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姆級別指南|自駕遊、露營必備物品清單之“睡覺篇”

自駕遊一直是旅遊達人們的終極理想,用腳步丈量每一處美景,才是真正的旅行吧。

許多人會選擇自駕遊的方式去一些小眾地點,比一般旅行更辛苦,尤其睡覺是一個大問題。那這篇文章就主要來寫露營裝備中的“睡覺篇”。畢竟,有了好的睡眠才能開心的玩耍。我會詳細列舉幾個大件物品詳細解說如何選購,絕對的乾貨,快快收藏吧~

保姆級別指南|自駕遊、露營必備物品清單之“睡覺篇”

2個人,9個月,自駕2萬多公里,環完澳洲。

選帳篷:

保姆級別指南|自駕遊、露營必備物品清單之“睡覺篇”

星空,篝火

1)人數。建議買容納多一人的大小,即帳篷容納數=實際人數+1。我們是兩個人,也不打算和別人拼車,所以買三人帳篷,空間大,有車子載,所以體積大小無所謂。

2)場景。澳洲的戶外營地設施非常健全,加上出於在異國他鄉的安全考慮,我們都會選擇在正規的露營區域露營,純野外的次數很少,當然也有過深山老林煮火鍋的經歷。我們在氣候惡劣時會選擇其它的住宿方式。所以選帳篷,對我們而言防風防雨就足夠了。

3)樣式。像我們揹包客的露營,要經常移動,基本每天都要更換駐地,所以儘可能方便拆卸和組裝。我推薦兩種帳篷的樣式。一種是dome tent,像我們買的一樣, 10分鐘左右就可搭好,拆卸都很簡單,大小選擇較多。另外一種是我在營地見別人用的,一輛吉普車,帳篷支在車頂,再搭一個梯子,不到一分鐘就架好了,講究的還能再側面搭個帳篷,也省掉防潮墊這些麻煩的步驟,非常酷炫;缺點就是對車子有要求,並且只能容納一兩個人住。

保姆級別指南|自駕遊、露營必備物品清單之“睡覺篇”

超喜歡類似這種的,不過搭在吉普車上更帥。

4)構造。包含了內帳、外賬、帳杆、地釘、風繩等物件,也是評判帳篷好壞的重要標準。

內帳的底部要接觸地面,所以必須防水、耐磨,通常是類似油布的面料。還會有前後門、窗戶等的設計,用來通風。

外賬主要作用是防水、防透光,和雨傘的原理一致。

帳杆,是按材質分的,但基於支撐帳篷、抗風的用途,要選擇堅固的那種。至於怎麼辨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戶外店帳篷區,挨個感受,幾十刀和幾百刀的帳篷撐起來的感覺都不一樣。

地釘,也是用來固定帳篷的,釘子也要堅固的那種,不然遇到地面狀況不好的地方,地釘折了彎了都不行,風繩就是配合地釘使用的。

環澳結束後,我們把帳篷也出掉了,並不會選擇帶回來。所以選擇投資一個100刀左右的帳篷還是很明智的。帳篷有很多類型,所以大家在選擇購買的時候要首先考慮自己的需求。

選防潮墊:

這個是搭配帳篷一起用的,主要作用是防潮和保暖。同樣,對我們而言,太冷會選擇住在車裡或者Airbnb,所以防潮是主要的,還有防硌。防潮墊也分很多類型,我們買了便宜的泡沫防潮墊,就類似於瑜伽墊那種東西,阻隔掉地面的溼氣;還搭配了手動氣墊和充氣泵,睡著會比較舒服一些。講個有意思的,在大洋路露營的時候,遇見過一對中國情侶,也是自駕環了新西蘭,在戶外他們完全不要任何墊子就直接睡,也是非常厲害了,那是在營地唯一一次見到中國人。那至於防潮墊這東西,就見仁見智了,這不是必需品,大家可以根據自己需求買。

選睡袋:

保姆級別指南|自駕遊、露營必備物品清單之“睡覺篇”

有的睡袋是沒有頭那部分圓的,大家記得仔細看,總覺得不護著腦袋會凍著哈哈。還有的睡袋是單人的但是有拉鍊可以銜接起來,就像圖上這種的。

投資一個好的睡袋是非常必要的。晚上不論睡車裡還是帳篷都需要睡袋,像whver在澳洲頻繁更換工作更換住家,平常睡袋打開套上被套就完全可以當被子用了,所以買的時候儘量選擇體積小,重量輕,但保暖的睡袋,那如何挑選呢,我列出了幾個指標參考,方便大家瞭解。

1)溫標,即舒適低溫。比如我買的睡袋標識是(-8°),意思就是當外界氣溫高於零下8度時,你使用這個睡袋都會是很舒適的感覺。如果你要去很寒冷的地方,儘量買度數更低的,如果是夏天露營,我覺得0°以上都是可以的。

2)材料+填充物。我覺得靠著選羽絨服的思維去選購睡袋,應該沒差。貼身面料要舒服,外層面料密度要高,保暖;填充物可以是羽絨、鴨絨等等,記得要看充絨量。其實我覺得看指標沒概念,還是去店裡摸比較實在。

3)樣式+體積。特別提醒一點就是睡袋都是有尺碼的,自己拿捏不準的話儘量找店員推薦,不然大個子買個小碼的回去套不上豈不尷尬。摺疊後的大小重量,這也算是一個重要參考了,我個人更偏向那種很小巧的,帶著方便。

睡袋還是值得花錢投資的,而且即使不露營也不好賣二手,所以大家買之前儘量多對比,也更建議去專業的戶外用品店選購。

這篇文章對你們是否有用呢?在評論裡告訴我們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