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大家好,這裡是縱橫家夢天,歡迎關注我的頻道!持續連載中。

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第十九期

上期說道,周王室對齊魏相王採取隱忍態度,楚國則是北上對齊國發動徐州戰役,迫使齊國求和,這邊的秦國則是任用了犀首。

那麼我們首先來看看犀首其人。

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犀首

犀首,姓公孫,名衍,魏國陰晉人。

犀首這個稱號,或曰是魏國官名,或曰形容其人才學如同犀牛之首一樣珍貴。總之不管怎樣,秦惠文君一上臺為秦國攬來了一位人才。

惠文君一上臺就任用了一名魏國人當官,此舉堪稱大膽。

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秦惠文王

秦魏兩國尚處在深仇大恨之中,惠文君也沒擔心這個公孫衍可能是間諜什麼的,足見其愛才之心。

任用犀首不久,惠文君正式對魏國發動了秦魏河西戰爭,這就是來自秦國的對齊魏相王的回應,和楚國一樣,把兵馬發洩在了魏國身上。

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犀首果然不負眾望,第二年,魏秦兩國首次大戰,結果魏國被秦國打敗,把犀首的家鄉陰晉割給秦國,秦國把這個地方改名為寧秦,就是使秦國安寧的意思。

趙國也挑在這個節骨眼上,趁魏國大敗出兵伐魏,包圍了黃城,結果沒打下來,反倒被魏國殺了個回馬槍,可憐的趙軍紛紛潰敗,於是趙國築長城以自守。

趙國此舉過於魯莽,以為魏國為秦國所敗是由於魏國弱小,結果因輕敵而慘敗。但這時的魏齊兩國已經聯盟,齊國當然要替魏國出口氣,於是第二年,也即秦惠文君七年,齊魏聯合伐趙,趙國沒有辦法,只能掘開黃河,阻擋齊魏大軍,齊魏這才退兵。

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然而秦魏之間的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秦惠文君七年,河西大戰爆發,是為河西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河西大戰,秦國這邊有犀首,以及被商鞅虜到秦國的公子卬(大概是由於魏惠王廢了他的公子身份,所以他才投靠了秦國),魏國那邊則是大將龍賈。

這場戰役是秦國出關東向的關鍵一步,它除了決定河西之地的主權去向外,同時也奠定了秦魏將來的國際地位的高下。正如商鞅所說,秦魏相爭,不是你死,便是我亡。這場仗,不論於秦於魏,都輸不起,秦國若是失敗,便只能繼續蜷回函谷關內,魏國如若失敗,從此便喪失了在西方的戰略地位,任秦國宰割。

一場惡戰下來,秦魏決出結果,魏國慘敗,龍賈被活捉,魏軍被斬首八萬。

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龍賈

河西之戰,完美地展現了犀首天才的軍事本領,讓一個魏國人打魏國人。顯然犀首深諳魏軍的作戰方法以及其要害所在,因此可以大獲全勝,同時,也為秦國積累下了與魏國作戰的經驗。

但魏國顯然還是捨不得交出河西之地,於是秦國於次年發動雕陰之戰,再次斬殺魏軍四萬五千人,幷包圍了焦城、曲沃兩座城池。

魏國這會聲稱再也經不起打了,於是宣佈歸還河西之地。

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但河西久為魏國佔用,是塊軍事重地,魏王怎麼會說交就交呢。魏國行王霸之道至今,多少要耍點心眼,才能在這亂世之中生存下去,雖然魏國口頭上承諾秦國歸還河西,實際上並無割地之意。

為什麼呢這麼推測呢?因為下一年秦國又出兵了。

——“(惠文君)九年,渡河,取汾陰,皮氏。與魏王會應。圍焦,降之。”——語出《史記·秦本紀》

河西之地就目前只能算作秦國佔領區,黃河就是停火線,從後面的“圍焦,降之”可以推斷,魏惠王說要把河西割給秦國,只是一個名義,目的是解焦城,曲沃之圍,好讓魏國可以休養生息,來日再戰。

但秦國很快拆穿了魏國的把戲,於是越過黃河,打下了汾陰、皮氏。魏國沒有辦法,只能與秦國當面交付領土,不能再打下去了。

於是秦魏兩國在應城相會,但顯然兩方未能談到一塊兒,因為秦國在應城相會後,並未停止進軍,而是再次推進戰線,把焦城給打了下來。

河西戰爭後,河西歸屬問題還尚待解決,這就成了河西戰爭爛尾案。

究竟河西戰爭會以何種形式結束,且聽下回繼續嘮嗑。

秦國與魏國的五年河西戰爭,一戰定秦魏數十年的局勢

喜歡就關注我吧

關注縱橫家夢天,持續更新更多精彩的歷史文章,看縱橫史,就看縱橫家夢天,歡迎各位有想法的同學在下方留言討論,記得點贊轉發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