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跳:一個讓我痴迷了二十年的男孩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作者:楊紅櫻


仟葉教育ZT|馬小跳:一個讓我痴迷了二十年的男孩

  我在18歲那年成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也從那時候開始了為孩子們寫故事,不是為了當作家,而是因為每週都有一節閱讀課,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兒童讀物非常少,原創的更少。於是,我每週給孩子們寫一個新故事,寫的都是科學童話,因為孩子們最喜歡的一篇課文是《小蝌蚪找媽媽》,這是一篇典型的科學童話,把我引上了創作之路。我當老師的時間不長,只有短短的6年,把一個班從一年級教到六年級,學生們畢業了,我也離開了學校。我一直把我當老師的那短短的6年,看作是我人生最輝煌的一段經歷,沒有這段經歷,我不會成為終身為孩子寫作的童書作家;沒有這段經歷,我也寫不出孩子們喜歡的作品。

  想寫一個能夠住進人們心中的孩子,是我作為童書作家的最高追求,我寫了近20年的童話,一直不敢動筆寫這個孩子,但這個孩子已經在我的心中孕育成形:他可以不聰明,但他一定有情有義有擔當;他可以不漂亮,但他一定善良快樂很健康——這就是馬小跳,一個真正的孩子,一個不完美的孩子,一個正在成長中、每天都有進步的孩子。

  每個時代的孩子都需要自己的現實主義作品,能否進入“時代的孩子”的生活與心靈空間,是對兒童文學作家最大的挑戰。在“馬小跳”這個現代中國兒童身上,集中地體現了我這樣的一種藝術理念與美學實踐。

  馬小跳是一個“現實”的中國孩子,是因為孕育他的文化土壤就是我們當下的中國,他的生活環境、生活內容、生活感受都是現實的,就是目前我們中國的學校與家庭教育現狀所施與孩子的那些司空見慣的東西;但馬小跳又是“理想”的,這是因為我自身的“解放兒童”的價值立場的介入,使得常態的現實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個與眾不同的“非常”的兒童。孩子們在他身上既能看見現實中的自己,也能看見理想中的自己。作品中的馬小跳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在他周圍有一些“開明”的大人,是他們允許了他的存在。通過這些大人,我表達了我的“解放兒童、呵護童心”的現代兒童觀,這些開明的教育理念目前已經通過作品逐步地為中小學界的教育人士、家長們所接受。這樣的一種文學效應也正契合了當下中國教育改革的現實需要,我認為這是一名時代的兒童文學作家所理應肩負起的神聖使命。

  兒童的閱讀是最不帶功利色彩的閱讀,他們只相信自己內心的感受,只相信作品本身帶給他們的感動,他們的閱讀是最真誠的閱讀,他們在馬小跳的身上找到了成長的力量。能夠讓孩子感動的作品,孩子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將自己放進作品裡去充當一個角色,他們覺得馬小跳就是他們身邊的一個孩子,甚至就是他們自己。馬小跳在成長中的快樂、煩惱、委屈、困惑、壓力,也是他們的快樂、煩惱、委屈、困惑、壓力,他們和馬小跳一起哭,一起笑,他們視馬小跳為知心朋友、成長路上的精神夥伴。

  真誠的寫作一定能收穫真誠的閱讀,一代又一代的小讀者不僅從馬小跳身上獲得了閱讀上的快樂,更從他身上獲得了成長的力量。一部文學作品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當然,要靠藝術感染力去實現,這就是文學的力量。雲南箇舊有一個高一的女生寫信告訴我:“我在上小學時讀過你所有的作品……這些作品觸動我心深處最渴望的——像馬小跳那樣的純真率直的秉性,做真正的、不做作的孩子。我想,無論我在成長中將遭遇殘酷的現實還是人心的險惡,我的心都不會消極灰暗,我還是想在風雨過後向著太陽微笑,還是相信世界上還有能夠帶來春天的孩子們……”

  馬小跳是捍衛童年的小戰士,是我的理想,我滿懷激情地在寫他,一邊寫一邊想他的未來,正如我認識的許多成功人士,我會追溯他的童年,想象小時候的他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我用長達20年的時間來寫馬小跳,其實是在寫一個優秀男人的童年。男孩子長大了會成為男人,我認為男人身上有兩種品質最重要:一種是幽默感,一種是責任感。幽默感讓他快樂地面對生活,責任感讓他勇敢地挑起生活的重擔。

  馬小跳一出世便風雨兼程,遭受著冰火兩重天的命運:一邊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熱愛,一邊是不懂孩子心的成人的冷漠甚至仇恨,他們粗暴地給馬小跳貼上各種標籤……然而,感謝時間,時間是最公正的審判官,馬小跳經住了時間的考驗,還將繼續下去,這就是文學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