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腹瀉,脾胃虛弱?一箇中醫古方專補脾虛

看病時,中醫大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脾胃虛弱。

可以說,現在全民皆存在不同程度的脾胃不和。

原因何在呢?

1、你的“怪”飲食,正在傷脾

中醫認為:脾為中土,主斡旋心、肝、肺、腎四髒。

一旦你不管辣的、麻的、熱的、冰的“怪”食物,都一股腦的塞進胃裡,丟給脾來運化。

脾是十分柔弱的,那麼,總有一天,脾胃會被傷害的遍體鱗傷,不堪重負,出現虛損的症狀。

不僅如此,長期還會影響其他臟腑的功能,導致疾病發生。

脾為百病之源也。

胃痛,腹瀉,脾胃虛弱?一箇中醫古方專補脾虛

2、你的“壞”情緒,正在傷脾

有人會覺得很疑惑,飲食不當傷脾胃,這不難理解。

與情緒有何關係呢?

首先,我們先來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形容一個人性格好,會說他“脾氣好”,

而不是說“肝氣好”、“肺氣好”呢?

這是因為從中醫理論來講,脾的氣機是最溫和,最柔和的,也可以說沒有什麼個性。

脾的角色就像一個和事佬一樣,沒有稜角,八面玲瓏,調和著五臟六腑的矛盾。

因此,性格好,才會用“脾氣好”來形容。

正因如此,一旦身體的氣機發生變化,最溫和的脾便會首先受到影響。

最直接的就是肝了,從五行生剋關係來看,肝克脾。

當你不開心,不放鬆,變得壓抑,憤怒,憂慮之後,整個氣機便開始凝滯,運行遲緩,甚至鬱結在某個關鍵節點。

脾氣也不再柔和,跟著肝氣的變化或急躁,或凝滯。

胃痛,腹瀉,脾胃虛弱?一箇中醫古方專補脾虛

脾胃虛弱的兩大原因就是飲食不調、肝鬱氣滯。

脾胃不和的常見症狀

面色黃、晦暗

口唇泛白,易流清口水(尤其是小孩子)

飲食不佳,胃部疼痛、腹脹、大便不成形,溏洩、完谷不化(意思就是吃什麼拉什麼,不消化)

手腳冰涼,精神不佳,四肢乏力

舌象:舌大,有齒痕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症狀對應下,是否是脾胃虛弱。

胃痛,腹瀉,脾胃虛弱?一箇中醫古方專補脾虛

其實,健脾養胃,也沒有那麼難,以化溼、理氣、健脾為主,中醫古方可以搞定。

1、健脾化溼

我們平時說的“溼氣重”,不是真正的感受了外界環境的溼邪,而是脾胃虛弱之後,無力運化體內的水液,導致水液停滯所生的溼氣。

這就是為何許多人,一味的祛除溼氣,但是效果仍然不佳的原因。

必須要健脾+化溼,雙管齊下。

代表方劑:平胃散加減。蒼朮15克,陳皮10克,厚朴12克,甘草10克,大棗3-4枚,生薑4-5片。(劑量緊供參考。)

胃痛,腹瀉,脾胃虛弱?一箇中醫古方專補脾虛

2、補脾養胃

主要用於脾胃虛弱,表現為食慾不振,便溏,身體乏力等症狀。

代表方劑:參苓白朮散。

比較方便的是,目前藥店有中成藥。

3、理氣和胃

有一中藥茶飲效果不錯,陳皮、佛手、白朮泡水喝。量以個人口感合適為宜。

脾在聲為歌,當你胃口不好,腹瀉,便秘的時候,不妨唱唱歌,將胸中的鬱悶之氣抒發出來,這也屬於一種調理脾胃的方式,叫做音樂療法。

總之,脾胃虛弱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是長期的飲食、情緒不當所致,除了儘量要保持飲食規律外,還有一點特別重要,那就是:開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