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梳子,一個小小的物品承載了豐富的歷史。

如今流傳在市場上的梳子多種多樣,其中不乏傳統的木質梳子。我國梳子的發展也經歷了很長的時間,從種類到製作工藝,逐漸產生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梳子。小小的梳子也體現了社會的發展。

古代人們都留著長頭髮,所以梳子的用途十分廣泛,地位也非常重要。如果披頭散髮的出門,對於他人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梳子在現在統稱為梳子,在古代有不一樣的稱呼。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梳理頭髮用梳,淸除發垢用篦。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是一種齒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

古代大多數都是用骨頭、木頭、竹子、象牙等天然材料製作,家裡條件好一點的就奢侈一些,用骨頭和象牙,製作出來的梳子看起來就十分精緻。家中條件稍微差一些的,也可以去後山砍砍木頭竹子,自己製作一把,實在不行自己家牛羊的角也可以利用起來。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梳子發明的故事可以追溯到三皇時期,據說那個時候,蚩尤帶兵攻打黃帝,後來在涿鹿之戰被被打敗。蚩尤所帶的隨從也盡數被俘虜,其中就包括常州梳篦工匠赫連。看守赫連的人皇甫見他可憐,於是建議他連夜做一把梳篦送給黃帝的妃子嫘祖。

嫘祖收到了赫連做的梳篦,感覺使用的體驗不錯。於是想去找黃帝求情。但是大概是古代處理俘虜的效率比較高吧,嫘祖還沒來得及動身,赫連就已經一命嗚呼了。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知曉此事的黃帝也十分惋惜。但是也沒辦法,人死如燈滅,他也沒有什麼起死回生的本事。眼下只有看守赫連的皇甫見過梳篦的製作過程,於是他就派皇甫去監督工匠製作梳篦。

關於梳篦的產生傳說不僅只有一種說法,還有春秋陳七子製作梳篦的說法,當時陳七子被關在獄中,沒辦法洗澡洗頭,頭上十分癢,不僅如此,還偶爾要被獄卒用毛竹板痛打。

有一日他突發奇想,將已經開裂的毛竹板整理為一條條的竹片,然後綁在一起,就可以清理頭上的髒物。這就是最初的梳篦。後來,因為陳七子是七十三歲去世的。所以人們製作梳篦的時候會特意避開七十三這個數字。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我國發掘最早的梳篦是距今六千多年的大汶口文化中,發現了一個精美的象牙梳,保存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內。說明梳篦的孕育還可以追溯到更遠以前。這也與黃帝時赫連製作梳篦的故事相呼應。

商周時期,出土了很多精美的青銅梳篦,裝飾和青銅器上的紋飾相同。並且此時琢玉技術也有了一定的水平,有專門琢玉的機構。所以玉梳也逐漸發展,古人對玉有一種執念。幾乎將所有美好的品質都給予了玉,將君子比作美玉。所以玉梳從古至今都在不斷的發展。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從戰國一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梳篦的材料主要以竹木為主,青銅的輝煌不再。

秦漢時期的漆器達到頂峰。漆器耐潮、耐高溫、耐腐蝕,可以有效延長梳篦的使用壽命,並且使木質的梳篦外觀更加華麗。那個時候人們不僅用梳篦來梳頭,也會插在頭髮上當裝飾,稱為插梳。

隋唐時期梳篦的形制更加豐富多樣,出現了半月形等形狀。製作工藝更加精細,並且隋唐時期人們都會梳著高高的髮髻。如唐玄宗時期的雙環望仙髻、隨雲髻等,所以對插梳的需求不斷增加,促進了梳篦向美觀的方向發展,所以梳篦的裝飾更加豐富多彩,製作材料也不斷增多,出現了金銀質地的梳篦。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宋代仍然流行插梳,並且比起唐朝更加奢侈,到達了古代社會的頂峰。繼承了唐代的裝飾風格,同時也具有自己的特點。後來程朱理學興起,奢侈的生活被批判,梳篦的整體風格都趨於素雅簡潔。在宋代詞人呂勝己的《鷓鴣天》中曾經提到過:壘金梳子雙雙耍,鋪翠花兒嫋嫋垂。

宋代以後,梳篦的形制就比較像現代我們用的梳子了。明清梳篦的基本形制基本與宋代相同,同時在製作工藝上出現了進步。運用了鑲嵌手法,清代還出現了琺琅梳、仿玳瑁梳等品種。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古代認為特殊質地的梳篦可以養生。人們會使用很多在現在看來奇奇怪怪的物品做梳篦。如犀牛角,牛角等。這種天然的動物製品據說不會起靜電,也不會傷到頭皮。

《本草綱目》中還記載了牛角的藥用價值:“牛角,酸鹹、清涼、無毒”。據說經常使用角梳能減少脫髮、斷髮及消除頭皮屑。但是角制的梳篦比較怕水,所以如果沾上了水要馬上擦乾淨。據說想要辨別真假,可以把角梳稍微刮下來一點,然後燃燒,通過它散發的氣味來辨別真假。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還有一種木梳現在也有很多人用來保健,木梳有很多種不同的材質。比如用黃楊木做成的梳子。《本草綱目》也記載了黃楊木的藥用價值:“世重黃楊,以其無火”、“其木緊膩,作梳、剜、印最良”、“清熱、利溼、解毒”。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黃楊木可以抑制真菌的生長,所以具有止癢去屑的效果。據說長期使用木梳不僅可以暢通經脈,清腦提神,調整血氣,還可以增強記憶,對失眠,眩暈,脫髮都有緩解的作用。

我國比較著名的梳篦產地有:江蘇常州、貴州雷山、廣西桂林等地。

為什麼梳子上的齒不能有73根?小小的梳子背後,是我國的文化

常州的生產歷史已經有一千六百多年了,生產的梳篦曾經被作為宮廷的貢品。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梳篦的生產要經過從毛竹劈成竹篾開始,要經過膠、銼、鑲、抨、雕、描、刻、燙等七十二道工序,這七十二道工序在前文也有提到過是為了避諱陳七子。如今常州的梳篦生產在傳承方面已經面臨了困難,作為流傳了千年的藝術,我們也應該去了解去繼承,有些東西敵得過匆匆歲月,所以他們也不應該堙滅在人類的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