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我們現在看看身邊朋友的名字,會發現各種各樣順口、好聽的名字。但你知道嗎,過去在農村,取名字可不是隨便取的。尤其是姓名中間的那個字,它代表的是家族的輩分。這個字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字輩”。

字輩,也叫做字派,是指名字中代表家族輩分的字。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字輩在我國使用了一千多年,只是在近代逐漸消失。字輩族譜是由每個姓氏家族的先祖制定的,字數不定。後人不得隨意改變,名字也必須按照字輩族譜來取。不單單是百姓有字輩,皇室取名字也必須嚴格按照字輩排列。

我們看一個例子。明成祖朱棣的字輩族譜為: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我們再來看看明朝後面幾位皇帝的名字:仁宗(朱熾)、宣宗(朱基)、英宗(朱鎮、)代宗(朱鈺)、憲宗(朱深)、孝宗(朱樘)、世宗(朱熜)、穆宗(朱垕)、神宗(朱鈞)、光宗(朱洛)、熹宗(朱校)、思宗(朱

檢)。我們可以看到,皇帝的名字不是隨便取的,尤其是中間的字輩,必須按照族譜來。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說起字輩,現在很少有年輕人知道,甚至很多年輕人根本就沒聽說過。但在農村,像我們父輩這一代人,他們的名字依然遵從著家族的傳統,使用著字輩。

字輩有什麼作用呢?

一、字輩可以快速明確一個人在家族中的輩分。

在農村排輩分,不是按照年齡排的,而是按照字輩。我們在農村有時會看到一個奇怪的現象:一位70多歲的老頭可能會管一個10幾歲的孩子叫叔。這種現象就是由字輩決定的,因為小孩子的字輩跟老頭父親的字輩相同,那麼從輩分上來講,小孩就是老頭父親這一輩的,所以老頭要喊小孩一聲叔。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個有時候特別尷尬。比如我在村中的字輩本來不算大,但問題是有幾個年長的長輩,字輩是我下面的,這時候一碰面打招呼是比較尷尬的。雖然我的字輩比他的大,但按照年齡來講,倆人碰面,晚輩應該主動問候長輩。這就十分犯難了。這個招呼你如何開始。第一,你不能直接喊“喂”,這是對長輩最大的不尊;第二,你不能直接問“你幹嘛去啊”,連個稱謂都沒有,這也是沒禮貌。第三,那你只能喊他“侄兒”甚至是“侄孫”,這就難免有些彆扭。

我們中國人向來講究飲水思源,尋根問祖。我們的祖先為了能讓後代子孫區分輩分,於是就創立了字輩。通過字輩,凡是同族同宗的,只要看到字輩,尊卑長幼一目瞭然,永遠不會亂。

二、字輩代表的是祖先對後人的祝福與教育。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家族字輩譜一般是由先祖當中比價有文化的知識分子選擇和制定的,是對後代的一種祝願與教育。字輩族譜一般都類似於律詩,讀起來朗朗上口。比如王氏字輩中:“國家同景慶,繼述仰賢英,克贊詩書禮,永傳先世聲。”雖然不是嚴格的五言律詩,但字裡行間不難看出先祖對於後代的希望與要求。再如李氏字輩中的一支:“文春風龍啟祥雲,德仲財廣福祿升,永慶高壽恩惠長!”每一個字都是經過精挑細選,每一個字都表達了對後代子孫的祝福。

比較著名的字輩

一、 孔氏字輩

字輩實際上在漢代就出現了,但較為嚴謹的字輩應該是從唐代才開始的。孔氏家族的字輩並不是從孔子開始的,而是從第四十五代才出現的,但那個時候的字輩還不是特別的嚴謹。

孔氏真正嚴謹的字輩是從明代開始的。明太祖朱元璋賜給孔氏十字作為字輩譜,從第五十六代開始排起。朱元璋規定,凡是不按照字輩隨便起名字的,一律不準入族譜。到崇禎年間,皇室又為孔氏立了十字。同治年間,再立十字。民國時期,中華民國內務部再立二十字。至此,孔氏家族字輩共計五十字五十輩。

希言公彥承 弘聞貞尚胤

興毓傳繼廣 昭憲慶繁祥

令德維垂佑 欽紹念顯揚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煥景瑞 永錫世緒昌

比如黨員幹部楷模孔繁森,就是“繁”字輩,是孔氏的第74代傳人。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孔令輝,就是“令”字輩的,也可以算出他是孔氏的第76代傳人。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孔繁森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孔令輝

二、 皇室字輩

1. 宋朝字輩

宋太祖趙匡胤,屬於“匡”字輩。他的兩個弟弟也是“匡”字輩,趙匡義和趙匡美。只不過為了避皇上的諱改為了趙光義和趙光美。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宋太祖給子孫後代排好了字輩,分別是“德、惟、從 、世”。所以宋太祖的後代都是趙德×、趙惟×、趙從×以及趙世×。

後來的事我們也知道,燭光斧影,千古疑案。趙光義做了皇上,是為宋太宗。趙光義一繼位,馬上為自己的子孫後代另排了一份字輩:“元、允、宗、仲、士、不”。建炎南渡的宋高宗趙構就是“不”字輩的,所以趙構原名應該叫“趙不構”。

2. 清朝字輩

清朝皇室字輩始於康熙,開始只有六個字“胤、弘、永、綿、奕、載”。乾隆年間,乾隆(弘字輩)下諭,將“永”改為“顒”,“綿”改為“旻”。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乾隆

到了溥儀這一輩,清朝皇室的字輩排到了二十六個字,“允(胤)、弘、永(顒)、綿(旻)、奕、載、溥、毓、恆、啟、燾、闓、增、祺、敬、志、開、瑞、錫、英、源、盛,正、兆、懋、祥”

只不過,大清王朝的字輩只用到了“溥”這一輩就亡了。

三、 佛教字輩

得道的高僧都有自己的法名和法號,而法名是講究字輩的。法名都是內部使用,依據的是宗派或本寺院排下來的。所以,如果不是同宗或同寺院流派的,字輩是排不出來的。

比如少林寺的字輩為七十個,製成七十字詩:

福慧智子覺,了本圓可悟。

周洪普廣宗,道慶同玄祖。

清淨真如海,湛寂淳貞素。

德行永延恆,妙本常堅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鑑崇祚。

衷正善禧禪,謹愨原濟度。

雪庭為導師,引汝歸鉉路。

在農村,歲數大的管歲數小的叫“叔”、“爺”,這是怎麼一回事?

字輩,是中國的一種禮制,是我們的老祖先對後輩的期望與祝福。但時過境遷,字輩正被我們遺忘。字輩或許有它自身的缺陷,最明顯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字輩跟年齡不符,導致歲數大的輩分反而比歲數小的還小。但不可否認,字輩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結晶。

你還記得自己家族的字輩族譜嗎?歡迎在評論區討論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