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在電影中,一般發生地震之後不久,緊接著就會有一場大雨,很多人認為這是電影效果,為了表示災難。但事實上現實中也是如此,歷史上有很多大地震後下雨的案例,那麼問題來了,地震和雨之間究竟存在什麼關係呢?

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在回答地震和雨之間的關係之前,你先簡單瞭解一下雨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知道,地球上的液態水會蒸發成水分子,飄入到大氣中。由於水分子是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組成,而地球的大氣成分主要是氮氣和氧氣,所以水分子相對於大氣而言要更輕。

根據阿伏伽德羅定律:同溫同壓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含有的分子數相同。因為這個定律擁有四個“同”字,所以又被稱為四同定律

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如果一個地區的空氣中水分子較多,由於水分子相對於氮氣和氧氣而言更輕,所以水分子會像氣球一樣慢慢上升。

在上升的過程中,地球的氣溫和壓強也在不斷變化,包裹住水分子的“氣球”會在壓強和氣溫的變化下不斷膨脹。當到達一定的高度時,此時的空氣中將無法包裹較多的水分子,所以水分子就會析出。

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但是,水分子和水分子之間幾乎不會凝結在一起,即使偶爾碰到也會很快散開。好在,大氣中並不是純潔無瑕地,而是有很多灰塵微粒等,這些灰塵微粒就會充當凝結核的作用,水分子會凝結在灰塵微粒周圍,形成小冰晶以及小水滴。

但是,這些小冰晶和小水滴的個頭非常小,所以組成的並不是雨,而是雲。

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如果這片區域有較多的水分子時,這就意味著凝結核會凝聚更多的水分子,此時就會形成雨滴或者雪花,落在地面上,這就是雨和雪的形成機制。

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地震之後之所以會形成雨,其實是因為地震導致空氣中的凝結核增多,以及這片區域內的水分子增多。

地震雨

地震的發生和板塊運動有關,我們知道,地球內部並不是一個冰冷的固體,而是有一個炙熱,由於地心的溫度超過了5000攝氏度,以至於把整個地幔層都烤融化了,使得這裡的物質呈熔融狀。

當高溫的地幔層遇到冰冷的岩石層時,會發生熱對流現象,熱對流導致地球板塊運動的發生。地震的發生通常也和板塊運動有關。

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板塊發生運動時,會導致板塊與板塊之間積累大量能量,當蓄力過度時將會引發地殼破裂,從而發生地震。

在地震發生的過程中,會將地殼內集聚的巨大能量釋放到空中,使得地面溫度升高,而較高的溫度會使得水分蒸發速度變快。

地面之下的水汽,也會沿著地震的裂縫進入大氣之中,導致空氣中的水分增多,形成雲層,而且雲層含水量也會變多。

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另一方面,地震在發生的一瞬間,會摧毀當地的建築物或者破壞當地地貌,導致地面上的塵土飛揚到天空中。這些塵土微粒就會充當凝結核,將空氣中的水分凝結在一起,形成小水滴甚至小雨滴。

於是,通常地震之後都會伴隨著下雨。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地震之後都會下雨,這還要看地震等級,和這裡的溫度、緯度等各種因素。比如:一般發生在沙漠地區的地震,很少會下雨。

其實不止地震會引發雨水,森林大火也會導致降雨的發生,而且森林大火持續的時間越長,降雨量就會越大。

為什麼“地震之後有大疫”,原來和地震後總下雨有關

這是因為森林大火發生時,較高的溫度會導致土壤和植被中的水分被蒸發;而大火焚燒時的灰塵會進入到大氣層中充當凝結核,導致降雨的發生。比如:去年下半年澳大利亞轟轟烈烈的森林大火發生後,緊接著又迎來了一場大洪水。

總結

我們常說大災之後有大疫,其實就是因為地震之後通常會有降雨的發生。這是因為在古代科學水平低下的時候,人類無法提前預估地震的發生,也沒有先進的救援隊伍和救援力量,導致每次大地震,都會有大量人口死亡。

而大量人口死亡後如果來不及掩埋,會導致當地微生物氾濫,當地震之後的降雨沖刷遺骸時,會導致遺骸上的微生物混入地下水或者飲用水中,使倖存下來的人生病。

再加上地震後容易形成堰塞湖,如果地震後降雨過多,很可能導致堰塞湖崩潰,對下游產生威脅。

根據這些現象,有經驗的救援隊伍在救援時,會對這些潛在的威脅進行及時梳理,不至於釀成二次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