度。這樣,從理論的角度來看,用“水滑”取代“油滑”是可行的。

《大帥烹飪技巧》第三期:水滑、油滑

其次,從各自不同的成品特點來看。用滑油的方法制作出的菜餚一般較為油膩,因為它依靠的是以油為傳熱介質,在烹製過程中,原料較易汲足油脂,對於炎熱的夏季來說,不適合人們的飲食口味。然而,水滑法卻是恰恰相反,它能迎合夏季人們口味清淡、忌油膩的飲食特點,且由於氣溫高,用水導熱也較快,烹製出的成品既白淨又鮮嫩。這樣,既縮短了成熟時間,又降低了成本,而且還提高了質量。二者相比較,無疑水滑法趨於優勢了。

《大帥烹飪技巧》第三期:水滑、油滑

當然,萬物皆有利和弊,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關鍵是我們這些烹飪愛好者如何做到揚長避短,因地制宜,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水平,烹製出色香味形俱佳的菜餚來。

現代人追求健康,油滑將慢慢退出歷史舞臺,水滑成為新的趨勢。大家學會了嗎?《大帥家常美食》之《大帥烹飪技巧》每天更新,大家喜歡的話關注、評論、轉發、點贊。感謝大家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拜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