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度平民車主的代步神器,A0級車的購車首選之一
GK5資深改裝玩家不可或缺的大玩具
本田——被笑傳為買發動機贈車的一個品牌,這句話在高度評價了本田機械技術精湛過硬的同時,也暗指了在其他方面的不完善,諸如:隔音、內部用料、鈑金裝配工藝等等
一個並不完美的品牌,為何旗下屢出經典,總有傳奇,又為什麼很多車主號稱“一日本田、終生本田”
本期文章,我們試從飛度這款本田旗下的經典小車上找到一些本田的傳奇所在
飛度2001年推出上市,2003年由當時的廣州本田引入國內,目前在售的18款車型是第三代車型,近日已有報道稱第四代全新飛度即將於今年10月份上市
如果瞭解本田的歷史,飛度這款車型的前身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當時一群年輕的本田設計師,為了讓更多的年輕人擁有自己的汽車,而研發的一款小車City,如此說來飛度的前世今生,到今日也有近40年的歷史了
作為本田的一款全球戰略車型,飛度出自本田的GSC平臺,也就是本田專為小型及微型車研發的平臺,這一平臺上應用了本田著名的MM理念(即乘員空間最大化,機械空間最小化)也正是基於此才使飛度擁有傲視同級的乘坐及儲物空間
目前在售的18款飛度一共有6款車型,其中一款手動擋車型,五款自動擋車型,售價7.38萬~10.28萬區間
如今放眼國內市場能與飛度形成正面競爭的只有大眾polo,且19年後POLO銷量有明顯下滑,但飛度依然堅挺
其餘之前較有競爭力的A0級車型,如福特嘉年華、豐田雅力士、致炫、鈴木雨燕,或是停產退出或是銷量慘淡已不能進入主流討論
飛度與polo可謂各有所長,在外觀方面新款polo更精緻和大氣,而飛度則偏向時尚運動,但外形風格上較上兩代車型明顯更硬朗,polo的優勢在於良好的底盤表現帶來的不錯的操控體驗以及相較於飛度來說在隔音方面表現不錯,尤其是在高速時發動機噪音的控制方面飛度確實差強人意
而飛度的優勢在於1.5L地球夢發動機帶來的良好動力及油耗表現,當然飛度的大殺器還是人盡皆知的超越同級的超大內部空間
另外,諸如多變的前排儲物空間及後排魔術座椅等細節之處的設計無不彰顯本田(日系)車的獨特風格
一款車叫好又叫座,而且能有一眾發燒友執迷於它,成功莫過如此,為何在眾多車企當中,本田總能名利雙收,如CR-V、雅閣、思域還有飛度等車型叫好又叫座,經久不衰
如果一款車成為爆款是偶然,那旗下眾多車型都能成為經典便可見這家企業的獨到之處,“做企業如做人”這是很多企業家功成名就後留給年輕人最多的一句話,這絕非一句空話,一個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的競爭當中能否保持長久的競爭力,不僅與產品本身相關更與一個企業的企業文化、企業宗旨及企業願景密不可分
做一個短期爆款的產品簡單,賦予一輛車長久的生命力難,在此我們可以回顧一下我們國內自主品牌車企的發展,在眾多國產車企當中很少有哪一家企業旗下有某一款車或某一個車系被從始至終延續發展下來的,往往新品頻發,卻總是曇花一現,一款車推出長則5~7年,短的甚至1~2年就退出市場,消失的無影無蹤,正是如此便暴露了一個車企在推出一款新車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要賦予它怎樣的生命力以及什麼樣的使命,還是隻是單純的順應市場看中短期利益,自主創新及保持產品生命力的能力的匱乏不僅僅是起步晚、經驗少的原因,更多是因為過於看中短期利潤,人有我學,人無我等;拿來主義,相比較而言,國產品牌缺乏的是“百年精神”“匠心精神”這一點從當初年輕的本田的發展上可以明顯的看到不同
相對於沒有足夠長遠規劃的車型來說,更顯現自主品牌企業文化不足及發展戰略不清晰的是品牌Logo的頻繁更換,一款車的生命週期短與長尚且有外在諸多客觀因素,但是企業Logo的更換並非兒戲,這關係著一個企業的發展戰略的轉變,產品定位的調整及體系的變化等等,中國人講究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品牌Logo之於企業而言重要性可想而知,發展不順就換標絕非明智,即使是為了更好的向前發展,但也無法掩蓋已是對自己過往歷史的否定的既成事實
回到本田來說,本田品牌的創立者本田宗一郎就是一個“匠人”的典型代表,對於技術的鑽研程度及堅韌不拔的精神都貫徹到了極致,只要認定的目標不管任何困難都終將成為他實現目標的墊腳石,本田宗一郎經常勉勵年輕人的一句話就是:不為99次的失敗氣餒,一心為第100次嘗試成功而努力,而其做企業的秘訣就是:永不模仿別人,永遠立志創造出別人從沒有過的高質量產品,正是這樣不懈的努力,才讓本田走上了汽車產業的巔峰,也正是在這種個人魅力的帶動下本田技研至今保持著這種“匠心精神”的企業文化
翻看本田的發展史,本田宗一郎所帶領的“本田技研”團隊,進入的每一個領域都是做為後來者的不利位置去趕超,不管是摩托車行業還是汽車領域,正是依靠這種不認輸,堅韌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摧城拔寨無往不利
本田造車史至今也不過50多年,當初不要說與世界老牌車企去比較,只是在日本國內與豐田、日產來說也是後起之秀,然而正是這個後來者,憑藉強大的創造力,在短時間內就創造了諸多記錄
1、在1959年本田剛剛做摩托車沒幾年的時候,為了打開知名度撬開全球市場,本田宗一郎決定參加有摩托車界的奧林匹克之稱的曼島TT摩托車大賽,要知道在當初這項賽事幾乎是歐美品牌的天下,不用說拿到成績,很多亞洲品牌連能夠參賽的賽車都製造不出,本田最初確定參賽時也沒有製作賽車的經驗,甚至很多本田技研的人員對這項賽事聞所未聞,但就是這樣僅用兩年的時間在1961年本田車手就拿下了所參加的賽事的前5名,這其中所克服的困難不計其數,包括技術研發在內等等最初被認為不可攻克的困難以及付出了車手生命的代價,但本田摩托車也因此一炮而紅,躋身世界摩托車行列
本
2、同樣的方式,本田頂著政治壓力進入汽車行業,於1963年發佈首款量產車,隨即本田宗一郎對外宣佈本田要參加F1賽事,但困難有多大顯而易見,1964年4月本田製作的賽車首次亮相F1賽場,因為沒有賽車製作經驗,比賽當中由於賽車溫度過高而沒有完成比賽,接下來的兩站同樣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解決至使本田車隊不得不宣佈退賽,但本田人並沒有就此屈服而是立即投入到夜以繼日的公關研發當中,終於在1965年10月墨西哥站的比賽當中本田車隊復出參賽,並讓所有人難以置信的拿到了墨西哥站的冠軍,這其中本田整個研發團隊付出了多少可想而知確也讓人難以想象
3、1972年12月5日,在日本國內尚未實施汽車尾氣環保限令,而本田研發的CVCC發動機卻在美國率先通過了美國政府頒發的《馬斯基法案》,而在這之前美國政府所頒發的這項關於汽車尾氣的環保法案被美國本土的福特、克萊斯勒和通用這三大車企認為是無法完成的目標,這個在世界汽車界乳臭未乾的亞洲品牌,讓美國及世界各大同行出乎意料
憑藉著強大的研發能力及公關克難的精神,每進入一個領域,便能在短時間內創造不可思議的記錄,這樣的成就絕非偶然,然而相比較而言我們前文提到同樣是起步較晚的我們國產品牌,缺乏的正是這源自中國卻被日本企業發揚光大的“匠心精神”
做企業沒有匠心精神或許在短期內憑藉投機行為會發展的不錯,但想做百年企業、歷史留名,還是要像做人一樣踏實做事很重要,近年我們重提“匠心精神”,也希望自主品牌能夠沉下心多研發好的產品,讓我們期待終有一日類似本田車主那“一日本田,終身本田”的信仰,也將在國產車的車主心中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