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鐵三大火車站、9萬多職工如何科學防疫,這位阻擊戰中的“參謀長”這樣做

武鐵三大火車站、9萬多職工如何科學防疫,這位阻擊戰中的“參謀長”這樣做

曾光是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公司勞動和衛生部主任。疫情來襲時,他臨危受命兼任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主任。1月20日以來,他在辦公室安營紮寨、堅持24小時疫情值班。他帶領部裡21名“戰鬥員”,組建6個戰鬥專班,構建了集團公司、站段、車間、班組並延伸至每個職工的五級疫情防控網,創下了武鐵零聚集性疫情、“封城”後疫情零輸出、職工低感染、應急物資運輸保障堅強有力的工作成效。

要求三大站測溫全覆蓋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鐵路春運所有的計劃和部署。武鐵疫情防控指揮部成立後,今年48歲的曾光臨危受命擔任起辦公室主任一職。

1月16日,曾光到武漢、武昌、漢口三大車站調研防控和春運工作,他發現各車站存在紅外測溫儀配備不足等問題,立即想方設法增加設備,確保做到全覆蓋,“決不能讓疫情通過鐵路傳出”。

緊接著,曾光和同事們把各個銷售渠道問遍了,一臺設備都買不到。輾轉找到生產這一設備的某漢企,得知因原材料運輸困難,生產幾乎斷檔。曾光又四處協調鐵路運力,為該企業送去生產原材料。該企業這才連夜組裝一批產品,連夜緊急為武漢三大火車站安裝。

設備到位了,如何確保有效應用?曾光親自擬定了相關作業指引,如何引導乘客進站測溫、顯示屏前安排幾人盯控、多長時間輪崗一次、發現體溫異常者如何處置……一系列操作流程都由曾光制定下發,保證基層人員易於實施。

“指揮部辦公室相當於中樞部門,省市和國鐵集團的相關文件通知在這裡彙總,我們再將這些粗線條的文件和通知,細化為基層人員能夠直接依照操作的指南和流程。”記者看到,疫情期間,24道指揮部令、70多個操作規範、流程和指南從這裡發出。“把困難留在上面,把方便讓給基層。”這是曾光經常掛在嘴邊上的話。

“封城”前度過難忘一夜

隨著春運客流進入最高峰,疫情防控的形勢越來越嚴峻。在辦公室值班,冬夜氣溫很低,因疫情防控需要,辦公大樓關閉中央空調後,他就用一臺電油汀取暖。

1月23日凌晨,正在辦公室值班的曾光突然接到一個重磅信息:當天上午10時,武漢關閉火車站、機場離漢通道。當天已是大年二十九,在鐵路工作了幾十年的他,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那是我幾十年來最難熬的一個夜晚。”曾光回憶說,他一邊緊急向領導彙報,一邊緊急商討對策。旅客的退票費用還收不收?如果有人不聽勸告強行進站怎麼辦?“當天已是年根,老百姓都等著回家過年。手握車票到了車站卻突然不讓走了,需要我們把解釋說明工作做細緻。”

經過整整一個不眠夜的商討、部署,23日上午八九點,放心不下的曾光到三大火車站轉了一圈。看到各措施能夠很好落地,經過車站廣播宣傳和工作人員耐心解釋,旅客表示出極大的理解,現場秩序總體有序,這才又匆匆趕回辦公室值守。

“我要向所有旅客表達感謝,感謝他們為疫情防控做出的犧牲,感謝他們的配合與理解,他們都是英雄的武漢人民。”曾光說。

武鐵三大火車站、9萬多職工如何科學防疫,這位阻擊戰中的“參謀長”這樣做

疫情阻擊戰中的“參謀長”

整個武鐵的疫情防控工作怎麼做,採取的對策措施如何接地氣、如何能夠形成閉環管理,需要為集團公司領導科學決策提供的依據,要靠曾光提供掌握第一手資料,可以說他是武鐵疫情阻擊戰中的“參謀長”。

住進辦公室後,曾光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家中的年邁患病父母和生病的妻子,他一個都顧不上。但是武鐵9萬多職工,誰染病了、誰住不上院、誰又發熱了,集中救治、集中收治、集中隔離、排查檢測情況卻讓他牽腸掛肚。指揮部辦公室裡,5部電話響個不停,他個人的辦公電話和手機幾乎天天被打爆,最多的時候一天接了近400個電話。

疫情期間所有員工及家屬的健康狀況,患者、疑似患者、發熱與密切接觸者等,每日一報,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彙總到這裡。而面對巨大的應急人員和物資的運輸需求,怎樣用盡量少的員工進行保障,如何保障人員集中管理的防疫安全;如何在交通管制狀態下,解決好應急人員的交通;如何加強居家職工防疫知識普及,如何落實好重點場所的消毒……都是曾光每天需要統籌和調度的事情。

“他常常恨一天24小時不夠用。”同事告訴記者,1月下旬到2月初那段時間,曾光常常一連幾天都難閤眼,每天頂著熬紅的雙眼工作,人送外號“鋼鐵俠”。

運營恢復後,車站和列車工作人員的防護怎麼做?新冠肺炎治癒出院後的員工又有著怎樣的上崗標準?勞動組織如何安全有序?工資如何掛鉤分配?隨著4月8日城市解封時刻的到來,曾光又逐一攻克下這些具體又棘手的問題。

武鐵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工作陸續迴歸正軌。如何將集團公司領導的決策部署落地,如何將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抓到位,還有哪些會造成疫情反彈的風險,如何統籌疫情防控和重點工作推進……呈請示、編方案、擬建議,曾光這位“參謀長”仍然在一刻不停地思考著、謀劃中。(楚天都市報5月3日訊(記者潘錫珩 通訊員宋英輝 孟立 實習生胡容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