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在許多消防科普體驗館和教育基地裡,人們看到結繩逃生的培訓項目。該項目配備多條細短繩,在講解員的傳授下,來館學習的居民和中小學生親手用短繩實操學習。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用普通繩索結繩和把被單、窗簾撕成條打結、用木板在陽臺間搭橋等一樣,都是在樓道被濃煙封鎖,居民的生命受到火災嚴重威脅的情況下,人們用非專用的器材從建築物外逃生,是原始的逃生方法。


結繩逃生培訓起源於日本。日本過去有大量三層以下木結構的低層住宅,這種住宅還使用不少紙張。住宅裡一旦發生火災,有時樓道,樓梯起火,樓上的居民無法下樓逃生,於是許多人在家裡備條繩索,用於在發生火災時從陽臺或窗口逃生。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用普通繩索逃生,繩端打結是否正確事關逃生者的生死。因此日本過去很重視教居民結繩的方法。在建了防災館後,把它列為培訓項目。


二戰後,日本大力推廣逃生緩降器。1949年,有關法規規定,在許多公共場所,三樓以上必須配備逃生緩降器,用繩索逃生只能用於二樓。許多居民在家裡也這麼配備。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把普通繩索系在陽臺扶欄等地方用於逃生不安全。一旦發生結繩沒打對等各種情況,都可能導致逃生者摔下去。於是日本開發了專用逃生繩。


1978年在《消防設備六法》的避難器具基準中對逃生繩的構造、材質及強度都做了明確的規定,規定中要求逃生繩必須有安全鉤,並在防火對象上裝備牢固的懸掛配件。


規定對逃生繩的直徑,抗拉強度等都有嚴格的要求。與普通繩索相比,用符合法規的專用逃生繩在逃生,居民的安全性有大幅度的提高,並且準備時間顯著減少。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隨著消防技術的進步和人們收入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齡化,日本的應急逃生設施在不斷改進。後來住宅樓的陽臺有了貫通上下層樓的逃生梯,陽臺的兩側安裝可以輕易打破,讓人逃到鄰居家陽臺的隔板,住宅樓之間設置逃生天橋。


於是使用逃生緩降器、逃生繩的家庭也越來越少了。逃生設施越來越安全了,這是大趨勢。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可是,日本的科普教育館的科普教育有滯後現象。在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一些防災館還是保留結繩實操培訓的項目。


我國改革開放後,不少人去日本防災館參觀,把結繩實操培訓的項目帶回國內。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及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在全國普及,結繩逃生項目也普及開了。


結繩逃生培訓項目從在我國推廣起,就存在許多問題。


傳授的結繩方法太多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許多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或體驗館在設置結繩實訓項目後,認為結繩的方法教得越多越好,於是把許多職業消防隊用於繩索救援時的結繩方法加入項目。


有些地方教的方法達30多種。學習這麼多的結繩方法不僅耗費人們太多的學習時間,而且不容易記。


沒告訴受訓者適用樓層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使用繩索逃生需要很大的握力和臂力。


廊坊團中央青少年消防安全教育館在十幾年前做過實驗,讓一名身強力壯,熱愛體育的年輕人用繩索從四樓爬下來,到達地面時他已經氣喘吁吁,身上冒汗了。


這就是為什麼日本的法規規定逃生繩僅適用於二層樓,我國的標準規定它僅適用於三樓和二樓。


大多數地方在培訓時並不告訴受訓者繩索逃生適用的樓層。我國大多數多層住宅有5到6層樓。如果人們受了培訓以後把它用於4層逃生就不安全了,用於5、6層逃生,就很危險。


沒告訴受訓者繩索的直徑要求


繩索如果不夠粗,達不到一定的直徑,那麼它的抗拉強度就不夠大,人們用它逃生時可能斷裂。


可基地一般沒告訴人們繩索必須有多粗,而且用於打結練習的繩索大多比真正可用於逃生的繩索細,會使人錯以為用這樣粗的繩索就能逃生。


沒告訴受訓者繩索的材質和保質期


用天然纖維製作的麻繩、棕繩不僅抗拉強度低於尼龍、聚酯等合成纖維,而且容易老化,保質期也比較短。


因此,居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用於晾床單、曬被子用的麻繩太陳舊,用來逃生不安全。這種事關生命安全的知識在結繩項目中並不傳授。


沒有告訴受訓者哪些地方不能結繩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把繩索結在不夠結實牢靠的地方,如兩扇式鋼窗中間的窗框、不結實的陽臺護欄上 ,人們逃生時就很不安全。這樣的知識結繩逃生項目一般也不教。


培訓了不該培訓的人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不該教小學生結繩逃生,就像不該教小學生使用滅火器一樣。


用繩索逃生本身有一定的危險,小學生未必能夠判斷什麼時候必須使用。另外,小學生的握力和臂力難以勝任從三樓逃生。


把普通的繩索在發生火災時用於逃生,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由於結繩逃生項目把這種逃生方法中的一個環節講的太多,又練得太多。而其他方面的要領基本不講。這樣發生火災時居民真的用普通繩索結繩逃生,風險很大。


結繩逃生的項目該怎麼改


如果說在我國頒佈關於逃生繩的國家標準前培訓結繩逃生還有一定合理性的話,如今逃生繩的國家標準已頒佈好幾年,符合國標的逃生繩到處可以買到,價格也不高,再培訓人們結繩逃生,顯然弊遠遠大於利了。

推廣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逃生繩的項目來替代結繩逃生,是每個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和體驗館必須做的更新迭代工作。


逃生繩的培訓項目,包括知識傳授和技能培訓兩部分。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知識傳授方面主要告訴受訓者逃生繩適用的樓層,懸掛配件應該用膨脹螺絲釘在什麼地方。家裡有老人小孩的,應該買一端配有安全帶的逃生繩,先幫助他們逃生。另外按家裡人數為逃生繩配手套,以免逃生時磨傷手。


在技能傳授方面,由於逃生繩的一端配有安全溝,因此繩端打結培訓就不需要了。取代它的是練習整條繩子每隔70釐米打個結,把逃生繩做成簡易繩梯,讓人逃生時能抓繩結一把一把的往下爬。


日本已經淘汰的逃生方法,我們還在教?

在有逃生緩降器實訓項目的基地,最好也設置使用逃生繩培訓等項目,讓人們親身體驗一下,用逃生繩逃生沒象看上去那麼輕鬆。


符合國家標準的逃生繩與普通繩索相比,逃生時方便迅速,安全性也高得多。在某些地方,如浙江的通天房的二、三樓裡配備,能提高發生火災時居民的安全性。


目前市場上的逃生繩都是長15米以上的,這不合理,可以至少減少到9米,使價格更便宜,讓更多的人用得起。


從事消防科普教育工作的人,必須不斷學習消防科技和標準規範等知識。在向公眾培訓火災逃生方法時,更要特別慎重,因為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在一旦發生火災時應用,直接關係到人們的生命安危。


消防科普工作者自己首先必須把這種方法的來龍去脈、相關知識和使用要領等都搞清楚,培訓時一一傳授給他人。某種器材或方法更新迭代時,培訓就得相應地推陳出新。


文|範強強

圖|來自百度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