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商服工業地價十年來首現負增長,住宅地價增速連續放緩

4月17日,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組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主要城市地價監測報告,商服、工業地價全國整體水平在近十年中首次出現負增長;綜合、商服、住宅地價環比增速則連續三個季度放緩。

根據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組公佈的數據,2020年第一季度,從環比看,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總體地價增速為 0.09%,較上一季度下降 0.45 個百分點。其中,住宅地價環比增速為0.34%,較上一季度下降 0.32個百分點。住宅地價環比增速連續三個季度放緩。

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主要監測城市的住宅地價環比正向增漲的城市有68個,較上一季度減少16個。住宅地價環比增速超過3%的城市有3個,較上一季度減少3個;地價環比下降的城市34個,較上一季度增加16個。此外,84個城市的地價增速穩定在-1.0%~1.0%。與去年同期相比,地價正向增漲的城市96個,較上一季度減少3個;增速超過10%的城市9個,比上一季度減少2個;地價同比下降的城市9個,比上一季度增加4個。

分一、二、三線城市來看,2020年第一季度,一線城市各用途地價水平較上一季度均有所下降,同比增速均為正向增長;二線城市各用途地價水平保持微升,環比、同比增速放緩;三線城市商服和工業地價較上一季略有下降,住宅地價正向增長,漲幅明顯回落。

具體而言,一線城市中北京市、上海市、廣州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下降,深圳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上升,其中,上海市、廣州市住宅地價環比持續負增長。數據顯示,一季度北京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為0.21%;上海、廣州住宅地價環比增速負增長,分別為-0.51%及-0.95%;深圳市住宅地價環比增2.34%。

從同比看,北京市、廣州市住宅地價同比增速持續放緩,同比增速分別為3%和1.87%;上海市住宅地價同比保持負增長,為-0.46%,深圳市住宅地價同比增速由降轉升,同比增速4.74%。

一季度商服工業地價十年來首現負增長,住宅地價增速連續放緩

二線城市中,商服、住宅地價環比增速為0.04%、0.46%,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0.56、0.05個百分點;同比增速為2.01%、4.35%,較上一季度分別下降1.52、1.22個百分點。本季度,呼和浩特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超過3.0%,天津市、青島市、哈爾濱市、杭州市、福州市、武漢市、成都市、貴陽市、烏魯木齊市等9個城市住宅地價環比為負增長;瀋陽市、太原市、呼和浩特市、銀川市住宅地價同比增速超過10%。

三線城市中,洛陽市、平頂山市住宅地價環比增速超過3%,23個城市住宅地價下降,比上一季度增加14個;5個城市住宅地價同比增速超過10%,比上一季度減少3個。

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組認為,一季度,房地產開發投資和銷售雙降,房地產市場開局遇冷。1-2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6.3%,自2012年以來首次跌入負值區間,較2019年全年降低26.2個百分點。從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來看,總資金增速由正轉負,降幅為17.5%;利用外資中止了2019年的升勢,下降77.2%。與此同時,房地產銷售階段性大幅下降,房地產開發景氣指數跌破 100。房地產供需雙向回落,市場整體處於調整通道。

為應對疫情,中央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營造良好金融環境。財政部減稅降費政策持續發力,人民銀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靈活運用多種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地方層面,多地積極因城施策,從供需兩端密集出臺措施穩定預期、提振合理自住需求,緩解企業資金壓力。供給端,上海、廣州、無錫、南昌等地以延期或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延長竣工時間、調整商品房預售條件和預售資金監管、調整土地出讓競買保證金比例等措施助力企業應急脫困。需求端,衡陽、南寧、杭州等地,聚焦加大住房公積金支持力度、放寬公積金貸款條件、發放購房補貼、支持人才購房和降低人才落戶門檻等方面,以支持合理需求。同時,房地產行業金融監管依舊從嚴,調控整體定位並未改變。季度初期,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等部門強調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疫情發生以來,中央保持房地產政策調控定力,多部門表態堅持“房住不炒”定位不變,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地方層面,海南省繼續全域限購政策,廣州市出臺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獎補辦法。此外,駐馬店、廣州、寶雞等城市涉及放寬限購、限貸的政策條款被快速撤回。

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組指出,本季度,房地產市場顯著下挫,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同比降幅進一步擴大至29.3%,房地產用地需求疲軟。各級政府採取靈活政策緩解企業困局、助力市場穩定。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全國城市地價穩中小幅波動,部分城市住宅地價增速持續回落,商服、工業地價的調整幅度或將相對明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