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導語

靖康之恥,是許多人不願意提起的事件。這是大宋王朝的國恥,而戰爭也使多數人無家可歸,甚至有人一輩子都沒法回到故鄉,而這一切一切的緣由,是宋徽宗對自身實力的錯誤評估,將戰爭過於理想化,與虎謀皮的結果。

海上之盟的緣由

宋遼兩國自從澶淵之盟後,一直保持著和平的狀態。不過兩國雖然處於和平狀態,但和平的背後卻是宋王朝每年需要向遼國繳納大量的歲幣,這是一筆沉重的財政負擔,同時還損害了宋朝的國家臉面,因為自古以來都是中原王朝佔據主導地位的。所以,收復失地,擺脫地位一直都是北宋皇帝的夢想,即便是宋徽宗也不例外。宋徽宗雖然是一個書畫皇帝,但他也有著收復幽雲十六州的夢想,不過宋徽宗只有夢想,卻沒有野心。

皇帝沒有野心,不代表手下人看不出皇帝的心思。在北宋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童貫向宋徽宗提出了一個建議,派遣使者前往遼國,藉機刺探遼國軍情。很快,以明殿學士鄭允中為首,童貫為副使的使團,浩浩蕩蕩出使大遼。此次出使,童貫攜帶了大量的奇珍異寶,在金錢的作用下,童貫打探出不少遼國的內情。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剛獨立時的女真勢力

童貫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認識了一位遼國的沒落貴族,這也促使了後來宋金的海上之盟。這位沒落的貴族叫馬植,因為名聲不好,在遼國逐漸混不下去,就拜見童貫,自稱有取燕雲之計。最重要的是,這人是貴族,所以對遼國的政局十分熟悉,而且還知道遼國的弱點,童貫因此把馬植帶回中原,引薦給宋徽宗。

按照史書中的記載,馬植提出滅遼的主要核心是:從登州出發,過渤海,與正在崛起的女真人取得聯繫,約定日期夾擊遼國。不過此舉會讓平靜百年之久的戰火重新燃起,所以大臣們極力反對,宋徽宗也不得不暫停。

公元1115年,女真首領阿骨打自立為帝,國號“大金”,向遼國宣戰。在這樣的背景下,勃海人古欲聚眾起義,人數達三萬餘人。阿骨打趁此機會渡過混同江,攻陷了遼國北方的軍事重鎮黃龍府。阿骨打引起的一系列反應讓遼天祚帝大怒,遂舉兵十萬討伐金國。在遼軍剛剛到達混同江時,副帥耶律章奴突然造反,聯合起義軍共同抵抗天祚帝。儘管耶律章奴的叛亂被鎮壓,但遼軍已經軍心動搖,不得不放棄了遠征計劃。完顏阿骨打立刻發起反擊,率領區區兩萬人馬,大敗遼軍。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海上之盟時的女真勢力

金國與遼國的戰爭,北宋上下沒有一人知道。公元1117年,一件事情讓宋徽宗當年聯金滅遼的戰略計劃死灰復燃。因為金遼之間的戰爭,居住在遼東半島的漢人高藥師、曹孝才等人帶領家屬打算乘船逃亡高句麗,不料中途遇上大風,船隻被刮到了駝基島,這座島在當時是北宋的海上邊境線。在登島之後,高藥師與曹孝才等人向當地官吏報告了遼金戰爭的情況。

登州知州王師立即快馬上報朝廷。宋徽宗、童貫早就有聯合女真進攻契丹的想法,在知道了遼金戰爭情況後,決定以買馬為名,派人渡海前往遼東,與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秘密聯絡。隨後,完顏阿骨打也派使者前往大宋,雙方在經過多次協商後,達成了一定的協議,內容大致為以下四點:

  1. 宋、今共同出兵,戰後燕雲等漢人地區歸宋朝所有;
  2. 在宋朝沒有收回燕雲之前,金國不可以單方面與遼國簽到和約;
  3. 宋朝每年給金國歲幣,數額與遼國相同;
  4. 如果宋朝沒有按照協約按時進攻遼國,那麼燕雲地區不歸宋朝所有。

然而,就在宋徽宗準備北伐時,南方卻爆發了著名的方臘起義,地方軍完全不是方臘的對手,宋徽宗只得把準備北伐的部隊派往江浙一帶平定起義。北伐軍一撤離,宋朝沒有按照約定進攻遼國,而金國在沒有宋朝的幫助下,仍然打敗了遼國,天祚帝逃亡西京,留守南京的張琳、耶律大石等人改立耶律淳為帝,稱為天錫帝。天錫帝據有燕州、雲州、平州以及遼西之地,天祚帝只得到西南、西北兩都招討府諸蕃部族的支持,遼國的分裂已是不可避免。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方臘起義

金軍一路勢如破竹,宋徽宗坐不住了,急忙令剛剛平定方臘的童貫率軍十五萬,兵分兩路進攻遼國。然而,遼軍打不過金軍,但在對付宋軍上卻綽綽有餘,宋軍的兩路人馬都被遼國打敗。幾個月後,天錫帝病逝,宋徽宗得到消息後,再次命令童貫率軍北伐。

駐守涿州的遼將郭藥師向宋軍投降,童貫遂以郭藥師為前導,遣大將劉延慶率十萬大軍從雄州出兵,浩浩蕩蕩殺向遼國。宋軍渡過白溝後,進至良鄉,不料卻被蕭幹在憫忠寺打敗,遼軍一路追擊,一直追殺至涿州。在宋軍發動北伐的同時,完顏阿骨打已經攻陷了遼國西京,當他得知宋軍正在進攻燕雲時,立刻調頭,直逼燕雲。阿骨打之所以急著南下,是怕在進攻燕雲時金人不出力,就沒有理由向宋朝索取錢財。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宋金滅遼戰爭

在得知宋軍大敗的消息後,完顏阿骨打兵分三路,大舉南下,遼國自宰相以下的文臣武將紛紛投降,耶律大石與蕭幹護衛太后蕭氏出逃,向西投奔天祚帝去了。

宋金戰爭

按理說,遼國被打敗,燕雲之地應該歸屬宋朝,但宋朝並沒有按照協議中按時出兵,並且北宋的兩次北伐也沒有起到作用,燕雲之地是金人憑實力拿下的。宋朝要求收回所有淪陷的漢地,而金太祖則譴責宋朝單方面失約,所以只肯交還燕京以及薊、景、檀、順、涿、易六個州的地盤。這麼一來,雙方的口水戰不可避免了。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金遼戰爭過程

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以及金太祖的軍事威脅,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宋國接收燕京及六州之地,每年向金國輸銀二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金國不再提出收取租稅,作為補償,宋朝另外年輸一百萬緡的“燕京代稅錢”。

當時,在金國內部有不少人提議拒絕歸還土地,最後還是金太祖出面擺平此事,對其他人說:“海上之盟,不可忘也。”金太祖雖然看不起宋朝,但還好能恪守盟約。不過金太祖很快就去世了,他的弟弟繼位,史稱金太宗。金太宗花了兩年的時間,在公元1125年消滅了遼天祚帝之殘餘力量,遼國滅亡。而宋、金兩國的關係也在逐漸惡化,處於破裂的邊緣。

在遼國滅亡後,不少投降金國的遼將再次叛變,投降宋朝,而宋徽宗也無一例外的接納了。並且,在天祚帝流亡期間,宋徽宗還多次派人聯繫天祚帝,想扶植遼國來遏制金國。宋國的一系列做法引來了金國的不滿。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金滅北宋戰爭

公元1125年,金太宗下詔侵宋。金兵分為兩路,西路由完顏宗翰指揮,從大同出發進攻太原;東路由完顏宗望指揮,從平州出發進攻燕京,兩路大軍成功後,在開封城下會師圍攻宋都。金軍大將宗翰在出出兵的同時,派遣使者前往太原城見童貫,指責大宋方面背棄海上盟約精神,招降納叛。當童貫得知金軍已傾巢而出的消息後,問金國使者道:“如此大事,何不早來交涉?”金國使者冷冷道:“大兵已發,不須先告。童大王何不速割河東、河北之地,以大河為界,這樣大概還可以保存宋朝宗社吧。”

金兵的大舉入侵,讓童貫慌了神,他連衰落狀態下的遼軍都打不過,怎麼能打過金軍呢。於是,童貫以自己要回朝廷請示為由,臨陣脫逃了。主將臨陣脫逃,底下的士兵也沒有了決一死戰的信心。金軍很快就佔領了朔、武、忻、代等州,張孝純、王稟等人英勇抵抗,才勉強保衛了太原城不被攻陷。

而東路的完顏宗望率領的軍隊從平州出發後,連連攻陷了檀州、薊州。鎮守燕京的郭藥師原本就是遼國降將,面對金兵,他又一次舉部投降。金兵以郭藥師為嚮導,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境。而宋徽宗面對金兵南侵,沒有想到抵抗,卻打算向南逃竄,宋徽宗把太子趙桓任命為“開封牧”,讓太子留守國都處置這個爛攤子。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宋徽宗畫像

李綱認為,如果不正式傳位給太子,不足以招徠天下豪傑。他與吳敏等人聯合向宋徽宗進諫,要求傳位給太子趙桓。宋徽宗只好吩咐左右取來紙筆,寫下:“皇太子可即皇帝位,予以教主道君退處龍德宮。宋欽宗剛剛即位,金軍已經攻佔了湯陰,進逼濬州。面對金兵強大的攻勢,宋軍的防線全面崩潰,士兵望風而逃,濬州很快失陷,金兵渡過黃河,宋徽宗慌忙從開府出奔,一直逃到了京口(江蘇鎮江)。

主張抗戰的李綱建議宋欽宗親征。宋欽宗先是答應親征,但當金兵逼近開封時,他又想開溜。在這樣猶豫的心理下,宋欽宗是走也沒走成,打也沒打成。很快,金軍就向開封城發起進攻,李綱領導開封軍民英勇備戰,嚴防死守。從兵力的對比上說,開封的宋軍在數量上並不少於金兵,但要說到戰鬥力,就連皇帝都沒信心。李綱把禁軍、廂軍,保甲兵等置於開封城四面,佈下數道防線,又組織馬步軍四萬人,日夜操練。金兵的幾次進攻,都被李綱所擊退。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李綱畫像

正當李綱在前線苦戰時,以太宰李邦彥為首的主和大臣開始煽風點火,主張割地求和。宋欽宗畢竟不是雄才之君,在生死關頭,他的信心再次動搖。為了討好金人,宋欽宗打算把每年輸給金國的歲幣提高到三百萬兩,另外還打算以“犒軍費”的名義賠償金國白銀三百萬兩。當年海上之盟時,宋朝許給金國的歲幣不過二十萬兩銀,如今猛增了十幾二十倍,這已經不是大宋朝廷所能承受的範圍了。

不過,宋欽宗的提議顯然沒有滿足金人的胃口,金兵統帥宗望要求將“犒軍費”增加到黃金五百萬兩、白銀五千萬兩,同時宋朝還要割讓太原、中山、河間三鎮,並派親王、宰相為人質。這些條件簡直苛刻到了極點,宋欽宗為了保命,竟然同意了。他一方面搜刮京城中的金銀財寶以作為戰爭賠款;另一方面把弟弟康王趙構、少宰張邦昌送到金營充當人質。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當宋欽宗剛剛做完這些事後,他就後悔了。自從朝廷發出勤王令後,大宋帝國各路兵馬紛紛救援開封,种師道、姚平仲等各路兵馬陸續抵達京師,開封城附近的宋軍兵力達到了二十萬左右。而開封城外的金兵,總數不過才六萬人,其中大部分還只是歸附於金國的奚、契丹、渤海等部落,真正是女真部落的人數並不多。宋欽宗的對敵政策又站到了主戰派一方。

靖康元年二月,姚平仲打算偷襲金營,一舉活捉金兵統帥完顏宗望,救回康王趙構。可是這次軍事行動卻為金兵所料知,姚平仲偷雞不成反蝕把米,被金兵殺得大敗而回。敗仗之後,宋欽宗又害怕了,先是把主戰派李綱解職,然後派使臣攜國書及割三鎮詔書、地圖,前往金營談和。

李綱被解職激起了開封軍民的強烈不滿,以太學生陳東為首,數百人跪在宜德門下,要求懲罰李邦彥等人。城中軍民有數萬人參加上書,宋欽宗害怕民變,只好重新起用李綱擔任尚書右丞兼京城防禦使。李綱雖然復職,但並沒有阻擋宋欽宗求和的步伐。不過宋欽宗並不知道,金兵孤軍深入後,兵力上處於劣勢,連完顏宗望也沒有把握能佔領開封。而宋欽宗卻認為再不和談,開封就要淪陷了。在李綱重新起用後,宗望也見好就收,放棄了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白銀的戰爭賠款,同意了宋朝方面提出的和談條件。

最終,宋朝割讓太原、河間、中山三鎮,賠償黃金二十萬兩,白銀四百萬兩,派肅王趙樞代替康王趙構為人質。

靖康

在金兵退去後,宋欽宗認為丟了面子,把一系列的原因推給了主和派,於是李邦彥等投降派分子被免職,王黼、李彥被賜死,朱勔被流放,梁師成被貶官後賜死。蔡京被流放儋州,途中死於潭州。童貫直接被殺。

在東路軍統帥宗望兵臨開封城下,迫使宋朝割地賠款請和。而西路軍統帥宗翰卻在太原城下遭遇宋軍的頑強阻擊,久戰無功。宗翰聽說宗望得到了那麼多的好處,心理不平衡,也派人前往開封索取戰爭賠償。宗翰的要求,被宋欽宗果斷拒絕。宗翰索性就直接出兵,越過太原,攻打隆德府,進逼澤州。

這件事正好給了宋欽宗一個毀約的藉口。宋欽宗與宗望所達成的城下之盟,一年數百萬兩白銀的歲幣及三鎮之地,就這樣一筆勾銷了。完顏宗望從開封城撤離後,準備接收宋朝所割讓的中山、河間兩鎮。卻沒想到宋欽宗突然反悔,中山、河間兩鎮軍民響應朝廷號召,堅守不降。而宋欽宗又派大將种師中率軍增援兩鎮,宗望不敢戀戰,只得引兵北去。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影視劇中的宋欽宗

宋欽宗再一次錯估了宋金兩方的實力對比,他認為大宋軍隊之所以丟盔棄甲、潰不成軍,是因為金兵是不宣而戰。如今大宋保住了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精銳部隊開赴前線,就算金兵再次發起進攻,戰火也只是在邊境線上。金國在宗望受挫後,就把爭奪的焦點集中於太原。在此之前,太原軍民已經守住了金兵的多次進攻。為了保衛太原,宋欽宗命姚古、种師中率兵前往救援。在宋軍高級將領中,种師中老成持重,在當時被譽為名將。當種帥中的援軍抵達壽陽時,遇到了金兵的襲擊。种師中與金兵交鋒五次,勝三負二。可惜姚古的援軍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抵達戰場,導致種帥中陷入金兵的重圍之中,最終戰死。

种師中戰死後,姚古也被金兵擊敗。太原城已經被金兵圍攻數月,沒有外援將難以堅守。在這種情況下,宋欽宗任命李綱為河北、河東路宣撫使,負責救援太原。可李綱本是文臣,根本無法節制其麾下諸將,這個統帥可謂是有名無實。朝廷對太原城的救援行動以失敗而告終,太原附近的汾、晉、澤、絳等六州的老百姓紛紛渡河南逃,各州縣幾乎成為空城。

在太原,張孝純、王稟等人堅守孤城兩百多天,彈盡糧絕,金兵的攻勢卻有增無減。在金兵的瘋狂進攻下,太原最終淪陷,張孝純被俘,王稟戰死。太原失守後,宗望率金兵長驅直入,一鼓作氣攻陷平陽、隆德府,澤州。金兵所到之處,官吏棄城而逃,根本沒有抵抗。東路的宗望也再次出兵,大破宋軍於井陘,之後圍攻真定府。真定府的宋軍不滿兩千,堅持了四十天之後。真定失守,金兵順勢攻陷中山,向開封挺進。

宋欽宗沒想到金兵在短短的幾個月內會再次大舉南犯,開封城內,主和派與主戰派又打起口水戰。主和派認為,金人南犯,原因在於宋朝毀約,現在趕緊割讓北方三鎮,與金人和談。宋欽宗六神無主,聽信饞言,把李綱貶為洞霄宮提舉。緊接著,皇帝又派王雲與康王趙構前往金營,想要割三鎮求和。卻沒想到趙構與王雲行到半途時,被憤怒的老百姓圍攻,憤怒的人群把王雲視為賣國賊,殺之而後快,康王趙構見民怨沸騰,也不敢去金營,就躲到相州。與此同時,金人也向宋朝開出和談條件,價碼自然又提高不少,割讓三鎮已經不能滿足其要求了,必須再割讓兩河之地。

宋欽宗又耿南仲與聶昌出使金營。剛剛出發,聶昌又被殺了,耿南仲見勢不妙,也不敢前去金營,投奔康王趙構了。正所謂民意難違,宋欽宗想割地投降都不行,不得已之下,宋欽宗只得又改變立場,下詔勤王。宋欽宗的弟弟趙構被任命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負責招募義勇軍保衛京師。宋欽宗在戰與和之間反反覆覆,白白錯失抵抗良機,在此猶豫徘徊之際,金兵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開封進軍。

靖康元年,十一月初。宗翰與宗望兩支部隊在開封城外會師,大宋朝廷再度處於極度危險之中。殿前指揮使王宗濋請纓出戰,才剛交鋒,便狼狽鼠竄了。東道總管胡直孺率軍入衛,還沒進城便被打敗,成了金人俘虜,還被綁到城下示眾。範瓊率一千人出城偷襲,蹈冰過河時,冰面裂開,淹死五百人。這些失敗極大挫傷了宋軍士氣。

宋軍反擊全線告敗後,金兵大舉攻城。此時開封城內可謂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豈有抵抗的決心。很快,金兵已從四面八方登上城牆,宋軍統制姚友仲、何慶言、陳克禮等人皆戰死,守禦使劉延慶也被金兵所殺。開封城輕而易舉地被攻破了。不過此時宗翰、宗望並沒打算佔領開封,聲稱只要太上皇前往金營談和,便可主動撤軍。宋欽宗走投無路,又不忍心讓老爹前往金營受辱,就親自前往。宗翰、宗望以勝利者的姿態,開出的議和條件令人看了心驚肉跳:除了割讓三鎮、兩河之外,大宋還須納金一千萬錠、銀兩千萬錠,帛一千萬匹。

靖康之變,實際上是宋徽宗與虎謀皮的結果

金滅北宋勢力圖

宋欽宗一面派使臣前往河東、河北交割土地,一面四處搜刮金銀財寶,可是這兩項工作都遭遇到極大困難。兩河地區的軍民們自發組織,拒絕投降金人。而朝廷四處搜刮,好不容易湊了黃金三十八萬兩,銀六百萬兩,衣帛一百萬匹。宗翰等人極不滿意,大怒之下,以金太宗的名義廢宋徽宗、宋欽宗為庶人,並逼太上皇宋徽宗及太后等出城當金人俘虜。同樣被逼迫入金營的還有皇帝諸妃、公主駙馬。

結語

靖康之亂,北宋因此而滅亡。細數其原因,實在是太多,軍事制度的弊端,朝廷上的烏煙瘴氣,宋徽宗那與實力不對等的千秋大業,以及宋欽宗的猶猶豫豫,搖擺不定等等,這些都是北宋滅亡的原因。戰爭前,最大的原因或許是宋徽宗與虎謀皮,沒有站在大的角度上思考問題,戰爭中,就算宋軍戰鬥力不行,但只要皇帝堅決抵抗,三十萬勤王軍是可以打敗僅僅只有六萬的金軍的,只能說是事在人為,宋徽宗與宋欽宗親手把自己送進了地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