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會錯意的句子

昨天,一個朋友喜得外甥女,我也跟著去看了兩眼。說實話,不好看,畢竟才那麼大點。但是客氣的話還是不能少,我朋友就跟他姐夫說:“姐夫,你這上輩子的小情人,終於讓你盼到了啊。”聽完,他姐夫哈哈一笑,我也跟著微笑,可這心裡怎麼著都挺彆扭。

那些年,我們會錯意的句子

女兒是父親前世情人。這話前幾年特別流行,幾乎在所有社交平臺都被引用去評論那些曬女兒的父親。可我一直覺得這句話很不對勁,甚至可以說,噁心。宣傳這種關係,讓今世的父女置倫理於何地?

有人會舉出劉墉的例子:

或許女兒真是父親前世的情人吧! 所以,父親會把女兒的男朋友看成敵人; 所以,父親會在牽女兒走過紅地毯時哭成個淚人。 當然,他也可以不哭,只是偷偷地哭; 他可以不恨,只是偷偷地恨, 恨女兒上了別人的白馬。 會不會,父親的不捨, 只是因為女兒有他妻子 年輕時的影子, 使他覺得又尋回了青春? 會不會,當有一天, 女兒的父親死了,丈夫老了, 女兒在自己丈夫的身上,又見到老父的影子。

這是劉墉在《一生能有多少愛》裡的感言,很感人不是嗎?一點都不,明明是至親至愛,面臨離別,非要扯到情人上面,還把女婿當作情敵。這種委婉地抒發父女情深,在我看來,就是下流。而且這話曾被弗洛伊德用來描述那些亂倫、戀父、處女情結的表現,現在我們卻用來抒發真情,不覺得尷尬嗎?當然,如果你非要拿來用,我也沒辦法,但求你別遇到滿堂的微笑才好。

其實像這種一知半解,然後到處引用的例子還有很多。

當年元稹悼念髮妻韋叢,寫《遣悲懷》計三首,最廣為流傳的一句“貧賤夫妻百事哀”,經常用來形容家庭貧困,夫妻便做什麼都不順。其原句“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意指離別之恨都有,共同歷經貧賤,會更覺悲哀。

還有李商隱的一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句描寫痴心的詩,這些年來一直被拿來讚美老師。

道德經裡有句話,經常見於各大網文,“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然後接著的就是主角對天地的批判,發誓要逆天改命,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主角看透自然變化的領悟能力和胸襟氣魄。只可惜,這剛好原意背道而馳了。老子本想表達一種天地無為,不管萬物的心態,卻被誤解為算計眾生。

有的人會說,文字不過是拿來表意的,何必這麼較真呢?這些意思都是約定俗成。

其實這種思想並不少見,不過,當我們真的喜歡一些句子,為什麼不肯花點時間去了解了解它們呢?你如果知道《渡漢江》的寫作背景,和宋之問的為人,你還願意一次次引用“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把自己感動的淚流滿面嗎?

我並不覺得這些屬於引申意義,很明顯有個成語更適合—— 一知半解。世界文化的寶庫足夠充盈,足夠我們去宣洩情感,我們沒必要抓著這些畸形產物不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