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一直以來,座椅都是汽車配置裡最容易被忽視的。但卻是在開車過程中,我們身體和車接觸最多、也是影響舒適度最多的地方。往往座椅配置裡要麼是一行"皮革座椅"敷衍了事,要麼是個不明覺厲的英文單詞。在我們往常看到的配置表裡,出現最多的可能就是皮革座椅、真皮座椅和Nappa真皮這些字眼了。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所以這次我們一共找來了三輛車,涵蓋了四種皮革。分別是大型豪華車市場銷量最好的寶馬5系和奔馳E級,另外一輛當參照的車是我自己的MX-5。我們先來看看這三輛車分別用了哪4種皮革:

奔馳E級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這一代奔馳E座椅最讓人詬病的可能就是座椅皮革幾乎全系都是人造合成皮革,只有最頂配的E320L才用了Nappa真皮,基本可以忽略。

網上一直有一種聲音說,奔馳大規模用人造皮革替代真皮,主要是因為歐洲的動物保護主義。但本倪覺得這麼說根本沒道理啊,有本事別吃牛肉了。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寶馬5系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寶馬這邊的用料就相對厚道多了,雖然我們借來的拍攝車是頂配的540Li。但其實,5系從次低配的530Li級別就開始標配真皮座椅,M套裝用的Dakota真皮,而豪華套裝更是直接用了高級Nappa真皮。其實這輛540Li更有代表性,座椅同時用了Dakota和Nappa兩種皮革來搭配。

馬自達MX-5(Nappa參考)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我的MX-5用了Nappa真皮,這次拿來是最後對比5系的Nappa皮的。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這一代奔馳E級剛上市的時候,算是給奔馳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讓E級一下子追上了A6和5系的銷量。你隨便拉住一個豪華車的用戶一問,都會對奔馳這一代的內飾設計由衷嘆:是XX真漂亮啊!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但是隨著E級上市時間越來越久,大家對奔馳的內飾設計反倒開始出現審美疲勞。這個時候比奔馳E晚兩年換代的5系,內飾方面穩準狠地直奔E級的要害:現代科技感和質感。尤其是質感這一招——造型設計可能兩年就看煩了,但是質感這東西能把玩好久。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果然,在新一代5繫上市之後,審美疲勞的E級銷量開始走了下坡路,5系的銷量又逆襲回第一,曾經的老大A6L只能一邊降價,一邊在老三的位置瑟瑟發抖。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直接對比E級的合成皮、5系的Dakota和Nappa。合成皮的紋理最粗糙;Dakota紋理很大,但很淺;Nappa幾乎是磨砂面的質感。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奔馳給合成皮壓上又深又多的花紋,主要原因就是合成皮的透氣性糟糕,需要用這些又深又多的溝槽來保證皮膚接觸上之後仍然留有一部分透氣的通道。如果是沒有花紋的合成皮,因為合成皮這種材料本身幾乎沒有透氣和吸水性,夏天皮膚出汗後黏在皮面上很容易起痱子。這一點對我們愛穿短褲的女生們尤其不友好。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Dakota相比5繫上的Nappa要硬一些,但是也相當軟,甚至比其他車的一些Nappa還要軟。使用比較粗的紋路,也是為了讓摩擦力更大一些。這就是為什麼價格一樣,5系的M運動套裝用了Dakota,而豪華套裝用Nappa;畢竟M套裝的車主激烈駕駛的時候,肯定不想還在光滑的Nappa座椅上滑來滑去的。而對於這輛540Li的舒適型座椅,則主要是為了配合座椅通風系統的打孔。畢竟這麼密的透氣孔,5系的這種Nappa可是受不了的,別急,馬上給你講這是為啥。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其實絕大多數人對Nappa皮都有一些誤解,甚至不乏很多所謂業內和媒體人士,有人說只有小牛頭層皮才是Nappa,有人說Nappa是一種工藝,有人說Nappa是來自於韓國……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其實這些說法都是錯的,Nappa最早起源於美國加州NAPA縣的索耶製革公司的伊曼紐爾·馬那斯發明的一種新的皮革鞣製方法。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在當時,傳統的皮革鞣製工藝都會讓皮革變得堅硬,能有多硬呢?古代的牛皮多半是被用作盔甲的……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皮子硬,做盔甲的很開心,但是做手套的就鬱悶了。為了做出更舒服的羊皮手套,索耶製革公司發明的新方法,可以把羊皮鞣製得像剛切下來的"羊皮刺身"一樣柔軟、像嬰兒皮膚一樣細膩。自那之後,索耶公司全稱(NAPA LEATHERS 1869 SAWYER TANNING CO.)中的NAPA LEATHER。就被人們拿來稱呼NAPA縣生產的超柔軟小羊皮了。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再後來,隨著技術進步,許多家公司都有了各種鞣製工藝來讓各種皮革鞣製得像NAPA皮一樣柔軟細膩,但是NAPA這種稱呼已經成了習慣,為了不侵權,給NAPA多加了個P,變成了今天的Nappa,發音不變。而最早的NAPA皮革廠、NAPA皮革廠,倒閉了……所以如今的Nappa的正確定義是:暗示皮革柔軟細膩觸感如肌膚,成了某種意義上的形容詞,準確地說是可以作為"平紋軟皮"的統稱。

在汽車上流行Nappa已經是近些年的事了,汽車的座椅內飾不像手套、皮衣、皮包這些。需要大面積使用沒瑕疵的優質小牛皮,所以汽車上的Nappa的牛皮來源沒有瑕疵,就顯得很重要了,於是就有了某某某產地百裡挑一的無瑕疵小牛皮才能做Nappa皮座椅的說法。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單看5系的這層Nappa的表面質感,基本上就是無可挑剔。這種淺淺得如磨砂一般的細紋才是頂級小牛皮的天然紋理。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但5系的Nappa最大的特點是柔軟,雖然捏一把也不會出水,但是那手感很像捏臉。配合多層次的座椅海綿就可以讓坐感變得更柔軟舒適,這就是為啥很多去4S分別試駕過E級和5系的小夥伴都一致認為E級的座椅更硬一點,畢竟合成皮的硬度制約了更進一步坐感的提升。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說點題外話,這是之前在一次展會上拿到了5系座椅的解剖件,你能看到為了坐感提升用了好幾層不同硬度的材料。這就是為什麼豪華品牌是豪華品牌,其實都是這些配置表裡沒有的東西。

至於現在這麼多車都用Nappa,到底是不是同一種皮子呢?

5系的Nappa皮產自美國的Lear公司;而我自己的這輛MX-5也是用的Nappa皮,產自美國AUBURN。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粗看上去都是Nappa皮一樣的磨砂感,但是當我們把細節放大……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看這個細節紋理對比圖就能看出來,兩種Nappa的細節紋理完全不一樣。兩種Nappa皮的軟硬也是差得非常多,MX-5的Nappa的硬度甚至超過了奔馳E那個合成皮,而5系的Nappa則是和人的皮膚一樣軟。

為什麼會這樣呢?不都是Nappa麼?一方面,因為MX-5是一輛定位原始樂趣的跑車,所以需要有更粗狂的紋路提升摩擦力和更硬的支撐性,舒適度反倒是最次要的。另一方面,寶馬作為豪華品牌對於相對平民的品牌,在這種質感和舒適度方面的要求更為苛刻,成本方面也更撒得開手。

另外就是,不同Nappa皮革的耐磨性也是不太一樣。很多車的Nappa是出了名的嬌氣,比如我這個: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我這個MX-5的里程很新,只開了4個月,但是邊緣已經開始變色、褶皺。而這輛5系的座椅邊緣,還沒有任何問題。一方面,寶馬是全球唯一的有真皮耐磨測試的汽車廠;另一方面,5系的座椅用這種多片拼接和壓邊條的方式,皮面受擠壓時變形更少,再加上本身就柔軟的特性,減少了褶皺的產生。所以5系的Nappa在耐磨性上,也算是一眾嬌氣的Nappa座椅當中,鶴立雞群的了。

好了,座椅皮革的故事今天我們就聊到這了。

廠家從不告訴你 皮座椅的水這麼深!

最後來解答剛才為什麼裝備座椅通風的5系座椅打孔部分不用Nappa:5繫上Nappa牛皮柔軟得和羊皮有一拼,而打孔後會讓皮革整體變得更軟,耐久性就會下降。其實MX-5上這種偏硬的Nappa是可以做成打孔皮的,比如沃爾沃的Nappa座椅也是打孔皮,但是那樣一來的實際舒適度並不比Dakota高,所以寶馬乾脆用兩種不同類型的皮革組合,來獲得更好的舒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