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疫情當前,作為吃貨國的我們最離不開的可能是各種攤兒,煎餅攤兒,腸粉攤兒,麵攤兒,燒烤攤兒……

比利時人可逗了,十萬火燎的疫情當下,關啥都行就是不能關掉薯條攤。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疫情當前還有不少比利時人跑去薯條攤/Twitter

可能你會疑惑,薯條按理叫french fries,該屬於法國的吧,這你可就被名字騙了。

比利時人會拼了命跟你爭,薯條就叫frites,他們才是代言人。

別看比利時國家小,這次疫情它就是站在歐洲包郵區頂端的國家。一直在以自己默默低調的交通樞紐,給歐洲各國轉運重要醫療物資。

要是你深入瞭解了這個“薯條王國”之後,你會發現這個國家真跟薯條一幅模樣——乍一看小小不起眼,可吃起來,真停不下嘴了。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為了爭做薯條代言人

比利時人拼了

薯條居然是比利時發明的?

我第一次聽到這個知識點,連忙吃掉手中三根薯條冷靜一下。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GIF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要知道為了爭薯條的正宗地位,比利時都跟法國鬧上了聯合國,這種熱烈的程度絲毫不亞於世界盃足球冠軍的追逐。

法國人說他們的薯條第一次出現是在公元1789年的, 之後在巴黎新橋區就開始有了第一件薯條小攤車了。

對於這解釋比利時人可嗤之以鼻了,說早在1680年代,他們那的漁夫為了撐過漁獲短缺的冬季(往常都吃炸小魚仔),就想到用馬鈴薯,放熱油鍋裡炸成薯條來吃了。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薯條發源比法國的說法接地氣多了/wiki

至於為什麼叫French fries,比利時人表示這可是天大的誤會。

誰叫那些二戰時期的美軍,到比利時嚐到軍隊現炸的薯條,吃到不離手還想奉送個英文封號,還把講法文的比利時軍人誤認為法國人。

結果French fries流傳至今,以至於大家直覺都以為這是法國人的薯條,實在有點冤大了。

為了這五毫米的薯條還要爭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份上,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了?不,比利時人會告訴你,薯條裡面的學問可大了。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有很多薯條店/unsplash

許多國家都會宣稱自己的薯條是用最受歡迎的種植土豆烹飪而成,但比利時真切地告訴你,他們的訣竅在於薯條要炸兩次。

一次讓它內軟,一次讓它外脆,才能保證外酥裡嫩的薯條口感。

選油也有講究,用牛油或鴨油更佳。

要是你吃過比利時薯條,你會發現它比一般的薯條粗上兩倍,連手切都能精細到毫米。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的薯條比一般的薯條粗/unsplash

搭配雞肉的話大概5毫米厚度,8-9公分長恰好合適,如果用來搭配和牛,厚度可能會厚多2毫米。

全世界最看不慣吃薯條只蘸番茄醬的,可能是比利時人。

他們可能會連連感嘆:“都糟蹋了這麼好的薯條啊。”在比利時,最標準薯條配備有蛋黃醬、塔塔醬和帶著點辣味的安達魯西醬。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要是看到你用番茄醬,比利時人會說你都糟蹋薯條/unsplash

當然,比利時人最喜歡的還是用貽貝來搭薯條,說貽貝薯條是比利時的國菜也不足為奇,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比利時人能做成堪稱陸地與海洋的完美結合。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國菜搭配貽貝薯條/圖蟲創意

別以為他們痴迷薯條,是因為除了薯條沒別的吃了。

這個並不為人熟知的歐洲小國,就曾經被《孤獨星球》極高評價為“沒有不好吃的食物”的國家

他們享譽全球的美食多了去了:巧克力、華夫餅、啤酒兔肉、各式海鮮貝類應有盡有,但這些都比不上薯條在比利時人心中的份量。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的巧克力和華夫餅也是一絕/unsplash

酷愛薯條成痴的比利時人,還給薯條開了座全球獨一無二的薯條博物館。

在北部的布魯日有一座600多年曆史的古建築,比利時人將薯條的前世今生都放在這兒了。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薯條博物館/wiki

只要你到比利時境內,不管是在高級餐廳、平民酒吧還是在街上溜達,隨處可見薯條攤。

據說光境內就高達5000處,換算起來,人均享有量是美國麥當勞的十倍有餘。

街頭上碰到的人,十個裡至少有兩三個手上都會拿著圓錐紙筒或長方紙盒狀的薯條吃,這才是打開比利時最地道的姿勢。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去比利時千萬別錯過薯條/unsplash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歐洲最沒存在感?

人家是站在包郵區頂端

別看這個薯條王國小,國土面積也就3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兩個北京市那麼大,可人口還不夠北京人口的一半,也就1100萬人。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國土也像薯條那樣迷你/unsplash


但某種程度上說,比利時可以說是“歐洲抗擊病毒扛把子”,掌握分發歐洲各國醫療物資的大權。

首先看看地理位置,比利時在歐洲卡的可是C位,被譽為“西歐的十字路口”,北鄰荷蘭,南接法國,東南臨盧森堡,東邊與德國接壤。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地處歐洲心臟位置/google map

歐洲的首都中心,也就是歐盟和北約總部,就是在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

處在這一歐洲心臟位置,在這次新冠疫情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比利時的列日機場近期被世界衛生組織選為“歐洲轉運重要醫療物資的樞紐”,那些來自世界各地的醫療物資,比如口罩等等,大多都得從比利時中轉到歐洲各國。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列日機場在疫情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新聞截圖

夾在歐洲眾強國之間的比利時,歷來都是歐盟大佬們用來相互角力的緩衝地帶。正因為如此,袖珍小國在國際上一直處在中立的地位,國家歸屬感不強,並沒有統一的比利時語。

朝北是講荷蘭語的法蘭德斯大區、南部是講法語的瓦隆大區,以及在東南角小部分講德語的區域。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人精通四國語言,就是沒有比利時語/BBC

南北區還常常水火不容,動不動就開起地圖炮來。懂的人經常喜歡搬個小板凳坐看比利時的內鬥,最好玩的是世界盃足球賽的比利時隊,到場上交流雞同鴨講怎麼辦?

一律說英語!想吃瓜的可以看看往年世界盃比利時隊比賽,到齊唱國歌的環節,球員尷尬到都不願張嘴了。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GIF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2018年世界盃,法國對戰比利時,不少球員表示對國歌冷漠

反過來看,這種多國經濟文化融會貫通於此的位置,恰恰造就了比利時現有的多元化和國際化的特色。

比利時的首都布魯塞爾,擁有將近900多個重要國際機構,每年都有眾多國際會議,重大舉措在這裡召開商討。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布魯塞爾大廣場/圖蟲創意

比利時的硬實力,多少也來源於得天獨厚的C位。近代工業革命以來,比利時真算得上是工業強國,靠煤礦和鐵礦打出一片天。

它是歐洲大陸首個構建了連貫鐵路網絡的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密集的鐵路網絡之一,坐擁鐵路、客運、貨運航空等等物流優勢。

現如今順勢發展石化產業和港口經濟,在歐洲經營的跨國500強企業裡,有60%的供應鏈中心都放在了比利時。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鐵路網/transitmap

比利時還是汽車製造大國,最初規模僅次於法國和德國。

憑藉著歐洲中心港口的條件,澤布魯日港口是歐洲最大的汽車轉運港口。

豐田汽車還在這裡設立了歐洲最大的物流中心,現如今汽車工業依舊是比利時的產業支柱。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澤布魯日港口/wiki

說石油和汽車稱不上比利時的核心競爭力,但有一樣足以俘虜全世界的男男女女,那就是鑽石

比利時的安特衛普被稱作“鑽石之都”,是全世界最大的鑽石貿易和加工基地,15世紀以來,安特衛普一直是世界鑽石中心。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安特衛普被稱為世界“鑽石之都”/wiki

可以說,世界上每10顆鑽石就有7顆是在這裡加工而成的。這不就是隱藏在歐洲強國之間的“鑽石王老五”嗎?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人不爭不搶


活得比誰都通透

活在比利時的人,內心必定是非常的peace,早就對四分五裂的尷尬,和來自他國的嘲笑已經表示麻木了。

“你看比利時國家的地圖,像不像是下跪國?當年聞名於世的滑鐵盧古戰場,拿破崙就是在比利時的首都閃了腰。”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外網上調侃比利時國家的形狀/raddit

歐洲各國流傳著鄙視鏈,比利時由於歷來處在中立的位置,從歷史以來受到法國、德國和荷蘭等眾強國的影響,被嘲牆頭草,沒有自己的語言和民族文化。

畢竟在很多人眼中,比利時就像個歐洲中轉國,想要觀賞歐洲各國文化,坐兩個半小時火車就能出國。

甚至對於精打細算的比利時人來說,週末開一個小時的車到德國買菜,加油到鄰國盧森堡早已成為省錢的一大訣竅。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NASA公佈歐洲夜景衛星照,夜空中最亮的星是比利時/wiki

但有趣的是,比利時的氣質往往不在宏大敘事,而在平民草根的自我認知裡。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比利時,大概找不到第二個國家會把一個“小尿童”當成民族英雄了。

傳說用一泡尿就澆滅了燃燒炸藥引線的小於連,機智勇敢地讓布魯塞爾這座歷史名城免遭戰爭毀滅。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小尿童於連/unsplash

為了紀念小於連,比利時人把這個”比利時第一公民“的榮譽送給了小尿童,還在市中心給他立了一座雕像,成了舉世聞名的國家名片。

比利時另一個名片是座標在安特衛普廣場前的布拉博噴泉。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布拉博噴泉廣場/unsplash

噴泉上有個扔手布拉博雕像,傳說古代有個作惡多端的巨魔,經常喜歡砍下水手們的手來收取買路錢。勇士布拉博為民除害,砍了巨人斷掌扔進了河裡,讓斯凱爾特河恢復了自由通暢。

這一雕像,截的就是扔巨人斷掌時的身姿。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布拉博身姿敏捷/unsplash

其他國家的標誌雕像向來都愛宏偉壯觀的英雄,唯獨比利時偏愛消解權威,壓倒強權的小人物。

在比利時,可享樂的地方多了去了。

現在流行全球的水療Spa就是發源於比利時的斯帕市。在斯帕市,spa就是日常,你大可以體驗最早的水療到底是長什麼樣的。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水療spa發源於比利時斯帕市/wiki

爵氏迷們喜歡去比利時的老城迪南,那是薩克斯管的發源地,到處飄蕩著浪漫古典的薩克斯風情。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薩克斯風來源於比利時古城迪南/圖蟲創意

比利時不僅巧克力華夫餅甜點多,啤酒也多,將近有100種。

全球最長的酒吧街“老市場” Oude Markt就在比利時,它就在百威英博總部所在的魯汶地區 。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全球最長的酒吧街也在比利時魯汶/unsplash

對了,墜落人間的天使奧黛麗·赫本,她的人間故鄉就是比利時布魯塞爾。這彷彿是上帝對比利時的格外眷顧。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GIF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是奧黛麗·赫本的出生地

那年是1929年,剛好《丁丁歷險記》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漫畫也是在布魯塞爾誕生。

沒錯,我們熟知的《丁丁歷險記》和藍精靈,就是來源於比利時。說比利時是文化沙漠的人,估計沒法懂得暢遊這個漫畫王國的樂趣。

比利時漫畫家密度稱得上世界第一,漫畫是比利時人生活的一部分。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可能隨處就能碰見《丁丁歷險記》牆/unsplash

在比利時,本地人幾乎都是看著本國漫畫家的作品長大的,在布魯塞爾能找到50多幅街頭漫畫牆。

在布魯塞爾的旅遊地圖上,有一條全長3公里的卡通線路the comic strip,隨處可見漫畫牆和漫畫博物館、卡通店。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布魯塞爾的漫畫牆/Twitter

要是跟比利時人交談,你會發現他們的言談舉止裡透露出來的自嘲幽默,就是漫畫裡最好的素材。

在比利時旅遊局2018年的官方宣傳《愛上比利時的99個理由》裡,你會看到他們是這樣不失幽默地向外界推薦本地名家,比如談到傳奇畫家彼得·保羅·魯本斯:“他是位人文主義者、學者和外交官,當然,他畫畫也有那麼兩把刷子。

至於說到那位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瑪格麗特,“他在那幅著名的自畫像裡,謙虛地把自己的臉藏起來了,典型的比利時人吶!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超現實主義畫家雷內·瑪格麗特的自畫像很滑稽/wiki

典型的比利時人,就是乍一看並沒有覺得任何異樣,但時間長了,就會發現各種稀奇古怪的亮點——

牧鵝軍樂隊領著一縱列鵝招搖過市、傳統紙紮巨人巨龍游行穿過了市中心、還有穿著戲服,戴著蠟面具的小丑狂歡,有時候小尿童於連還能撒出啤酒來,誰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的傳統風俗之一,溜大鵝/reddit截圖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比利時人的節日都很滑稽幽默,富有童心/wiki

我突然發現,一向沒啥國家歸屬感的比利時,卻隱藏著全民強烈的自我認同感

這種認同感不是來源於外界的讚賞,也不是來源於什麼大人物的英雄事蹟,而是附庸在薯條、小尿童於連、丁丁這樣的小人物身上。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戴蠟面具來狂歡,比利時人有什麼不開心的/wiki

難得的是,比起歐洲其他國家,比利時人似乎更重視平民和自我的精神。

歐洲強國耀眼,自有他們的歷史長河和鴻篇鉅著,但夾在其中沒啥存在感的比利時,懂得自嘲自樂,管你們什麼想法,畢竟生活過得好不好還是自己知道。

他們就像漫畫人物”丁丁“那樣,也就是普普通通的人,在人生歷險中會受到各種外界的質疑,也許曾被嘲是loser,但依舊堅持自我,過著一種低調、隨和又不失精細的生活——

“很多人會說你是失敗者,說你是傻瓜,扶不起的阿斗,但是你絕不能這樣說自己,你放出錯誤的信息,別人就會這麼認為,你要為在乎的東西去奮鬥,如果碰到牆,就把它推倒。”

——這是《丁丁歷險記》裡航海家阿道克船長說的,也正是比利時小人物堅持自我的精神。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GIF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曾經2010年大選後,比利時因當地政府難產而陷入了為期541天的“無政府狀態”。

當時挖苦比利時毫無存在感的外界之聲不絕於耳,但很多人沒看到另一面:老百姓的日子照樣過得井井有條,並沒有你想的那麼亂糟糟。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要爭強好勝,就不是比利時人了/unsplash

有趣的是,比利時人抗議的手段並不像法國那樣暴力,他們也反思自己,不強求要憤怒對立。

他們採取的方式甚至有些無厘頭,比如男人不刮鬍子、女人不刮腿毛、讓政治家的妻子拒絕和丈夫有性生活等等詭異行為。

在中部城市魯汶,民眾發起了“薯條革命”:誰如果寫信給爭吵不休的政客,就能免費收到炸薯條。

因為他們覺得:“炸薯條是比利時最好的東西,政客們則令人感到恥辱。”


歐洲抗病毒扛把子,原來是這個薯條王國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薯條象徵著比利時人國際化自我主義精神/unsplash

上街遊行的群眾,許多人一手拿著標語,一手握著熱氣騰騰的現炸薯條。那一張張樂觀的面孔彷彿在向世人調侃——

危機再大又怎麼樣,該吃吃該喝喝,只要還有薯條,哪有什麼過不去的。

參考資料:

WHO picks Liege Airport as European hub to move critical medical supplies stattimes

What counts as ‘essential’ during a coronavirus lockdown? Fries in Belgium, wine in France. washingtonpost

為了這份薯條值得拼命!究竟比利時人有多愛吃薯條? Polysh

關於比利時|當地人的生活 窮遊錦囊

你所不知道的比利時 discovery

比利時,突然的自我 時差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