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頓悟修煉法,直入太極拳最高境界

太極拳頓悟修煉法,直入太極最高境界

☯太極拳 太極拳視頻教學 昨天

直入最高境界的太極拳頓悟修煉法(一)

一、顛覆傳統修煉程序的頓悟法

太極拳的修煉程序,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明確地指出:“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這裡關鍵在懂勁,練習太極拳是否入門就看是不是達到懂勁的階段,說句實在話,練太極拳不懂勁,那不管練了多少年,終究是個門外漢,太極拳充其量不過是高級廣播操而已。

那麼懂勁是怎麼一回事呢?王宗嶽《太極拳論》:"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這些話太過艱深,不是真正悟到的不容易懂,所謂懂勁,就是領悟太極拳的內家勁力。眾所周知,技擊就是勁力與技巧的較量,特別是勁力,這是技擊的核心,比如目前散打界的鞭腿,還有泰拳的肘膝攻擊,以及拳擊等,其主要技擊要點就是通過有力與快速的重擊來摧毀對手。

比如李小龍為了訓練發力,竟然劍走偏鋒,不惜以損害身體的通電刺激的方法來提高勁力。而內家拳也是以勁力為主要制勝手段,只是內家拳的勁力相對於以上的外家路子有其迥異之處,更有殊勝之處,因此修煉太極拳只有領悟這種勁力並由此將這種勁力修煉成功,太極拳才不會成為豆腐拳。

而要領悟這種內家勁力(懂勁),按王宗嶽的說法必須著熟以後才可漸漸地領悟這種內家拳的獨特勁力,這是一種循序漸進的路子,也就是說必須在練習架式日久以後,才可漸漸地進入懂勁階段,事實上真正能過懂勁這個坎的少之又少,懂勁後能練出來的更是鳳毛麟角。

而我今天要說的頓悟修煉法起步就是懂勁,直接步入懂勁階段,直接領悟太極拳的獨特勁力,需要說明的是領悟不等於功完果成,領悟後還有個如何脫落舊有僵勁、如何成就新勁也就是太極內勁的漸修過程,這就是頓悟漸修,而領悟的好處在於不會走彎路,不會入偏,並以最快的速度、最為直線的距離向神明的境界前進。

直入最高境界的太極拳頓悟修煉法(二)

二、悟勁先悟心

內家拳關鍵在內勁,沒有內勁,所謂的內家拳不過是個擺設,那什麼是內家拳的勁力呢?丹田勁、爆發勁、彈抖勁、螺旋勁、寸勁、纏絲勁,或者“氣”是內勁?這些結論似是而非、莫衷一是,為什麼這樣呢?

這好比盲人摸象,由於眼目失明,無法看到全象,所以摸到腿說象如水桶,摸到耳朵說象如棋盤,摸到鼻子說象如遊蛇,而人的內心的心眼大多在沉睡,心眼沒有打開處於失明狀,自然無法真正的全面領悟內家勁,所以才會出現這種莫衷一是的亂象。

最為禍害的是在這種“失明”與錯誤的基礎上去修習,就會以外家的剛性思維來理解內家勁,這就導致內家拳修煉走上歧途而無法修至大成,比如纏絲勁、螺旋勁,你沒有真正得勁、懂勁,刻意在那裡擺弄,看似內家的面貌,實質還是外家的骨子,這就導致內家沒有內成,外家又不是外家,最後這種拳術只能看不中用,即使碰到不會武功的濫甩拳也束手無策,碰到蠻力大一點的恐怕只有丟盔卸甲的份了。

所以,要領悟內家勁力,一定要分清內外勁的分別,對於內外勁的分別一般認為肢體上的是外勁,心意識上的是內勁,這還是一種“失明”的、“沉睡中”的結論,內外勁的分別不是以身體內外來劃分的,而是以心來分別的,心外的勁就是外勁,心內的勁就是內勁。那如何來分別心內心外呢?這就涉及一個最關鍵的問題——什麼是心?心在哪裡?

禪宗有這樣一段典故,慧可乞達摩示安心法,達摩道:“將心來,與汝安。”慧可愣了一下,說:“覓心了不可得。”達摩道:“與汝安心竟。”慧可大悟。

呵呵,慧可乞師安心,達摩很有意思,說,那你把心拿來,我來幫你安,結果慧可找了半天找不到,而這個找不到的、或者說不需要找的、現現成成的虛空之心才是自己真正的本心。慧可這才領悟到原來平時起心作意的都是雜心、假心,自己流浪到外面去了。

說這個禪宗公案,就是要返本歸元認識這個心,只有了悟了這個心,才能正確區分心內心外,才能知道什麼是外勁什麼是內勁,不悟這個心,不管如何起心作意在那裡擺弄螺旋纏絲,在那裡抖彈爆發,那都叫鬼窟窿的活計,只會越弄越僵,事實上這個本心是現成的,螺旋勁、纏絲勁也是現成的,絲毫沒有遮掩,與其說是修煉內勁,不如說是一種迴歸與返本,你所要做的不是如何在自己身上做加法去修煉什麼東東,而是怎麼做減法將自己僵化的內心與僵化的勁力逐步脫卸。

所以第一步要象慧可一樣領悟這個心、找到這個心,悟到了這個虛空本心,人才會真正鬆下來,什麼都丟了就什麼都有了,這就是真空妙有,也惟有在這松、空當中,真正的內勁就會象雪山消融而山體顯露一樣,其真面貌將以你意想不到的自動的方式地呈現出來,這個過程不需要一絲的心力,所謂得來全不費功夫,怕就怕慾念太多放不下來。

直入最高境界的太極拳頓悟修煉法(三)

三、人練拳與拳練人

在領悟虛空自心以後,這個時候的太極拳內在質量就不一樣了,以起勢論,渾然一站,無心無慾,此正無極之象,頃刻間,太虛包容,頓時天上有吸力向上吸提,地上有吸力向下吸附,陰陽一判,立時頭頸虛領而底盤紮實,中間胸膛頓然拉空,於是上如虛弓,下如百粘強膠。

王宗嶽《拳論》所謂“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就要懂得勁力的根源,這個根源正是天地間陰陽這對矛盾的作用力,正由於這種陰陽矛盾的作用,宇宙間一切事物最本質的運動方式就是螺旋,此刻迴光返照,人與物俱已虛化,惟餘一金色之中軸,圍繞這個中軸的是金黃色的螺旋,這是主螺旋,流佈於四骸,則周身上下盡皆螺旋,乃至毫毛空中俱是螺旋,而這種螺旋天造地設,大好現成,不假修飾,但只無心,自然天成,但落有心,即謬千里。曾有某名氣極大之太極拳名家傳誡雲“用意不用力”,此大錯特錯矣!即此一句已洩其尚在門外,須知但一有意,已著痕跡,心就緊了,心一緊,勁由何生?即使行同纏絲,跡行螺旋,已然落於心外,內家勁力必然不倫不類,恐一般略有拳腳者亦不能當也!(此人據傳正為散打技擊家萬賴聲所擊敗)

所以不僅不能用意,出現的任何境界都不能著心,任其境界萬千,有就當沒有,一心歸虛,金剛不動,愈是不動,靜中愈是能動,此刻中軸螺旋騰然而起,雙手自然飄浮上行,這裡關鍵切不可起心作意去抬手上行,手的上行是主幹螺旋上升的作用,乃不得不行,而這上行中,大地吸力沉然湛然,因此上行當中頓有阻力,於是自然行得慢如抽絲,一方面自然飄升,一方面沉勁吸附,動作自然既輕靈又緩慢,正是舉重若輕,由於地上吸力的作用,手雖上行,身自沉墜,一升一墜,猶如拉弓,及至極點,下墜之身自然反彈,上行之手自然沉落,沉落中大地之吸力頓然轉為彈力,於是又加強了身形向上彈升之勢,剛才張弓之勢頓成合勢,胸腹之間頓時有如裹球,於是正身站立不住,兩腿陰陽一分,側身抱球而轉為“攬雀尾”。

這個運轉過程的關鍵有三點:

1、心要空,身要松,而一切感應都是在空松中自然產生,不需要刻意追求,一切都是大好現成,本來如是。

2、出現感應不可著心,有當沒有,萬不可加一點心意,愈是空心,感應愈是清晰,起心動念,反成滯著,所以某太極拳名家所謂的“有意不用力”不是技術性錯誤,是根本性的原則錯誤。

3、自“起勢”以後,依次“攬雀尾”、“單鞭”、“提手上勢”、、、、、、凡此等等,俱是身體的自動運作,與你人無關。起心動念以御拳勢,這好比腹有藍本,描繪圖畫,所以這是人練拳,不出人常智量,屬後天層次,是心外功夫;無我、無慾、無知、無心,但自任運,這好比把自己交給了天地,任由天地自然的糅合與鍛造,這是真正的捨己功夫,這就是拳練人,其境界與功效非人常能知,屬於先天層次,是心內功夫。

直入最高境界的太極拳頓悟修煉法(四)

四、聽勁功夫

所謂的聽勁,並不是指用耳朵聽,也不是身體的觸覺反應,而是指心的覺照能力。捨己功夫做好了,對手上至發稍下至腳尖,無一不在心光之圓照之下,甚至對方的心念亦能了了明知,如閱圖書,而且這種聽勁並非非要搭手以後才能夠聽,因為對於心來說是沒有空間距離這種概念的,萬事萬物,無非一大虛空藏、大光明藏,所謂盡天地無非一隻眼,所以即使是遠遠對峙,心之所至,無所不照,因此也就無所不聽。

具有聽勁功夫的優越處在於只要對方一動,由於明照秋毫,頃刻間就能在攻防上使自己處於“我順人背”的地位,另外就是能立刻照知對手的要害。這話怎講?

世間只道聽勁只是聽對方勁之所來及對方重心所在,實際上如果你的捨己功夫確實做好了,對方任何一個動作,就能立刻照知對方罩門所在,所謂罩門,就是任何一個用力的動作,都會造成身體某個局部部位的憋氣與失衡,而這個部位如果此刻遭到打擊,哪怕是遭到身無武功的普通人的普通一擊,那也是禁受不住的,如果是遭到訓練有素者的打擊,輕則重傷,重則死亡,所以真正的太極拳不是用來推手讓人失去重心或者摔人家一個跟斗的,或者與人鬥什麼勝負,而是出手即可殺人,根本沒什麼勝負可言,功夫做到這樣,聽勁功夫可以算過關,而聽勁功夫的修煉關鍵在於捨己工夫是否到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