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1

最近電視劇《小歡喜》刷爆收視口碑,劇中,黃磊既是主演,也是總編劇。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他說,“我們常常會有一種過關的歡樂,終於孩子考上大學了,考上好大學了,考上研究生了,找著好工作了,孩子娶媳婦了,孩子嫁人了,孩子生孩子了。我們其實歡樂、歡喜就來自於那些小小的一關又一關。”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許多關卡,不同的認知視角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比如,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鹽來說吧。

很多人覺得做飯燒菜很痛苦,但是黃磊卻喜歡在家做飯給家人吃。

前兩天,他又在微博曬給兒女們做的午餐: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這碗手工蝦肉丸味增湯麵,有葷有素,營養到位,可謂色香味意形養俱全。

黃小廚就是有這個本事,讓普普通通的一碗麵,竟然也吃出幸福的感覺。

同樣是一頓午飯,你的態度決定了一切。

你可以選擇馬馬虎虎地應付過去,也可以選擇在有限的條件下儘自己所能呵護自己的胃。

我不禁想起,《重塑自我——如何成為一個很幸福的人》中的一句話,

“幸福的人並不是擁有最好的一切的人, 而是把一切都變成最好的人。”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2

加州大學心理學家桑雅•呂波密斯基在《這一生的幸福計劃》中分享了她最新的研究成果,她精確分析了環境對幸福的影響指數。

我們是否幸福,有90%都跟世界上發生的一切無關!而是基於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這90%的因素主要是遺傳傾向和意向行為,而意向行為對幸福感的影響比環境要高出五倍。

米開朗基羅的一個崇拜者問他:

“你那些絕美雕塑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米開朗琪羅說:

“朋友,美是本來就存在的,不是我創造出來的,我不過是鑿去了周圍的大理石,讓美顯現出來罷了,美是內在的,它早已經就位了。”

大師所說的周圍的大理石,就像是我們日常生活的各種瑣碎,而孕育在大理石之中的美則是幸福的精髓。

美一直存在,就像幸福一直存在。

只是,你是否有一雙看見幸福的眼睛,你是否有一顆感知幸福的心靈?

從來不是生活中缺乏幸福的元素,而是我們對幸福的感知力越來越遲鈍,對幸福的創造力越來越匱乏。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著名攝影藝術家David duChemin在《視覺之旅》中有個觀點很有意思。

他說,每個攝影師心中都有三張照片:

A張是你想象中的視覺語言,存在於心中腦中;

B張是你用相機實際拍下的照片;

C張是你後期製作的照片。

攝影師要做的是,縮短A與C的距離,如果C能完美表達A,即是成功。視角和技術,代表了A的維度,BC的程度,而這都要加強學習。

其實,我們的生活不就是這三張照片嗎?

A張是我們理想中的幸福生活;B張是我們的現實生活;C張是我們創造的生活。

怎樣通過你的經營,實現理想中的幸福生活狀態,需要我們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幸福力。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林語堂在《人生不過如此》中寫道:

“我們最重要的不是去計較真與偽,得與失,名與利,貴與賤,富與貧,而是如何好好地快樂度日,並從中發現生活的詩意。”

就像那碗方便麵,有的人或許就開水泡泡,三下五除二,呼嚕呼嚕沒幾分鐘就解決了。有啥美?有啥幸福?填飽肚子就行啦!

但是對於追求幸福的生活家來說,即使是一碗方便麵也要創造點美感來的。

過一種有審美力的生活是一種能力。

這種精緻生活的背後,有一顆熱愛生活的從容心,才能讓普通的日常閃閃發光。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3

幸好,幸福是可以習得的,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應用,你也可以擁有一根魔法棒。

積極性和領導能力培訓專家尼爾•帕斯理查研究了數百份積極心理學領域的資料,他認為有7件事,可以讓我們得到長久喜悅。

散步。

每週散步三次,每次健步走半個小時。散步可以加強心肺功能,有助於血液循環,提高大腦的含氧量,可以讓精神放鬆,減少抑鬱情緒,足以增加你的幸福感了。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寫日誌。

每天花上二十分鐘記錄下一件充滿正能量的經歷,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幸福感。通過回憶和重溫,強化了幸福的感受。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做點好事。

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教授在《持續的幸福》中說:

“科學家發現,在我們測試過的所有方法中,幫助別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一週做五件善事,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比如,在車上,讓座位給需要幫助的人;

比如,自己倒垃圾的時候,順便幫鄰居家門外的垃圾一起扔掉;

比如,在超市裡,看到有人夠不到高處的商品,幫她拿一下;

比如,在電梯裡,按住打開鍵,確保讓後來的人都進來之後,再按關閉鍵;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放空。

吉姆•洛爾和託尼•斯瓦茨在《精力管理》中寫道:

“最豐富、最幸福和最有成效的生活,其特點是既有全力以赴地迎接挑戰,又能適時、定期地全身而退以補充能量。”

牛頓是如何發現萬有引力的呢?是他坐在一棵蘋果樹下的時候。

阿基米德是如何發現水可以測出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呢?是他踏入浴缸的時候。

給生活留白,有時是幸福的起點。

放空的方式很多。

比如關掉手機,切斷網絡。

比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比如美美地睡上一大覺。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達到心流。

用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的說,

心流就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某種活動中。隨著自我的隱退和時間的消逝,你的一舉一動、所思所想,如同演奏爵士樂般,一氣呵成;在全身心投入的同時,將技巧發揮到極致”。

一個人如果有自己的愛好,就比較容易進入這種狀態。所以精神生活豐富的人一般都比較容易感知幸福。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冥想

研究表明,冥想兩分鐘後,大腦中控制同情心和自我意識的區域明顯擴大,相反控制壓力的區域則明顯減少。每天堅持10分鐘的冥想可以持續不斷地重組人類的大腦的各種信息,從而增加幸福感。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感恩。

你可以準備一本專用的筆記本,在上面寫下過去一週值得感恩的三到五件事情。堅持去體會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小確幸,你的心會變得更加柔軟和寧靜。當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你會更多關注和珍視生活中的點滴美好。

以上七件事,只要你任選其中之一,並且能連續不斷堅持兩週,就可以讓你比以前快樂,增加你對幸福的感知力。

《小歡喜》主演黃磊喜歡在家做飯:幸福的人,常做七件事

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言,重複的行為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種舉動,而是一種習慣。

當你提升了自己的幸福力,便擁有了點石成金的“魔法棒”,把普通的日常過成一首詩,簡單而精緻。

《幸福競爭力》的作者肖恩阿克說,

“並不一定是現實塑造了我們,而是大腦審視世界時的那副鏡片塑造了我們的現實。”

生活中的一切本然存在,是我們的思想改變和創造了我們的現實生活。

可以把一切變得更好的人,才會是幸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