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打假後續,誰來拯救虛假氾濫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轟轟烈烈的315晚會結束了,正趕上週末,這些七七八八的假貨不僅成為了大家休閒時的談資,也讓本該休息的各地執法部門加班工作,“蝦扯蛋”等毒辣條、“化妝”的土雞蛋、智能騷擾電話、“黑心的”衛生用品、要錢更要命的“714高炮”等產品遭到曝光。而就在3·15晚會播出同時,全國市場監管部門也加班加點,第一時間查處相關違法企業。第二天更開啟了更大力度的查處,甚至許多涉案上市公司也受到了證監會的問詢函。

315打假後續,誰來拯救虛假氾濫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本文暫且不談此次315晚會的精彩案例,但想給大家介紹一個假貨遍地,亟待整治的行業:藝術品收藏市場。

藝術家抄襲侵權可以說是海外通病,前不久比利時藝術家克里斯蒂安·西爾萬指控中國藝術家葉永清抄襲他的作品,“而且抄的質量並不好”。克里斯蒂安·西爾萬發現,葉永青的畫作與其80年代的作品高度相似,有些畫作除了簽名之外,幾乎就沒太大差別,而葉永青的作品“會是100倍以上的價格”。連比爾蓋茨都收藏過葉永青的畫作。

315打假後續,誰來拯救虛假氾濫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由於葉永青方面遲遲沒有回應,藝術評論家慄憲庭、葉永青作品收藏者、著名商人劉益謙紛紛出來指責葉永青,要求其公開道歉。而3月18日最新消息是,葉永青在朋友圈發佈了一封公開信。在公開信中,他回應了比利時藝術家的控訴,稱這不是事實,還表示為了更順利地處理該事件,後續事宜將由律師協助處理,並在文末附上了律師聲明。

我們暫且不對事件的實質情況作價值判斷,但若創作者真的涉嫌抄襲,或者代筆等不誠信創作,勢必會造成藏家的財產損失和縮水。除此之外,藝術品市場的亂象可謂花樣百出,做假、抄襲、以舊充新、甚至拍賣詐騙的事情屢禁不止。

315打假後續,誰來拯救虛假氾濫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2017年貴州遵義市公安機關就曾成功破獲一特大制販假冒範曾、啟功、齊白石等名家書畫作品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4名,扣押字畫1165幅,查扣涉案資金2600餘萬元。這些犯罪分子批量生產以假亂真的畫作,再勾結鑑定機構為畫作背書、洗白;最後一些拍賣公司在對徵集來的作品進行真偽篩查的程序中流於形式,為偽作流入市場打開了缺口。最終李鬼變李逵,堂而皇之的進了拍賣行,並被拍出了天價。

315打假後續,誰來拯救虛假氾濫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有些藝術品詐騙把目標放在喜歡收藏的老年人身上,一些鑑定和拍賣機構號稱可為收藏者提供免費鑑定、幫助拍賣等服務。一旦藏家拿著藏品到公司,工作人員會立即安排所謂的鑑寶專家,把價值千八百塊的工藝品,鑑定出比藏品高出幾十甚至上百倍的價格,以此誘導藏家參加拍賣會,當藏家繳納了大量佣金和手續費之後,最後的結果就是流拍,甚至多次上拍,多次流派,而反覆繳納的費用難以得到退款。甚至有的拍賣會誇張到除了藏家之外,其他競拍者、拍賣公司都是假的。

315打假後續,誰來拯救虛假氾濫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另外,藝術品市場充斥著大量的假冒藏品,即使是專業的拍賣也難免中招。目前大的拍賣公司主要還是靠佣金來盈利,佣金的範圍大多在在12%至15%之間。但若藏品中混入假貨,很難判斷是否是拍賣公司故意為之。即使並非故意上架假貨,但一些拍賣公司的把關不嚴、鑑定流於形式等不負責任的做法,卻很難得到處罰。

315打假後續,誰來拯救虛假氾濫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委託人在拍賣前聲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偽或者品質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這成了一些拍賣公司的護身符。而且根據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定,拍賣人和委託人如果沒有刻意隱瞞,如實盡到告知義務,那麼風險就需要由買受人來承擔,因此大多數時候,許多買受人即使拍到假貨也有苦難言,維權無門。

315打假後續,誰來拯救虛假氾濫的藝術品收藏市場


有專家曾經舉例說,徐悲鴻傳世作品不過3000多幅,但是正規拍賣已經超過5萬幅了,也就是說有4萬多幅是假的。看來一個藝術收藏品規範化的市場還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