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導讀:

降本是一個技術活,需要找準降本的方向,否則再努力也白搭。在勞動力成本急劇上升的今天,降本的正確方向就是降本設計。


“擰毛巾、降成本、減浪費、提效益”,這是許多企業競爭的法寶。“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體現了企業降本的決心和態度。


聯想前總裁柳傳志就把PC業務比喻成“擰毛巾”的買賣,他說:“一分利潤、半點效益都是‘擠’出來的”。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但是,為什麼非要去從已經幾乎沒有水的“乾毛巾”中擰水呢?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企業在設計、製造、採購和銷售等過程中,肯定不止一塊毛巾,為什麼不去重新審視整個過程,從而找到一塊還有很多水的“溼毛巾”,輕輕鬆鬆就可以擰出一大堆水。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道理看上去似乎很簡單,關鍵問題是去哪裡找到“溼毛巾”?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所有的“溼毛巾”都已經擰成“乾毛巾”了,哪裡還有“溼毛巾”?


這需要跳出固有思維方式: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或者,按照最近比較火的一部美劇《局外人》來說,為什麼私家偵探能夠看清事情的真相,這是因為:局外人都會認出彼此。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又或者,按照中國人的說法,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長期以來,我們專注於“中國製造”,我們投入大量的資金和資源在生產製造上:建廠房、購買高精設備、生產流程優化和引入歐美和日本先進生產理念等等。


這確實讓我們在十幾年的時間之內高速發展,GDP快速增長,僅次於美國。“中國製造”確實讓我們自豪。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但是,最近幾年,隨著國內勞動力逐漸緊缺,勞動力成本逐年上升。2009年到2015年,甚至生產線上的普通工人(珠三角)的勞動力成本由每月12.10增加到25.39,基本上翻翻。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要盈利必須要降本。我們曾經靠著“中國製造”走遍天下,精通於“中國製造”,或者說身在“中國製造”的局中;於是,當我們想要降本時,我們首先想到的是:

  • 把工廠搬到內地去;
  • 把工廠搬到東南亞去;
  • 使用廉價的材料;
  • 壓榨現有供應商;
  • 更換低成本的供應商;
  • 引入精益思想和精益生產;
  • 等等等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所有這些降本思路基本上就是從製造端入手,毫無疑問,在一定程度上降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如果我們想更近一步、進行更大幅度的降本,再繼續從製造端入手就是從“乾毛巾”擰水了,因為已經降無可降了。


為什麼當前從製造端入手就是從“乾毛巾”擰水?這是因為製造和生產階段僅僅決定了約20%的產品成本,無論怎麼努力去擰,對產品成本的影響都有限,更何況當前所有降本思路都集中在製造端,所能想到的方法和手段都已經窮盡。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產品設計決定了80%的產品成本,產品製造僅僅決定了20%的產品成本


為什麼說產品製造僅僅決定20%的產品成本,這是因為:


1)零件材料是產品製造決定的嗎?在現代化的產品開發體系中,零件材料是由產品設計決定的,產品製造無法決定零件材料,無法自行採購價格便宜的零件材料,除非該零件材料經過產品設計工程師參與完成相關的功能驗證。


2)零件的製造工藝是產品製造決定的嗎?各種製造工藝不同,其製造成本也不同。產品製造同樣沒有權利決定零件是通過何種製造工藝進行製造。零件製造工藝是由產品設計決定的,當製造工藝決定後,產品製造所能做的是選擇製造機器的類型、以及開發相關的模具和工裝夾具,這一部分對產品成本的影響相對較小。


3)零部件的緊固工藝是產品製造決定的嗎?緊固工藝包括螺絲緊固、卡扣緊固、膠粘緊固和焊接緊固等。顯然,這些都不是產品製造決定。


4)人工成本是產品製造決定的嗎?產品製造可以選擇使用人工或自動化,也可以選擇在勞動力成本不同的區域進行生產,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決定產品所花費人工成本的多少。


這是因為產品生產時使用人工數量的多少以及一個產品花費多少的人工時間主要是由產品的零部件內部結構及其簡單與複雜度來決定的,產品製造僅僅起著優化的作用。


同時,單純使用自動化代替人工來降低人工成本,而不考慮到自動化所帶來的的固定投資成本的增加,反而有可能使得產品總體成本增加。另外,把生產轉移到勞動力成本低的區域進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涉及到產業配套、工程師和技術人員貯備、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等。


5)產品不良率是產品製造決定的嗎?誠然,產品製造的不正確會造成產品不良率升高,但是產品發生不良的根本原因的80%是來自於產品設計。


顯然,一旦產品設計已經完成,產品成本已經大致決定。進入到產品製造階段,再想降本就變得非常困難。


而從產品設計端入手降本,正是一片無人關注和開墾的處女地,如同從“溼毛巾”中擰水,可以輕輕鬆鬆實現降本。


下圖以數碼相機外殼為例來說明為什麼降本設計是從“溼毛巾”中擰水。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當數碼相機外殼設計完成之後,進行模具加工以及注塑批量生產,此時從製造端進行降本大多數企業的最大套路無外乎是使用更多的回料(儘管圖紙中規定了回料上限,但大多數企業選擇無視),或者使用低質塑料,以次充好。


這可能會降低部分成本,但承擔了很大質量風險,有可能發生質量問題而發生召回、賠償,得不償失。大多數的手機充電器發熱變形、甚至燒壞其主要原因就是回料更多或者使用了低質塑料。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所以,對於數碼相機外殼來說,在製造端降本就是從“乾毛巾”中擰出。那麼,從產品設計入手,從“溼毛巾”中擰水有機會嗎?


重新評審外殼的設計,發現外殼的基本壁厚為1.5mm,但是中間某處的最大壁厚為2.5mm。在注塑成型過程中,整個零件不得不等到最大壁厚處冷卻之後,才能頂出,否則零件會粘模或變形,這加長了注塑成型週期,為27.6秒。計算方法請參考《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一書。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原始的設計


為了縮短注塑成型週期,對外殼進行優化的設計,把最大壁厚處也改為1.5mm,整個零件採用均勻壁厚,注塑成型週期從27.6秒縮短為18.36秒。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優化的設計


通過設計上的一個簡單優化,注塑成型週期縮短了9.24秒,如果假設注塑機器費率為200元/小時,每個零件降低的成本為200/3600*9.24/4=0.128元(簡單計算)。如果年需求量為1千萬臺,那麼每年可以輕輕鬆鬆降低128萬成本。


以上這個案例,是不是證明了降本設計就是從“溼毛巾”中擰水,非常簡單高效?


通過減小零件最大壁厚,縮短注塑成型週期,繼而降低塑膠件成本,這僅僅是塑膠件降本設計中的一個小手段。


塑膠件降本設計還有其它更多的手段,總覽如圖所示,詳細解釋請參考《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一書。

降本新思路:“乾毛巾也要擰出三滴水”?何不去找一塊溼毛巾擰水


轉變降本思維,把降本的專注點從製造前移到設計,從“乾毛巾”中擰水變成從“溼毛巾”中擰水,可以輕輕鬆鬆達到降本的目的。


當然,轉變思維方式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於降本設計也是如此,這要求:

  • 提高工程師和管理層對待產品成本的認知和態度;
  • 提高工程師的成本意識;
  • 建立一套降本設計體系;
  • 實施降本設計流程;
  • 工程師熟悉常規工藝(如注塑、衝壓和裝配等)的成本計算方法;
  • 工程師熟悉常規工藝(如注塑、衝壓和裝配等)的降本設計手段;

作為國內甚至全球唯一一本的降本設計書籍《面向成本的產品設計:降本設計之道

》會給您提供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