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過去多少個世界讀書日,我還是讀不完一本書

01


每年423都能聽到很多倡議讀書的聲音,剛過去的423也不例外。


今年圍繞423公佈了一系列數據,其中有一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中國成人每天被手機拿走的時間接近85分鐘。


但每年中國成人只看了不到4本電子書,即便是紙質書,中國成人一年也讀了不到5本而已。


我也不禁開始追問自己讀了幾本書。


我一直都覺得讀書是人生中難得的光亮,然而在“速食”時代,人人浮躁,讀書儼然成為一件很奢侈的事。


為什麼要讀書?


記得楊絳先生曾說過,年輕的時候不讀書是不足以瞭解人生的。


一本書可能傾注了一個人幾年、幾十年,甚至一生的心血。

而我們只需要花幾十塊就能擁有,這或許是這世上最划算的買賣了。


你始終要相信多讀書是有用的,慢慢地你會發現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是會不一樣的。


讀書還得趁早。


學生時期都不抓緊時間讀書,不抓緊時間培養讀書的習慣。


等工作後,我們的執念快速消逝,那時再想拾起讀書的習慣,基本可以說是不可能的了。


手機可以快速獲取那麼多知識,為什麼我們還要讀書?

拆書平臺橫行的時代還需要我們自己費勁去花大把大把時間讀書嗎?

答案是肯定的。

那些東拼西湊而來的知識像是一堆散沙,是獨立的、分散的。


只能堆砌到一定的高度而且相當脆弱,完全沒有內核。

那些「拆書」總結出來的知識無可否認都是整本書的精華。


但那都是用來給讀過整本的人提升用的,而不是給你偷懶用的。

容易得到的,同樣也容易失去。


但凡是能給我們留下的些許痕跡的東西,我們都曾使勁用力抓住過。


如今壓倒性氾濫的資訊,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我們的理解力,讓我們陷入了自以為理解這個世界的幻境中。

與其吸收零散碎片化的信息,不如多讀書形成系統專業的知識體系。


那些別人精煉過再輸出的東西只能作為參考,你還是需要自己去系統閱讀,有了思考才能真的留下些什麼。


靜下心來讀一本書吧。


無論過去多少個世界讀書日,我還是讀不完一本書

02


很多人下意識把讀書當成是獲取資訊的方式,但這樣是挺不划算的,因為讀書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增進理解力。

如果只是為了獲取諮詢而讀書,那還不如去看新聞聯播來的快。


千萬別讀成了一個書呆子「無知的閱讀者」,讀的太廣,卻讀不通。


在讀書的初期我們無可避免的犯一個通病:總想特別具體、細緻、完整地讀完某段話,並且試圖記住。


總覺得要是記不住看過的「情節」就白看了,如此反覆,導致自己永遠停留在書的某一頁。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不要試圖記住,而是試圖留下印象。


理解和留下大致印象,是第一步,記憶是最後一步。


過去我出於完美主義,總想細讀通讀每本書,因為達不到完美的閱讀預期,最終是一本書都看不完。


你不要期望於第一次就能記住領悟作者的想法,第一遍有大概的印象、輪廓即可。

專業類書籍更是如此,你要做的是多次翻閱熟悉,別寄希望於一次性過關。

無論過去多少個世界讀書日,我還是讀不完一本書

不要太在乎數量,要注重質量。


要是我們讀書只求快求多,暫時性的滿足自己讀書的快感的話,那是在讀假書,這種自我欺騙是毫無意義的。


讀書不需要讀的多,讀的多就好像是為了篩出那少數好的的幾本,然後把好的書重複看,往深看。


把每本里面有價值的幾句話記下來,做到理解、實踐。


到目前為止,我們可能都讀過不少書,但仔細想來發現那些給自己帶來影響的書實則少的可憐。


這主要是因為我們沒做到有效的輸入,在讀書的過程中缺乏了我們自己的思考。


在讀書的同時我們需要注入自己的思考,“盡信書不如無書”。


如果我們看書只是為了爽,而沒有思考的話,那不管你讀多少書都是沒用的。

帶著懷疑和思考的習慣去讀書,才是真正的學習,而不是被動的接收。


如果不去思考,或者自己懵圈,或者人云亦云,那麼就沒法真正吸收,為己所用。

做到有效的輸入的同時還需要試著最大化的輸出。


我們應該把書中領悟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這才是讀書最大的意義。

平時看了的書千萬不要一直憋在心裡,你可以寫寫自己的感想或者多和身邊的同學交流。


有一定量的輸出,能幫助我們反思和總結,及時發現問題。


慢慢的你自己要有讀書的意識和想法,不然別人怎麼勸你讀書都是沒用的。

無論過去多少個世界讀書日,我還是讀不完一本書

03


世界讀書日,讓我想起了我真正讀過的第一本書,書名叫《人性的弱點》。


可能因為這個題目很多人會覺得又是心靈雞湯,吐槽別再販賣焦慮了。


讀完後你會發現它並不是什麼雞湯文學,而我更喜歡把它定義為工具書。

似乎作者在說:

“我就是打算很現實很技巧地告訴你如何獲得人脈,如何讓別人喜歡你,如何獲得他人的認可。”


《人性的弱點》

作者:[美] 戴爾·卡內基

無論過去多少個世界讀書日,我還是讀不完一本書

這本書可以說是影響我人生軌跡的一本書了,它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如今的性格特徵。


這本書都被我翻爛了,反反覆覆讀了好幾遍,深刻地影響了我今後做人做事的方法:


1、永遠不要責備別人。

責備、批評和抱怨他人亦或是自己統統是沒有用的,你要做的是想辦法解決。


2、真誠地關心別人。

不要吝嗇自己的鮮花和掌聲,並且在關心和讚美對方的時候,一定要「真誠」。


3、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你在做出什麼動作的時候,你就應該想到動作背後的結果。

無論過去多少個世界讀書日,我還是讀不完一本書

4、記住別人的名字。

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加深你在對方心裡的第一印象,這招在結識新朋友的時候可以說是屢試不爽了。

5、交往以對方為中心

換位思考、同理心這東西都被我們說爛了,但你用過幾次?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一直在糾結,我糾結於生活,糾結於朋友的相處,我極其看中他人的情緒。


接觸到作者的一些觀點後,給了我許多的思考,我也慢慢開始變得積極樂觀、平和輕鬆。

讀書是一件極其享受的事,時間都抓在自己手裡,不動聲色,十分美好。

如今覺得最美妙的一件事莫過於捧著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坐在圖書館待上一整天。


在我喜歡的書裡有一些印象深刻的句子,忍不住想送給你:


為你,千千萬萬遍。

——《追風箏的人》


冗長的黑暗中,你是我唯一的光。

——《白夜行》


感情有理智所根本不能理解的理由。

——《月亮與六便士》


哪裡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挪威的森林》

無論過去多少個世界讀書日,我還是讀不完一本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