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蜜蜂弱群成不了強群?怎麼辦?

蜜蜂的群勢不是一成不變的,弱群可以逐漸發展成強群,強群也會逐漸衰退。新蜂出房數量和老蜂死亡數量的比例,是衡量蜂群群勢走勢的關鍵指標。當新蜂出房數量遠大於老蜂死亡數量的時候,蜂群得到迅速發展,弱群發展成強群指日可待;當新蜂出房數量小於或等於老蜂死亡數量的時候,則蜂群走向衰退或難於發展,弱群自然就成不了強群。

為什麼蜜蜂弱群成不了強群?怎麼辦?

為什麼蜜蜂弱群成不了強群?怎麼辦?

(一)分蜂性太強的蜂種維持不了強群

意蜂蜂王產卵多、分蜂性弱、繁殖能力強,比較容易養成強群。相對意蜂而言,中蜂養殖強群就相對困難。定地飼養的中蜂,長期近親繁殖,導致蜂種蛻化,蜂群稍有起色就會出現自然分蜂,導致好不容易培育起來的強群就此分崩離析。

解決措施:培育或選購蜂王產卵多、分蜂性弱的蜂種。每年培育蜂王的時候,選擇強群作為育王群的父群和母群,儘量避免近親繁殖,不定期地引進優良品種來改良蜂種。

(二)蜂王老弱的蜂群難於發展成強群

弱群要發展成強群就必須提高工蜂出房數量,即提高蜂群的繁殖能力,而蜂王產卵量的多寡是決定蜂群強弱的關鍵。中蜂王每晝夜可產卵900粒左右,開始產卵的18個月內,是蜂王產卵的高峰期,隨著蜂王的老化,產卵量逐漸減少。蜂王產卵減少,意味著新蜂出房數量降低,還容易引發分蜂熱。蜂王老弱、殘疾的蜂群,是成不了強群的。

解決措施:定期更換新蜂王,是弱群發展成強群的重要保障。新蜂王產卵多、能維持強群,因此,養蜂人每年至少必須更換一次蜂王。大型蜂場可以採取人工育王,小蜂場一般利用自然王臺更換新蜂王。

為什麼蜜蜂弱群成不了強群?怎麼辦?

(三)群勢太弱的蜂群發展緩慢

蜂王產下的卵,需要足夠數量的工蜂進行撫育,還需要一定數量的工蜂採集花蜜、築造蜂巢、飼餵蜂王、釀造蜂蜜來維持蜂群持續發展。如果工蜂數量不足,蜂王的飼餵量就得不到滿足,蜂王產卵量也隨之減少,即使不減少,也得不到工蜂的正常哺育。群勢太弱的蜂群沒有足夠的哺育、採集能力,蜂群發展緩慢。另外,弱群的工蜂往往從事超負荷的工作,大大縮短工蜂壽命,導致蜂群衰退嚴重。

解決措施:以強補弱、合併蜂群,促使蜂群健康發展。用強群的封蓋子脾補充弱群或將兩個弱群進行合併,以此來增加蜂群的工蜂數量。實踐證明,達到3脾以上的蜂群,就能健康、迅速地發展。

(四)食物短缺的蜂群難以為繼

蜜蜂的食物是花粉和蜂蜜,哺育幼蟲、泌蠟造脾、蜜蜂生存需要耗費大量的食物,食物短缺的蜂群,繁殖的蜜蜂不僅數量少,而且體弱多病、壽命短,甚至導致蜂群飛逃。縮衣節食、忍飢挨餓的蜂群,維持生存都困難,養殖成強群就更沒指望了。

解決措施:選擇蜜源豐富的地方建立蜂場,留足飼料或及時補充飼餵。中蜂定地養殖必須保證每年有1-3個大蜜源和連續不斷的小蜜源,不可見蜜就取應留足飼料,蜂群飼料不足應及時用1.5:1的糖漿進行補充飼餵,粉源不足還應飼餵花粉。

為什麼蜜蜂弱群成不了強群?怎麼辦?

(五)氣候惡劣的環境不適合蜂群繁殖

蜂群繁殖必須保持34-35度的恆定溫度,適宜的外界溫度蜂群才能健康發展,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適合蜜蜂繁殖。溫度太低,蜂群保溫能力不足,蜂群發展緩慢,容易出現棄子、爛子現象。溫度太高,工蜂勞動強度增加,縮短工蜂壽命,加快蜂群衰退,並導致蜂王停產或蜂群飛逃。

解決措施:定地養殖,儘量選擇適合蜜蜂生存的氣候環境。低溫繁殖,必須做好蜂群保溫工作,縮小巢門、強群開繁,蜂多於脾,增加蜂群的保溫能力。高溫季節,給蜂群遮陰、喂水、擴大巢門、加強蜂巢空氣流通,以此降低巢溫和延長工蜂壽命,延緩蜂王停產時間,確保蜂群群勢。

(六)遭遇病害、敵害侵擾的蜂群發展不成強群

健康的蜂群才能迅速發展,病害、敵害侵擾,打亂了蜂群正常秩序,蜂王不能正常產卵,工蜂不能安心工作,這樣的蜂群是發展不成強群的。病害往往造成幼蟲不能正常發育、封蓋、羽化,如爛子病、爬蜂病等。敵害直接導致群勢衰退或飛逃,如巢蟲、盜蜂、胡蜂等。

解決措施:預防為主、治理為輔。增強群勢、蜂多餘脾、飼料充足、清理垃圾,可以有效提高蜂群抵禦病敵害能力。

(七)養蜂經驗不足造成弱群成不了強群

養蜂技術是前人的經驗總結,是學習養蜂的瑰寶,但各地的自然環境、蜜源植物、蜂群狀況千差萬別,卻不可以生搬硬套別人的經驗。北方的養殖方法不能完全適應南方的蜂群,用意蜂的技術養殖中蜂是不會成功的。

解決措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尋求一種適應當地的養殖方法。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蜜源植物、蜂群狀況,確立春繁、秋繁時間,有條不紊地培育適齡採集蜂、越冬蜂。

為什麼蜜蜂弱群成不了強群?怎麼辦?

總結:分蜂性太強的蜂種,蜂王老弱、群勢太弱、食物短缺、遭遇病敵害侵擾的蜂群,以及氣候環境惡劣、養蜂經驗不足等,都會導致弱群成不了強群。只有提高蜂群的繁殖能力、提高工蜂出房數量,延長工蜂壽命、降低老蜂死亡數量,弱群才能順利養殖成強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