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和同事發生矛盾怎麼辦?兩個原則教你如何避免衝突

我的朋友小彭最近非常鬱悶,最近他在公司和一位同事鬧了些不愉快。其實起因是一件非常小的事兒,他在作報告的時候,有一個數據出錯,被同事指了出來。

本來小彭覺得只是一個小筆誤,沒有什麼,改掉就好了,可是同事在會議結束後,竟然笑嘻嘻地過來對他說,“最近光顧著談戀愛了吧,怎麼這種常識問題都弄錯了。”

小彭聽了頓時火就竄了起來,說話也帶了些火藥味:“ppt在組內試講的時候你不是都看過了,當時你怎麼沒看出來?”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不知怎的竟演化成了一場爭吵,雖然很快就被其他同事勸和了,到現在兩個人見面,小彭都會覺得很尷尬,很不自在。

我進入職場之前一直覺得,在職場中爭吵是一件很不該發生的事情,因為我一直覺得爭執是沒有用的,每個人的成長環境不同,對事物的認知也不同,意見不統一也是正常的,只要大家商量著解決就可以了。

但是真的進入職場以後,慢慢發現事情並不是這樣簡單的,在職場上你很難選擇自己的合作伙伴和客戶,其中不乏攻擊性很強、溝通能力較弱的人。即便是你是一個脾氣非常好的人,也難免和人發生衝突。

在職場上發生爭吵,不管吵贏還是吵輸,都是不划算的買賣,輕則影響人際關係,重則會讓你失去飯碗。那麼,

在職場上發生矛盾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正確地處理呢?

職場上和同事發生矛盾怎麼辦?兩個原則教你如何避免衝突

原則一、忍住攻擊的衝動

在對話時,就事論事,儘量減少評價性的語言,尤其是負面評價和攻擊性的評價。人們在收到攻擊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感到不快,從而進入一種防禦狀態,或是反擊回去。從而陷入一種惡性循環。我們要做的就是讓循環在你這裡終止。

比如你的女前臺沒有化妝就來上班,你對她說“我告訴你多少次了,上崗前一定要帶妝,前臺是咱們公司的門面,客戶來了,看到咱們前臺跟菜市場大媽似的,像什麼樣子?”

這便是攻擊性的表述。

不帶攻擊性的表達則是:“咱們公司要求前臺上崗前是必須要化妝的,你的做法會讓我很為難,希望你能儘快去補妝,如果有什麼困難的話,可以跟我說。”

同樣的,當你收到攻擊性的語言的時候,也要學會化解自己的不快。不要過多地糾結於對方的語氣和態度,而是去聆聽對方內容背後的意思。

職場上和同事發生矛盾怎麼辦?兩個原則教你如何避免衝突

比如說,你在打遊戲時,你女朋友給你打電話你沒接,她就要跟你發火:“天天就知道打遊戲,一點上進心都沒有,遊戲比我重要嗎?”

這時候你會怎麼應對?你會不會覺得:我工作了一天,這麼辛苦,回來玩一會兒遊戲還要被唸叨,這女人怎麼這麼不體諒人?這日子真是沒法過了!

如果你按照這樣的邏輯去跟她溝通,保證最後,這樣一點小事就會演化成一場劇烈的爭吵。但如果你忽略她的攻擊性語言,去理解她的意思,就會發現,其實她想說的是“我很想和你說話,希望你能多和我在一起。”

所以,當我們與人溝通時,千萬學會忽略語言中的攻擊性。只有理解了對方真正的用意,抓住關鍵信息,才能讓衝突得到解決。

職場上和同事發生矛盾怎麼辦?兩個原則教你如何避免衝突

原則二、勇於承擔自己的責任

爭執發生時,很多人會不停地攻擊對方、責備對方,你說我有錯?你也好不到哪裡去!

這樣,爭執慢慢就離事情本身越來越遠,變成了單純的情緒發洩。到了最後,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壞情緒卻收穫了一大堆。

比如開篇講的小彭和同事的例子就是如此。本來只是一個單純的工作上的失誤,本來兩個人的話題應該是,如何避免工作上再出現類似的失誤,結果卻變成了“誰的工作態度更差”的辯論大會,兩個人只是互相責備,絲毫沒有解決問題。

所以,當爭論的苗頭出現時,你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地攻擊他人,先思考一下自己的責任。比如小彭,他確確實實在工作中犯了錯誤,這是事實,也是他本身應該承擔的責任。如果在被同事質疑的時候,他能勇敢地承認“我做的時候有點太著急了,和另一個數據弄混了”接下來的對話就會順暢許多。

承認自己的責任不是件容易的事兒,我們都有一種“自我辯護”的心態,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有什麼方法能夠改變這樣的心態嗎?

職場上和同事發生矛盾怎麼辦?兩個原則教你如何避免衝突

很簡單,就是別把犯錯當成壞事。

被指出錯誤,會讓很多人覺得自己無能、失敗,然後為自己推脫、辯解、找理由。其實這些想法都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你要知道錯誤並不是壞事,而是一個學習成長的機會,勇於承認錯誤不會讓你丟人,反而會讓人感覺到你是一個有擔當,可信任的人。

當然,勇於承認錯誤,並不是說什麼錯誤都往自己身上撈,而是要承擔屬於自己的那一部分責任。至於當別人不願意承擔責任,甚至向你身上推鍋,你該如何正確地指出對方的錯誤,則又需要很長的篇幅來展開了,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