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離開家鄉,鄉愁像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曾經最不喜歡的“玉米碴子”,現在卻是最愛的味道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20歲離開家鄉,鄉愁像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原以為鄉愁是一個陌生的詞,只在我學習的課本之中。可誰知,長大後,鄉愁竟然成為了我心中的那一個無法治癒的傷,希望踏上的歸途,卻無法走上回去的路。

20歲離開家鄉,早已模糊了它的模樣。

只記得,那一片一片黃燦燦的麥子,還有濃濃的豆香。

我家是東北的一個小山村,還真的是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東北,隔著百里不到,就是很有名氣的松花江。

20歲離開家鄉,鄉愁像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那時候的家鄉,很窮。我們這一代八零九零後,都拼了命的讀書,想要逃開那個小山村,因為小山村中,最好吃的是地瓜,最常吃的是土豆白菜,孩子們最討厭的,就是大碴子粥。

大茬子真的是老一輩兒的最愛。大粒兒的玉米和菜豆在水裡泡透,差不多半天的時間,玉米粒和菜豆粒就已經軟軟的可以捏碎。把玉米粒子和菜豆粒放在鍋裡,放鹼面,放大概3倍的水,用鍋熬煮。味道是很香,可是孩子們都不喜歡。

玉米是我們那的高產食物,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因為家裡窮,大人們吃玉米茬子就覺得是好東西,可是孩子們對這種粗糧極為不喜。

我呢,每次家裡吃玉米碴子的時候,我都找各種藉口不吃飯,因為玉米茬子的味道和口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的悲哀。

20歲離開家鄉,鄉愁像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我去過哈爾濱,見過大城市的模樣。大城市各種美食,是對我極大的誘惑。回到小山村之後,沒有了燈紅酒綠,沒有了絢爛的霓虹,有的是家家戶戶飄來的炊煙,還有農耕時節爸媽的鋤頭。

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父母是我心疼的人。母親總是說:“希望我的孩兒能有出息,考上大學,上大城市,也好讓爹媽沾光”。我為了這一句話拼命的讀書,也終於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是很久,沒有將爸媽接出去。

20歲離開家鄉,鄉愁像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同樣也有著讓人無法忍受的無奈。家鄉雖然貧窮,可是現在的發展卻也慢慢在變好。

東北經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村村通路之後,家鄉的建設也越發的好起來了。偶然一次看到了一個徵文《最美家鄉》,我突然想起了那個生我養我,那個每天都把玉米碴子當成好東西的地方。

那個地方民風淳樸,那個地方的人喜歡沒事兒“整兩口”,那個地方有大碴子粥的香氣,那個地方的人,已經不向往大城市了。而我,也希望能夠在大城市闖出一番事業之後,回到家,

和爸媽一起,再好好品味“玉米碴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