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養正遺規》八不足

清代陳宏謀《養正遺規》

才不足則多謀

我們遇事經常費煞思量,難以決斷。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我們才學不足的表現。

才學積累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借力前人的經驗,在前人智慧中迅速找到解決方法,當斷即斷,不受其亂。

識不足則多慮

見識不足、難以決斷就會思慮過度、擔憂狐疑、沒有安全感。

見識,是在自身才學和經驗上發展起來的品質,代表人的眼界,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多慮,指的是對未來的擔憂,不知道前路如何。如果見識足夠,就會知道未來不過是現在的延續,專心過好當下生活,一切疑慮都可以消除。

威不足則多怒

我們很多時候發怒,是因為感覺不到別人的尊重。

進而容易會採取極端的手段,引起別人的注意。這就是威信不足的表現。可是這樣的發怒,只會更加暴露出自己德行的欠缺。

威望都是從德行而來,道德的力量可以攝服一切大眾。而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表現出的,必定是謙虛恭敬和平易近人,哪裡會用憤怒去招眾人的怨恨呢?

信不足則多言

有的人嘰嘰喳喳地說話,解釋這個解釋那個,很多時候是因為別人不相信他。

一言九鼎的人,擲地有聲,根本不需要多費唇舌。

解釋《養正遺規》八不足


勇不足則多勞

兢兢業業、勞心勞力的人,看起來好像很有幹勁,但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心中沒有勇氣。沒有勇氣的人,做事畏縮,拖泥帶水,只能被事情所勞。

何謂真正的勇氣?憑藉內心持守的一份真氣,一鼓作氣而成事,畢其功於一役,事半而功倍。

明不足則多察

做事的時候,往往有很多細節,看的我們眼花繚亂。而這就是“明不足”的表現。“明”指的是明察秋毫、洞若觀火的智慧。

養成這種智慧的人,看山看水好像都是漫不經心,但已經將事情的本質把握住。明不足者,只能孜孜以求,多看多聽,養出自己的眼力。

理不足則多辯

掌握大道之理的人,不需多做辯駁,時間會證明他們的正確。

他們只需默默耕耘,等待收穫成果的一天,驚豔眾人。而本身無理之人,沒有底線原則,多巧言令色,其實只不過是遮掩自己空虛的實質。

情不足則多儀

“儀”就是禮儀,禮儀是用來規範人際關係的,越是陌生的人越需要以禮儀對待。

感情深厚的兩人,大可以坦誠相見。王維在《積雨輞川莊作》中寫道:“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用真心待人者,才可以享受與人爭席的快樂


解釋《養正遺規》八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