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窮山窩”到“香餑餑”,二官寨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成功“密碼”?

◎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通訊員 張銀坤

11月20日,細雨濛濛,恩施市盛家壩鎮二官寨村雲霧繚繞。科技日報記者走進二官寨,一座座老屋排列整齊,一條條道路乾淨平整,濃郁質樸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

“2016年,二官寨村實現整體脫貧。去年,人均年收入達到11084元。群眾在家門口吃上旅遊飯,走上致富路。”村支書康尚告訴記者。

盛家壩鎮鎮長徐瑞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為我們鄉村振興指明瞭方向,我們幹部和群眾都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幹勁也更足了!”

從“窮山窩”到“香餑餑”,從聚居古寨到“中國最美鄉村”,從“旅遊名村”到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二官寨破繭成蝶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密碼”?

從“窮山窩”到“香餑餑”,二官寨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成功“密碼”?

古寨之春 劉尚華 攝

能人帶領鄉村振興

二官寨村是一個康、胡兩姓佔主導的村落,在這裡發展了幾百年,傳承著良好的家風,也培養出許許多多的能人。據不完全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康氏家族從這裡就走出了48位人才,他們或是在外經商卓有成就,或是為人師表教書育人,或是紮根基層服務群眾。

二官寨不缺能人,如何把人才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動力引擎?盛家壩鎮政府探索推進“三個一批”,即扶持一批本地能人,引回一批外出能人,引進一批外地人才,鼓勵和吸引各類人才參與鄉村振興試點建設。

康尚就是本地能人的代表之一,2012年畢業後的他選擇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用實際行動守護這一方鄉愁。從村子裡走出去後又一頭扎回來,這一紮就是8年。發展蜜蜂養殖、完善村級基礎設施、做好旅遊發展規劃……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他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歇。

康倫才是盛家壩鎮人,十幾年前,因為貧窮落後,被迫跟著父輩外出掙錢。務工期間,他努力工作、認真學習,攢積蓄、學經驗,一心琢磨著回鄉發展。2018年,他辭職回家辦起了民宿。僅一年時間,他就收入60多萬元。

在民宿建設過程中,本地“土專家”的老手藝也回到了人們的視野,從飛簷翹角到吊腳欄杆,全由本地手藝人包攬。70多歲的康倫安怎麼也沒想到,自己的老手藝現在一年能掙3萬多元錢。

從“窮山窩”到“香餑餑”,二官寨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成功“密碼”?

康氏家訓 陳雪波 攝

“善治”激發內生動力

近年來,二官寨村圍繞社會治理創新這一課題,在實踐中探索黨建統領,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的“一統三治”基層社會治理模式。以典型示範與警示教育相結合,厚植人民群眾的感恩情懷,全面激發廣大群眾的內生動力。

“二官寨村發揮家風家訓在鄉村治理、鄉風文明建設中的正能量。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建設為載體,推動家訓掛廳堂、立廣場、種心田,讓好家訓好家風代代相傳。”盛家壩鎮鎮長徐瑞說。

在二官寨村,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拂面而來。“好婆媳”“好妯娌”“好心人”“最美脫貧標兵”“最美市場主體”“最美院落”等由群眾公選公認。

黨員帶頭,村民自治,以幹求促。為了更好開展村裡的工作,每當村裡有什麼項目要實施,黨員都帶頭成立5人村民建管協會,負責項目前期土地協調和後期質量監管。

“之前都是等著政府做,現在都是大家自己做。”談起二官寨的村民,村支書康尚滿是欣慰,“我們讓黨員、能人、村民代表分小片區召開群眾會,讓大家的思想得到統一,所以很多事自然而然地就解決了。”

鄉村旅遊的發展給二官寨帶來了看得見的變化,同時也對人文環境和鄉風文明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村3000多人簽訂了《二官寨村全面禁鞭承諾書》《二官寨村生態安葬承諾書》。今年清明節,大家自發組織,在田間墳頭種植5000餘株映山紅,以鮮花祭掃、植樹緬懷。

以旅促農融合發展

二官寨村人均不過“一畝三分地”,農業發展空間有限,但擁有原生態文化、原生性景觀,具備發展鄉村旅遊新業態的先天條件。

在追求現代和守護傳統的權衡中,從2005年開始了康家大院保護維修和文化傳承工作,並以村規民約的方式規範木屋建築風格。

從古木屋保護維修提升到康家耕讀文化傳承,深入挖掘民間藝術、手工技藝、民俗活動、農具農活等農耕文化遺產,保護村莊原始風貌,以“微改造”的思路儘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人居環境。

從“窮山窩”到“香餑餑”,二官寨到底隱藏著什麼樣的成功“密碼”?

當地村民與遊客圍著篝火齊跳擺手舞 鄒明鎮 攝

老屋活了,遊客來了,玩的花樣也不少。油菜花節、攝影大賽、摸魚賽、汽車越野賽、攀爬比賽……各類趣味競賽活動此起彼伏,節慶效應進一步凸顯。常年接待遊客10餘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1000餘萬元。

農民從單一的農業收入擴展為經營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工資性收入等多種來源,收入多了,門路寬了,錢袋子也鼓起來了,鄉村振興的動力也就更強勁了。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二官寨村尊重原生態自然肌理,保護原生性綠色景觀,真正把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基層一線具體化、現場化,繪就了一幅新時代二官寨版的“富春山居圖”。

編輯:劉義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