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有人知山東曾發生過比唐山地震還強11倍的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晚(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19-21時)在山東南部發生了一次曠古未有特大的地震,震級為8.5級,極震區位於山東省郯城、臨沭、莒縣一帶,震中位置為北緯34.8°、東經118.5°(臨沭縣乾溝淵村),極震區烈度達Ⅻ度。由於極震區大部分位於郯城縣境內,故稱為郯城地震。這次地震是我國大陸東部板塊內部一次最強烈的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口傷亡和經濟損失。

地震驚動了大清朝野上下。康熙皇帝命戶部具體負責賑濟,並免去山東沂州等40州、縣的年租,發賑災款銀二十二萬七千三百餘兩。郯城地震是我國曆史上罕見的大地震,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曆史上發生的震級最大的破壞性地震(釋放能量約為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的11倍)。地震震中正處於我國著名的“郯廬斷裂帶”主體範圍內,是由陸地斷裂帶活動造成的地震。

鮮有人知山東曾發生過比唐山地震還強11倍的大地震

特旱與大澇 史料記載,郯城地震前四年,即1664年秋冬,在震中區西部廣大地域,包括山東的西部,河南,河北,江蘇和安徽等省的部分省出現大面積乾旱。正是“千里赤地”草木皆枯”。有的縣出現“人相食” 的慘景。對山東省1640---1900年近三百年的有關旱史統計,災情罕見,可謂“特大幹旱”。大旱後三年即1668年發生了8.5級郯城大地震。 在大震發生時的震後,震中及鄰區:山東、郯城、莒縣、諸城;江蘇泗陽,漣水,淮陽等地,還受到黴雨洪水的侵襲。郯城縣誌馮可參地震詩有這樣的記載:“更苦罐雨洪不停休,滿陌秋田漲流”。

鮮有人知山東曾發生過比唐山地震還強11倍的大地震

據史料記述,伴隨出現的大氣物理觀象,主要有地氣,地光,地震,震後還有地生白毛的眾多現象、特別是地生白毛, 然遺蹟 在郯城特大地震史料中,有二三十餘州縣記載了山崩地裂或滑坡等有關自然面貌破壞現象1668年7月25日,郯城發生了8.5級地震,波及中國東部十餘個省,有震害記載的地區達 19 萬平方公里。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曆史上大陸東部一次最為強烈的地震。“郯城野老沿鄉哭,自言地震遭荼毒,忽聽空中若響雷,霎時大地皆翻覆……舉頭不見眼前人,舉頭不見當時屋。”時任郯城知縣的馮可參,所寫的《災民歌》真實描寫了郯城大地震的慘狀。

鮮有人知山東曾發生過比唐山地震還強11倍的大地震

“戌時地震,有聲自西北來,一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從頂至地者連二三次,遂一顫即傾,城樓堞口有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如平地……人立地上,如覆圓石,輾轉搖晃,不能站立,勢似即陷,移時方定。閣邑震塌房屋約數十萬間……”如此驚心動魄的景象出現在300多年前的山東郯城,這是康熙《郯城縣誌》對郯城大地震——— 這場既是山東也是整個中國東部地區有史以來最大地震的記載。

鮮有人知山東曾發生過比唐山地震還強11倍的大地震

由於地表大面積升降,平地大面積被溢出來的地下水淹沒,如江蘇北部的贛榆縣海灘隆起,黃海海水退舍30裡。,從臨沭縣岌山附近的七級山到郯城縣的茅茨,地表出露近30公里的斷層,是1668年郯城地震所形成的地震斷層,它是沂沭斷裂帶內一次最新的破壞。地裂縫也是郯城地震造成地面形變的主要形式之一,沿沭河河漫灘及階地呈帶狀分佈,北起莒縣,經莒南、臨沂東部,南到臨沭岌山,形成一條長約80公里,寬5至15公里的構造裂縫形變帶。通過形變帶本身現象的分析對比,可以看出郯城地震對地面的破壞由南向北逐漸減弱

鮮有人知山東曾發生過比唐山地震還強11倍的大地震

這次地震震級達到里氏8.5級,震中為郯城,受災最為嚴重的是郯城、臨沂和莒縣,有感範圍涉及河北、遼寧、山西、陝西、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江西、浙江、福建等十餘省及中國東部海域,有文字記載的受震地區達400餘州縣,總面積近100萬平方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