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野燒的源起與欣賞

志野燒源於我國宋代黑釉瓷器的工藝,四百多年前,日本天正年間,酷愛茶道的志野宗信令陶工燒製茶器的工藝師來訪中國學工藝後在日本一個叫志野的地方燒製這工藝,取名為志野燒,這是日本最早的白色陶器。

志野燒的源起與欣賞

普遍來看,志野陶的特質在於溫潤如玉,凝錬的釉色,自然無華的冰裂紋理,粗獷率性的土坯,豪邁的做工形式和簡易的素樸的鐡繪畫風。而陶土遺留下的指印,火痕,蛀空,隨著作陶者的審美意趣,生活體驗,乃至於茶人也參與了志野陶的豐富面貌。志野陶不求張楊,在其源流的日本陶藝史上,久已成為代表佛道的一種精神性藝術。它添加高比例的長石在釉料中,厚附於粗糙的素底上,燒製後白潤如重霜,若添加鐵原料,則血豔如泣。

志野杯是由多種老巖泥經手工拉胚成形後加釉經1300度高溫燒製而成,在窯爐中溫度有變化,杯的釉面也會出現不同的顏色變化,這是連工藝師也無法估計到的。燒製出的茶杯含有大量的二價鐵、三價鐵離子,與茶中的單寧酸、茶鹼等作用,超強軟化水,大大提升了了茶湯的回甘度,水體清透、綿厚。

志野的前身是白天目(天目本是日本對我國宋代黑釉瓷器的稱呼)

志野燒的源起與欣賞

在燒製黑釉的天目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在天目形茶碗上施掛白釉的所謂“白天目茶碗”。今存最古老的一些白天目,皆素面無紋,是室町後期天文年間(1532~1554)的產物,據傳原由武野紹鷗所藏,後為尾張德川家與加賀前田家所得。因為當時並不分瀨戶、美濃窯,統統叫做“瀨戶”,所以究竟是瀨戶還是美濃率先燒成白天目尚無定論。但由白天目發展出了志野則是毫無疑問的。

志野燒的源起與欣賞

桃山時代的志野歷來最為人喜愛,白釉完全以長石為原料,厚而溫潤,釉面上隨意地顯現紅色的“火色”和橘皮狀的“棕眼”。儘管今天人們說起瓷器最容易聯想到的顏色就是白色,但是白釉在歷史上出現得卻比較晚(我國商代已發明原始青瓷,而白釉則要到南北朝時代才出現),其製作較青瓷略為複雜。因為工藝技術上的差距,古代日本無法燒製出像中國那樣純淨華美的白釉。然而今天我們審視志野陶,也不得不承認日本人在有限的技術範圍內將日本文化的獨特情趣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出來。志野包含著的,是純日本式的創意,清純而溫柔,與中國、朝鮮白瓷的孤高冷漠形成了鮮明對比。

志野燒的源起與欣賞

志野的胎土專用一種“艾土”,白中透青,質地極柔軟。因而產量一直不太多。桃山初期較早的一些志野陶皆純白無紋,即所謂“無地誌野”。天正末期至文祿、慶長時期,出現了在胎土上用天然氧化鐵原料描繪圖案再施長石釉(我國稱之作“釉下彩”,而日本稱之作“下繪”)的“繪志野”。此外還有赤志野、紅志野、鼠志野等許多品種。以繪志野最為有名。

將志野獨置一角時它是內斂、低沉的,但將它與各色茶湯融於一物之時它表現出的光彩真的是我們難以忽視的美!

對於志野,再多的言語,也只有當我們真的將它握於掌中時,才會發現它會帶來多少驚與奇。

志野燒的源起與欣賞

其實,對於茶人來說,無論是什麼茶器,它都是服務於我的茶,喜歡它很強的純樸個性,自然之美,天然之素,天人合一之境!交流v+bjcscs

志野燒的源起與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