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男孩被母親批評賭氣跳橋身亡,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17歲男孩被母親批評賭氣跳橋身亡,無論如何,男孩因為一時衝動,而失去了年輕的生命,而這位母親今後的人生,恐怕也很難擺脫痛失愛子的痛苦與悔恨。

17歲男孩被母親批評賭氣跳橋身亡,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作為一個局外人,我們並不知道男孩跳橋前發生了什麼,但可以想見的是,他應該是和母親發生了相當激烈的爭執,如若不然,母親也不會在車流如梭的大橋上把車停下來。

我並不好評價整個事件中孰對孰錯,可我唯一不能理解的是,那位母親,為什麼要把車停在車況如此複雜的高架橋上?就算孩子做錯了事情,一切回家再說都來得及,把車停在高架上,即使兒子不跳橋,難道不擔心發生交通事故嗎?毋庸置疑,那位母親,在做將車停下的決定時,情緒就已經吞噬了理智。

其實說來說去,這是一場由溝通釀成的悲劇。

我一直不明白的是,為什麼很多父母都那麼熱衷於批評自己的子女,而不是好好溝通。

17歲男孩被母親批評賭氣跳橋身亡,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批評是什麼呢?是居高臨下的審判,是自以為是的指責,是對對方毫無顧忌的否定。父母批評子女的根源,在於他們認為自己是權威,他們在用自己的標準去裁定孩子的人生,而不是把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交流。

一個現實是,很多父母,無論多大年紀,似乎都無法成為合格的父母。他們總在想孩子是不是給自己闖禍了,製造麻煩了,他怎麼這麼混蛋,我要糾正他!卻並沒有設身處地去考慮孩子的感受。

這讓我想到了電影《狗十三》,這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個天真的,有個性的小女孩,是如何被父親“馴化“成”乖巧懂事“圓滑世故的成年人的。在”馴化“女兒的過程中,父親可謂軟硬兼施,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過,罵過,最後,甚至不惜訴諸於暴力。這位父親和現實中很多父母一樣,都想把孩子整齊劃一地按照某個模板塑造成什麼樣子,卻並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孩子的需求,他們把孩子當作自己的複製品在一刀一刀雕刻,而並沒有把他們當作獨立個體去尊重。

從小,教科書就告訴我們,家,是溫暖的港灣,哪怕在外面的世界撞得頭破血流,父母永遠是堅強的後盾。這樣的說辭企圖告訴我們,父母是人生最後的防火牆,但現實是,很多父母,卻不知不覺成了孩子的“催命符”。

就像這個17歲的跳橋少年,本來在學校和同學發生了矛盾,感覺就已經夠糟糕了,想必在學校也接受了老師的批評教育,情緒已經非常負面。這個時候需要的是批評嗎?當然不是,他這個時候需要的,是關懷,是撫慰,是有人能告訴他“沒事的,你其實並沒那麼糟糕”,然後才是幫他梳理他在這件事中是否做錯了。

你可以想象,一個十幾歲的男孩,這一天在學校經歷了和同學的矛盾,同學對他表露了敵意;經受了老師的批評,也對他進行了否定;然後見到了最親近的人,親近的人再一次論證他是錯的,再一次認證他是個混球,他會不會覺得全世界都在與自己為敵?他能不情緒激動?能不絕望失望?

我不是說,孩子有錯不可以糾正,而是說,糾正的方式不能太過簡單粗暴,因為簡單粗暴的否定與批評,帶來的不會是正確的價值觀,只會是傷害與敵意。

17歲男孩被母親批評賭氣跳橋身亡,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我聽過太多人說過同一句話:“父母,是第一個讓我想到去死的人。”

父母代表的不是依靠和愛嗎?為什麼會讓人想到毀滅與死亡?

最關鍵的因素在於,很多父母都認為自己是“為你好”,所以罵你是“為你好“,你犯錯時打你也是”為你好“,他們本著“為你好”的宗旨,卻罔顧你是個需要尊重的人。很多時候他們願意對陌生人輕聲細語,卻對你惡語相向。

中國有句老話叫“棍棒之下出孝子”,很多父母都記住了這句話,然而他們卻忘了另外一句話: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做父母的,如何和孩子溝通才算是好的溝通呢?

電影《完美陌生人》裡有一個橋段我認為算是一個經典的案例,電影中,一個還在上學的女孩晚上和男朋友在一起,男友邀請她去他家過夜(你懂的)。女孩打電話給她父親,她父親並沒有直接替她做決定,更沒有責備她,而是心平氣和地說:“不要因為他不高興而去他家,這不該是唯一的理由,而且你別指望我有多支持你去。但我要說的就是,這是你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時刻,是你要銘記一生的事情……”

可是同樣的事情發生在中國,父親卻把女兒打到骨折!!!相信大家都還記得一個新聞吧,一個十多歲的女孩和男同學開房,被父親打到骨折!

17歲男孩被母親批評賭氣跳橋身亡,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如何相處?


如何好好和孩子溝通,其實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課。好好說話,不僅是陌生人之間應該遵守的基本準則,也應該是家人之間的基本準則,做父母的,更多的時候,應該考慮的並不是讓孩子成為誰誰誰,而是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父母,就算不能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至少至少,不要成為第一個讓孩子想到去死的人。

最後送給成長中的孩子們一句話吧,如果你有一個糟糕的父母,最好的擺脫他們的方式,不是死亡,而是長大。

素材來源網絡,侵權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