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講述援鄂抗疫:“包床到人、包床到組,每人一策”

5月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北京召開新聞發佈會,邀請北京協和醫院援鄂醫療隊相關負責人和專家回答媒體提問。

北京協和醫院醫療隊是最後一支撤離武漢的國家醫療隊。在武漢期間,這支醫療隊經歷了怎樣的考驗?採取了哪些救治方法?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給予了回應。

“按照分工,協和醫院醫療隊負責武漢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重症加強病房,收治的都是從別的醫院和其他病區轉過來的重症病人。”韓丁說,用老百姓話講,都是生命垂危的病人。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講述援鄂抗疫:“包床到人、包床到組,每人一策”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領隊 韓丁

韓丁介紹,這跟北京大後方ICU相比,困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到終末期後,都有難以糾正的呼吸衰竭,很多病人合併有多臟器多系統的功能衰竭;工作強度高,最多一晚上收治18個病人,單位時間內同時轉入ICU的重症病人,要比平時重得多,高峰時整個病區的呼吸機都不夠用,氧氣壓力也不夠用;隊員穿上防護服,常規的操作、治療、搶救難度增加,動作不便。

“大家沒有退縮,想盡一切辦法,使出渾身解數,沒有條件創造條件,該上的手段都用上,該用的方法也都用上。”韓丁回憶,兩個多月來,他們制定的規定製度,包括工作流程、診療常規、病歷書寫、三級查房等將近40多項,形成了一整套科學規範的規章制度體系,並且進行閉環管理,這給前方隊員提供了有序規範的工作遵循。

韓丁描述,初期在對新冠病人認識不太清楚、沒有特效藥物的情況下,拼的就是基本功,拼的就是“三基三嚴”。醫療隊員把所有醫護手段全部關口前移,強化整體的醫療、整體的護理,還有醫護間的配合以及相互補臺,為病人免疫力的恢復和病情逆轉爭取時間與機會。

“一定要到病人旁邊去,要到床邊。”韓丁說,因為只有到床邊,才能第一時間發現病人病情變化和對治療的反應。“我們要求各級醫生包括查房教授,每天要進病房,每天早上進行早交班和大查房,晚上雷打不動核心組交班,把病人一個一個拿出來進行討論,前後方聯動、多學科協作,形成每人一策。”

韓丁介紹,為確保病人治療的連續性,他們執行“包床到人、包床到組”,不管是否值班,以此確保病人治療方案體現的是整個團隊的水平。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很多病人轉危為安,成功拔出氣管插管,脫離呼吸機治療,轉入普通病房。

紅星新聞記者趙倩 高鑫 北京報道

編輯 劉宇鵬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講述援鄂抗疫:“包床到人、包床到組,每人一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