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鬆懈 爭分奪秒打通洪雅“任督二脈”

四川新聞網眉山5月3日訊(卞美旋 文/圖)

4月30日,天高雲淡,清朗怡人,在洪雅柳江段,一條平整開闊的公路蜿蜒直下,通向寧靜祥和的柳江古鎮。據瞭解,這條公路是大峨眉國際旅遊西環線柳江段,據負責人介紹,“為了搶在五一前打通西環線柳江段,工人全部連軸轉,於今早刷上標示線並順利完工。”而在離此不遠,於去年6月開始動工的瓦屋山快速通道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

疫情不鬆懈 爭分奪秒打通洪雅“任督二脈”

據瞭解,大峨眉旅遊西環線(以下簡稱西環線)為省、市、縣重點工程,主線全長56公里,起於省道106線,止於洪雅與峨眉山交界處,項目總投資41.3億元,而柳江-終點段作為西環線中重要組成部分,由中鐵十六局集團有限公司負責,於2016年動工,計劃於今年竣工。

瓦屋山快速通道為省、市重點工程,起於西環線柳桃平交口,經柳江鎮、高廟鎮,止於瓦屋山場鎮,全線長21.3公里,總投資10.73億元。由四川路橋公司施工,目前,已完成總工程量的16%。

“這兩條線路一通車,無疑打通了洪雅的任督二脈,將洪雅三個最重要的景區,七里坪、柳江、瓦屋山連接在一起,為洪雅交通旅遊注入強勁運輸動力。”相關負責人向筆者介紹道。

疫情不鬆懈 爭分奪秒打通洪雅“任督二脈”

搶時間抓工期 搶先按下復工鍵

2020年伊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任督二脈”的施工在年初不得不喊停,眼看著項目擱置,負責人也是十分焦急,“修路是個大工程,更是個持久戰,每個環節最好都是緊密銜接,工期才能持續推進。疫情一來,我們所有項目不得不停工,眼看時間一天天過去,那段時間真是瞌睡都睡不好,每天都在擔心。”

疫情不鬆懈 爭分奪秒打通洪雅“任督二脈”

洪雅縣交通運輸局針對這個特殊情況,積極協調,多方商討後向洪雅縣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指揮部提出請示,經同意批准後於兩條線路於2月20日左右先後復工。“我們應該是洪雅縣乃至全眉山市最早復工的幾批,這樣工期就不會耽誤,也能把落下的補回來。”負責人介紹。

疫情期間,量體溫,嚴格佩戴口罩,禁止疫情嚴重地區人員返工,設專人在各卡點嚴防死守等防疫措施一樣不落,在保證施工環境安全的前提下,工人輪休,機器連軸轉,加快推進項目進行。整個工程隊不僅在疫情形勢嚴峻就採取復工舉措,五一也不準備休息,所有負責人和一線工人一心撲建設,爭分奪秒搶工期。

蜀道難:橋直上青天

在西環線和瓦快通道施工過程中,可謂是把昔日李白口中“蜀道難”展現地淋漓盡致。

在全長21.3公里的瓦快通道上,有三座“氣勢磅礴”的特大橋,分別是候底下特大橋、麻柳坪特大橋、王長溝特大橋,他們位於瓦快通道的三個重要點位。始於洪雅城區,終至瓦屋山,連接各個隧道,起底於河溝之上的半山腰,橫亙在洪雅城區和瓦屋山之間一座座連綿起伏的高山之上,“要想修好瓦快,這三座特大是關鍵中的關鍵。”

疫情不鬆懈 爭分奪秒打通洪雅“任督二脈”

三座特大橋中,麻柳坪是規模最大,也是施工難度最大的一座。麻柳坪大橋全長704.18米,主橋為三段百米以上連續剛構。而在施工難度上,首先,橋墩建設點位是將近70度的陡坡,架設橋墩之前,要先靠人工一鋤一鋤挖出小徑,再調配小型挖掘機加大開挖力度,形成一定的平面後,才能上大型設備正式開始架設。另外,麻柳坪從河溝底到橋面有210米,光是在半山腰架橋墩就要打50米深的鋼筋基底,以此才能承受大橋上萬噸的重量。另外兩座特大橋,離地面垂直高度也達到80米以上。瓦快通道通車後,將以往“山路十八彎”的瓦屋山必經之路徹底捨棄,把路程直接縮短一半,“以往從洪雅城區到瓦屋山要將近四十分鐘,還要去轉山,人坐在車上簡直受罪,瓦快通道修好以後,相同路程只要二十分鐘,而且是一條路拉通,開車體驗也是質的改變。”

蜀道難:洪山雅水

柳江-終點段是西環線中工期最長,施工難度最大的一段。在柳江-終點段大包山段,由於洪雅全年雨水充沛,八月更是汛期,雨水量大,2019年大包山發生山體垮塌,堵住了施工主幹道,在機器進不來,只有靠人工挖掘的艱苦條件下,施工隊採取挖、抬、裝的“土辦法”,連夜搶出便道,後續對山體進行了加固。

今年三月,由於雨水多,風大,山體土質已風化,變得十分脆弱,大包山再次發生垮塌,據當時在現場的工人回憶到:“架橋機在當時差點被砸壞,好嚇人哦!”便道再次遇險,項目負責人召集相關技術人員連夜匯合,研究解決方案,更是邀請廣東中鐵二局專家鼎力相助,經過多方“會診”,決定對大包山這個“燙山芋”採取上疏下堵,錯流排泥的方法,結合爆破、灌水等措施,終於把大包山穩住。面對今年即將到來的八月汛期,洪雅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胡思堯擲地有聲:“有了前兩次的經驗,今年汛期我們會徹底把大包山‘治服’,不讓它再為施工‘添堵’。”

任督二脈 亮點不斷

一條道上做文章,巧妙緩解交通壓力

在柳江古鎮周圍,有一條旅遊環線,這條環線是西環線的支線,遊客從主幹道下支線到達柳江古鎮再由支線回到主幹道,形成閉環,既方便又快捷。“以前遊客來往不能形成閉合通道, 就在一條路上堵死了,現在支線修好了,遊客直接繞一圈就回到主幹道,也不會堵車,這五一要來了,也剛好能緩解節假日出行的交通壓力。”負責人介紹道。

疫情不鬆懈 爭分奪秒打通洪雅“任督二脈”

洪雅歷史上第一座T型剛構橋

陡衝子大橋是柳江段上一座特大橋,建成於2019年年初,耗時兩年。他是洪雅歷史上第一座T型剛構橋,區別於普通大橋“立橋墩,上平面”的修築方式,陡衝子大橋採用現澆掛籃懸臂式施工法,以橋墩為出發點,向兩邊同時澆築橋面的方法施工,在澆築過程中,兩邊橋面必須百分百軸對稱,有一點偏差都會影響橋墩和橋面的無縫對接,為此,施工方特地安排專員二十四小時監察觀測,確保澆築檯面不出一絲一毫的差錯。

據悉,西環線將於今年八月建成通車正式投入使用,屆時,大峨眉旅遊西環線四個主要路段全部竣工,中鐵十六局將在餘下的三個月中搶時間,爭工期,確保準時準點打通西環線“最後一公里”。瓦屋山快速通道在做好三座特大橋建設的同時,加快相關項目持續推進,預計2022年正式建成通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